抗战时期,傅作义的第35军,被日军称之为“七路半”。原因是第35军作战风格,官兵平等,都与八路军极为相似。 如果单以歼灭日军的数量来看,在国军序列中,第35军是最多的,没有之一。即便是“五大主力”,以及桂系的第七军,也难以望其项背。 ![]() 第35军是傅作义一手创建的。 傅作义1895年出生在山西荣河县安昌村,他的父亲傅庆泰年轻时在黄河边做苦力,负责背人过河。因为熟悉水情,被船商看中,聘用他做了船工。 几年后,傅庆泰拿出所有积蓄,买了一艘货船,从河津运送煤炭到潼关。没用几年时间,就发了财,不但拥有了四艘货船,在西安还开办了煤场。 庚子之变,西太后逃到西安,傅庆泰深受赏识,从此成为皇家御用的煤炭供应商。 像他这种有钱无势的商人,免不了遭受达官显贵的盘剥。为了保住万贯家财,傅庆泰把14岁的二儿子傅作义,送进太原陆军小学读书。 傅作义入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剪了辫子。 这在当时可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被官军发现是要被杀头的。 果然,官兵进入学校,搜杀剪了辫子的学生,傅作义无奈,只得逃离学校,和另外两个同学,踏上回家的路。 两个同学受不了奔波的劳苦,夜里跑到旅店住宿,结果被官军发现,第二天就被斩首示众。而坚持露宿荒野的傅作义,侥幸躲过一劫。 傅作义历尽千辛万苦,跋涉近千里,终于回到老家。 可是他父亲不死心,又把傅作义送到直隶省昌平县的清河陆军中学继续学习。 傅作义仗义疏财,交游广泛,一个学期终了,学业未见起色,反倒欠了一屁股债。 傅作义让他父亲帮忙还债,傅庆泰起先没有答应,而是把儿子带到黄河边,淌着冰冷的河水背客人过河。让他体谅一下赚钱的不易。 傅作义在父亲的帮助下还了债,也从此养成了简朴的生活习惯。 1915年,傅作义以全优的成绩从清河陆军中学毕业,随即又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5期步兵科。 傅作义枪法出众,每次射击考试,他都名列全校第一,也正因如此,傅作义还没毕业,就已经被同学所熟知了。 军校毕业后,傅作义到阎锡山手下的第10团,从一名普通的排长做起,后来又升任连长、营长。 1924年,傅营长带人在石家庄担任警戒,兵力少,需要警戒的地区又太大,傅作义别出心裁,派出少量人马,携带电话机,在各要关隘口担任警戒任务。一旦发现敌情,立即用电话向营部汇报。 傅作义的兵养精蓄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事发地点。 这样的布置既节省兵力又高效,因此傅作义受到晋军高官张培梅的赏识,提携他升任晋军第四旅8团团长。 1926年,军阀冯玉祥手下大将宋哲元围攻山西重镇大同,一举全歼阎锡山的第五旅,旅长韦玉玺也做了俘虏。 晋军吃了败仗,军心涣散,只得退守雁门关。但是宋哲元紧追不舍。 为了迟滞宋哲元的进攻,阎锡山命令傅作义率领第八团,死守平绥铁路上的要点天镇城。 战斗中傅作义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愣是用一个不满两千人的第八团,将宋哲元的上万大军,挡了足足三个多月。 ![]() 傅作义一战成名,战后升任晋军第四师师长。 1927年9月,阎锡山亲率4个主力军,试图夺取张作霖控制的平津地区。 张作霖不甘示弱,集结重兵在涿州与阎锡山针锋相对。 涿州位于北平和保定之间,东距天津约100公里。其地理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 双方激战数日,难分胜负。 10月14日,傅作义率领第4师,趁奉军换防之机,奇兵突出,一举攻占涿州城。 奉军向来看不起晋军,双方数次交手,奉军胜极多,败极少。这一次居然被傅作义偷袭得手,自然不肯善罢甘休。 张学良亲自带领大军攻城,仅炮兵每天平均消耗炮弹都有四五千发。 张学良想尽千方百计,可就是难越雷池一步。 困守涿州城的傅作义也不好受,第4师伤亡惨重,弹药匮乏,最要命的是没有粮食,士兵们饿得没有办法,只得挖鼠洞抓老鼠充饥。 士兵们都饿得脱了相,可阎锡山迟迟没有增援,他要求傅作义“尽军人最后之天职”。 1928年1月12日,孤军奋战的傅作义,已经坚守涿州达到90天。而援军依旧是杳无音讯。再继续下去真的就要全军覆没了。 傅作义宣布守城部队向奉军投诚,他自己则承诺永久离开军界。 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傅作义能攻善守,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南京的蒋介石,山西的阎锡山,还有驻扎在北平的张作霖,同时向傅作义伸出橄榄枝。 其中以张作霖最为真诚,承诺只要傅作义肯归顺奉军,就让他做集团军司令。 傅作义和三国名将关羽是同乡,忠义千秋的关老爷,也是傅作义心目中的楷模,直接拒绝了张作霖。 这种将才既然不能为自己所用,也不能让他落入其他军阀手中。张作霖勃然大怒,准备要杀掉傅作义。 最后还是张学良惜才,找父亲讲情,将傅作义软禁在保定的少帅府中。不久后又住进奉军参谋长鲍文世家中。 不甘寂寞的傅作义,装模作样的混了几个月后,奉军对看他的看管,已经不像开始时那么严密,傅作义则趁机逃到天津。 阎锡山也不愿损失这么一员虎将,暗中派特使南桂馨到天津,与作寓公的傅作义取得联系。 6月8日,奉军兵败,放弃华北,退守东北三省。同日,南桂馨和傅作义兵不血刃接管天津。 阎锡山大喜过望,于10日任命南桂馨作天津市市长,傅作义为警备司令。被奉军改编的晋军第四师也改弦更张,纷纷倒戈到天津投奔傅作义。傅作义将这些兵马改编为晋军第43师。 ![]() 1930年2月,阎锡山任命傅作义为第二路军代理指挥官,三个月后,中原大战爆发。晋军所向披靡,一直攻入山东境内。 晋军攻克济南后,傅作义和另一位前线指挥官张荫梧,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傅作义认为应该趁热打铁,迅速南下,尽快占领军事重地徐州。 而张荫梧则认为,山东境内尚有韩复榘、刘珍年等军阀活动,应该先把这些军阀解决掉,然后再南下徐州。 双方各持己见,都难以说服对方,最后傅作义带人南下徐州,而张荫梧沿胶济铁路向东攻击。 结果傅作义在兖州遭遇暴雨,部队行动困难。蒋介石则趁机集结重兵,对傅作义展开大规模攻击。 傅作义兵少,寡不敌众,被迫撤退。 而晋军的另一员大将张荫梧,被韩复榘杀得丢盔卸甲。 这一仗晋军损失了5万多人,元气大伤,被迫收缩兵力,放弃济南等城市。 此时已经宣布“易帜”的张学良落井下石,东北军进关后接管平津等城市,等于切断了晋军回山西的退路。 阎锡山逃亡日本,所部晋军悉数被张学良收编。 阎锡山对这次行动的失败的原因,都归咎于傅作义固执己见。从此两个人分道扬镳。 而张学良则不计前嫌,将收编的晋军编为4个军,傅作义因祸得福,做了第三十五军军长;并代理绥远省主席。 第35军就是从晋军第4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下辖第68 、101两个师。 第35军常驻绥远省省会归绥(呼和浩特)。绥远省全省面积33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却只有210多万,第35军无论是补充给养,还是扩军,都非常困难。 傅作义善于练兵,坚持官兵平等,他自己的穿着,和普通士兵也没什么两样。他最招牌的动作,就是双手背到背后,两只手插进裤腰里,不熟悉他的人,根本想象不到这是一个威风八面的大将军。 ![]() 1933年1月,日军侵占热河全境。傅作义主动请缨,率领第35军向抗日前线进发。 2月初,第35军抵达张家口,被扩编为第七兵团。傅作义任兵团总指挥。 第七兵团下辖三个军,番号看上去挺唬人,其实有作战能力的,还是第35军的两个师。 国军“长城会战”的初衷,就是想让日军知难而退,把几个主力军往长城各主要隘口一摆,日军害怕,就不发动进攻了。 傅作义的部队是杂牌,开始只是在草原上布防,做做样子而已,根本没让他们参战的打算。 可日军看出国军外强中干的本质,主动发起进攻。国军没有统一的指挥,迅速陷入各自为战的不利态势。 第29军在喜峰口杀的日军落花流水。可日军却把驻守冷口关的国军杀得大败,占领迁安县城的日军向西包抄。 第29军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不得不撤出战场,向北平方向转进。 眼看“长城会战”就要变成北平保卫战,而此时的北平兵力空虚,于是傅作义接到命令,放弃在草原上的固有阵地,移师昌平,准备迎击来犯的日军。 傅作义展现出超高的军事才能,他第七兵团指挥部的牌子,挂在小汤山公园。而他本人,则坐镇距离小汤山以东十几里外的肖家村。 第七兵团指挥部每天人来人往,其中肯定有日军的耳目。 日军果然中计,出动飞机连续轰炸小汤山,傅作义的指挥部则安然无恙。 傅作义深知自己的部队兵力不足,武器装备简陋,如果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硬扛,非吃大亏不可。 傅作义创造出一套“近战狠打”的战术,首先在阵地外围,修建了两条四米多宽,两米多深的壕沟,壕沟里注满水,两条壕沟之间埋设地雷,专门用来对付日军的坦克。 防御阵地也尽显傅作义的智慧,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是阵地,下面一层是窑洞。各窑洞之间相互连接,一旦阵地被日军突破,援军可以通过窑洞通道集结优势兵力,迅速收复被日军占领的阵地。 阵地也修筑得非常结实,顶部是一层木头一层土,一米多厚,可以扛住日军航弹的直接轰炸。 顶部还用土石做了精细的伪装,日军侦察机在空中,很难看到其中的端倪。 ![]() 1933年5月18日,战斗正式打响,日军十几架飞机,在空中盘旋侦察,并投下十几颗航弹做试探性攻击。结果守军毫无动静。 第2天,日军加大了进攻的规模,但守军依旧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连续两天的轰炸,守军只一人受轻伤。 日军错误的认为,守军兵力薄弱,不足以对日军构成威胁。 经过三天的筹划,23日,日军第8师团所部的铃木旅团以及川原旅团一部共一万多人,在飞机、坦克、重炮的掩护下,向守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仅飞机投下的航弹,就有3000多颗。 但守军阵地异常坚固,日军飞机大规模的轰炸,没有给守军带来任何伤害。 轰炸完成后,日军地面部队开始发起进攻,日军突破第一道壕沟后,地雷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十几辆日军坦克被炸得七零八落。 傅作义集中了数百名特等射手,居高临下,向失去掩护的日军猛烈开火,日军伤亡惨重,被迫后撤。 随后日军动用重炮,持续向守军阵地猛攻,由于双方距离太近,暴露的守军来不及隐蔽,董其武的第436团三营一个防御工事被炮火摧毁,造成76人伤亡。 正面进攻的日军受挫后,日军第72骑兵联队紧急驰援,在一个日军步兵联队的配合下,偷渡沙沟河,向守军左翼发起猛攻。 守军只有一个团,团长薄鑫死战不退,与日军发生惨烈的白刃战。 八个小时后,薄鑫团伤亡殆尽,日军占领了前线指挥所茶坞村。 薄鑫团长向傅作义发报请求增援。傅作义立即命令作为预备队的孙兰峰团,急行军驰援薄鑫团。 敌众我寡的态势并未改变,傅作义孤注一掷,亲自带领指挥部的所有人员,配合孙兰峰团一起增援。 兵团司令上前线,守军士气大振,一举收复茶坞村。 日军不甘心失败,阵地反复易手,最危急时刻,孙兰峰手提大刀赤膊上阵。到黄昏时分,日军终于丧失了斗志。孙兰峰一鼓作气,收复了白天损失的所有阵地。 ![]() 当天晚上孙兰峰挑选了500多名敢死队员,每人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四枚手榴弹,还有一把大刀。敢死队队长刘景新,副队长团长孙兰峰。 敢死队预计夜里12点出发,但是夜间11点,傅作义收到何应钦的命令:日军已经同意明日开始和谈,为了表示诚意,第七兵团立即停止所有军事行动,向高丽营方向集结撤退。 傅作义勃然大怒,认为日军是在白天进攻受挫才同意和谈的,为了给牺牲的同袍报仇,一定要打下去。 而参谋长陈炳谦认为,傅作义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要落下战场抗命的罪名。 最后傅作义气呼呼地说:要撤退也是鬼子先走,他们不走,我们不退。 次日天刚亮,日军卷土重来,蓄势待发的敢死队突然出现在日军身后,震天的喊杀声中,日军落荒而逃。到黄昏时,终于灰溜溜的撤走了。 傅作义也兑现了“鬼子不走,我们不撤”的承诺,集结部队向高丽营撤退。 这次战斗傅作义所部阵亡367人,受伤510人。日军阵亡346人,伤亡670多人。 傅作义这样一支杂牌军,能取得这样的战绩,已经非常难得了。 为了表彰傅作义的卓越战绩,蒋介石送来5万大洋作为奖励。阎锡山也送来5000大洋,并表明这是奖励给傅作义本人的。 傅作义把这笔钱一分未留,当做抚恤金发放给阵亡将士的家人。 长城会战结束后,日寇得陇望蜀,变得更加嚣张,将触角伸到内蒙、绥远。在这里扶持锡林格勒盟副盟长,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成立了一个伪组织“蒙政会”。 怯弱无能的民国政府,竟然公开承认这个伪组织的合法性。 德王在日本人的指使下,跑到绥北的百灵庙设卡收税。 百灵庙位于绥远省省会归绥(呼和浩特)西北150公里,是内陆去往新疆、外蒙的必经之路。往来客商云集。 傅作义的第35军,所需军费都依仗百灵庙的税收,仅烟税一项,每年就高达70万大洋。 百灵庙更是是重要的军事要地,周围大山环抱,有九个出入口,俗称九龙口。其中最重要的是东南山口,女儿河、百灵河交汇于此,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控制了百灵庙,就意味着大青山以北5000里,都纳入囊中。 德王的行为,无异于是砸了第35军的饭碗。傅作义自然不肯善罢甘休。 德王见傅作义不肯妥协,就命令往来客商绕开绥远,经过草原腹地,到张家口进行交易。 傅作义如果不能制止德王,就只能坐以待毙。 傅作义首先找到驻守张家口的抗日名将宋哲元,请求他不允许德王在张家口进行贸易。 宋哲元对日军恨之入骨,欣然同意了傅作义的请求。 说服了宋哲元,傅作义马不停蹄,开始着手收拾德王和他的靠山。 很快机会来了,西公旗的老王爷扎哈克去世,他的两个侄子觊觎王位,同室操戈,其中一个得到德王和日本人的支持,在这场王位争夺战中处于绝对优势。 傅作义突然出手,夺取西公旗,将德王支持的继承人给干掉了。 打狗看主人,日军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威胁傅作义“快刀不怕脖子粗”。 傅作义回答:“第三十五军的刀,一向都很快”。 田中隆吉吓不住傅作义,就指使5日本浪人,特务,以及德王手下伪军5000多人,武装进入绥远省,对普通百姓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 傅作义亲自出马,率领35军,在绥东将这群乌合之众一举全歼。 傅作义把俘虏押回集宁,当着上万父老乡亲的面直接下令:这些触生祸害百姓,罪不可赦,全部处死。 田中隆吉怒不可遏,集结兵力1万多人,兵分三路,气势汹汹的杀向绥东。 田中隆吉率领的北路军有5000多人,是三路大军中兵力最雄厚的一支。可他做梦也没想到,傅作义会把他当成首要攻击目标。 田中隆吉猛攻红格尔图村。村子里只有傅作义的三个骑兵连。双方血战三个昼夜,日军未能前进一步。 三天后,一支奇特的装甲部队,突然出现在日军背后。 装甲车是骑兵的克星,田中隆吉带的最多的就是骑兵。傅作义买不起装甲车,可他奇兵突出,给卡车是蒙一块铁皮,里面装两挺机枪。 就这样,几十辆土造装甲车,突然出现在战场上。这支装甲部队是董其武指挥的,创意来自于警卫营营长王雷震。 田中隆吉当时就蒙了,冲锋,成群的日军骑兵被装甲车上的机枪火力撂倒。撤退,装甲车又穷追不舍。 日军死伤惨重,仅在红格尔图村,就有500多人被击毙。装甲部队得势不饶人,一口气追出100多公里,沿途日军尸体随处可见。可惜没人为他们收尸,最后都成为草原狼的美味佳肴。 ![]() 红格尔图村的战斗,共击毙日伪军1700多人,击伤的不计其数。另外俘虏日伪军160多人,其中包括大批日军特务。 傅作义一声令下,永远解除了第35军的俘虏问题。 田中隆吉不甘心失败,1936年11月23日,伪蒙骑兵第七师,以及5000多名日军,在田中隆吉的指挥下,气势汹汹的杀向百灵庙。 傅作义命令孙兰峰团乘汽车,配合孙长胜骑兵团,火速驰援百灵庙。 当天晚上气温低至零下20多度,孙兰峰所部后发先至,立即向日军发动进攻,刚提拔的团长刘景新,刘效曾,手提大刀,率先冲锋,上千百灵庙的喇嘛也赶来助战。 日军猝不及防,被杀的溃不成军,被迫向女儿山方向撤退。不料在这里,竟然又碰到了傅作义的装甲部队。 坐镇归绥的傅作义彻夜未眠,第35军驰援百灵庙的兵力,远不及日军雄厚。这场战斗孰胜孰败,实在难以预料。 24日上午九时,前线传来捷报,顺利收复百灵庙。 此战傅作义部队共击毙日伪军1200多人,俘虏300多人,击伤人数难以统计。 而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两次战斗伤亡还不足500人。 百灵庙大捷,让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寝食难安,勒令傅作义马上停止战斗。 但是没等傅作义作出反应,日伪军近万余人,在田中隆吉的指挥下,再次向百灵庙杀来。 此时的第35军兵强马壮,更拥有了与日寇丰富的作战经验。傅作义手下有个营长景彦清,趁日寇立足未稳,于当日夜里杀了个回马枪,击毙日军500多人。 其余的日军见势不妙,仓皇狼狈逃走。 日军丢下4000多名伪军逃走了。伪军走投无路,宣布要反正。 傅作义提出条件,伪军要反正可以,前提是务必把派驻在伪军队伍里的日军顾问,一个不剩的全部杀掉。 12月7日,29名日军顾问被公开处决。傅作义的部队,一下子就扩编了4000多名生力军。这些人被编为新编第二师。 新兵立功心切,报告说在大庙一带,还残留着大量的日伪军骑兵,总兵力3000多人。 傅作义得到情报后当机立断,命令所部骑兵第二师,长途奔袭大庙。 12月9日,第35军骑兵第二师出其不意,突然出现在大庙。宛如惊弓之鸟的日伪军,除了投降的以外,剩下的2000多骑兵,向北小北号村逃去。 第35军骑兵第2师奉命追击,杀得日伪军落花流水。最后日伪军只剩下不足百人,仓皇的逃入草原深处。 傅作义的第35军五战五捷,歼灭日伪军一万余人,就当他打算继续扩大战果时,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突然传出来,原来正在西安的蒋介石,给晋山绥宁四省总指挥卫立煌发来亲笔手谕:相机剪除不听话的傅作义。 但蒋介石的手谕发出还不足三天,轰动一时的西安事变爆发。阴差阳错,傅作义再次捡回一条命。 说来也怪,傅作义三次命悬一线,三次都是沾了张学良的光,才得以死里逃生。不过对这些,傅作义当时一无所知。 取得百灵庙大捷后,第35军挥师东向,绥东伪军2000多人,见势不妙宣布反正。 前车之鉴,这伙反正的伪军很懂规矩,直接把日军派驻他们中间的顾问31人杀掉了。 众叛亲离的德王走投无路,只能躲在商都县城艰难度日。 傅作义对德王必除之而后快。奈何商都是阎锡山的地盘,傅作义念及旧情,没有跟傅作义翻脸。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还不到一个月,傅作义再次被任命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他上任后下达的第1个命令,就是命令心腹将领董其武,攻占德王的寄居地商都。 ![]() 从此德王远遁大草原,商都从此也顺理成章落入傅作义手中。 对这件事,蒋介石和阎锡山虽然没有公开表态,可对傅作义的评价却出奇的一致,认为这个人刚愎自用,难以管教,应尽早借日本人之手将其除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