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闲话“老举”

 午后骄阳 2025-03-26 发布于上海

“老举”是上海话中的常用口语词汇。指做事精明、能干,也可以指精明能干的人,如“这种事情伊老'老举’格”,此处“老举”可以指精通,“这方面伊是'老举’”,此处的“老举”则指精明能干。沪语是吴语的一个分支,近代以后,伴随上海地位的上升,沪语成为吴语的主流,“老举”是沪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也成了吴语的重要词汇;同样,解放以后,上海支援外地建设的人遍布全国,上海方言中的许多词汇也成了汉语常用词汇,“老举”亦是如此。

沪语和吴语有一很特殊的现象,许多普通话发gui的音均读如ju,如鬼、贵、柜、亏等均读如ju(举)。可惜,至今仍无人对此现象作出过合理的解释。鉴于这原因,有人以为沪语中的“老举”也是吴语词汇,是“老鬼”的谐音讹写,如清吴语小说《何典》第一回:“看看来到桥边,只见一个老鬼,颈上挂串数珠。”潘慎注:“老鬼,精明人,老门槛”。

▲ 上海四马路风情

1875年出版的《沪游杂记》卷二中说: “咸水妹,老举,粤妓寄居沪地者。招接洋人者为'咸水妹’,应酬华人者为'老举'。”1922年版《上海指南·沪苏方言纪要》收有“老举”条目,释文是:“老举,广东妓女之上等者,犹如沪妓之长三也,近年淘汰几尽矣。”显然,沪语中“老举”来自妓场,是指广东籍的接待华人为主的上等妓女,它也许应该是沪语中来自广东方言的外来语。

▲ 老旗昌开厅之豪举”。老旗昌是上海著名的娱乐区,是广东妓女“老举”主要的活动区。

旧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是五方杂处之地,上海人来自全国各地,来自苏州一带的妓女称之为“苏妓”,来自宁波者称之为“甬妓”,来自广东者称之为“粤妓”,又细分为“咸水妹”、“老举”等,广东妓女主要活跃在广东人集中到虹口、黄浦一带,现在南京东路四川中路西北转角的“慈安里大楼”一带曾经是美商旗昌洋行的产业,旗昌洋行关闭后,这里成了轮船招商局的产业,旗昌洋行多广东人,这里就成了广东妓院最集中的区域,称之为“老旗昌”,清末出版的《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绘有“老旗昌开厅之豪举”,配画文说:

老旗昌以旗昌洋行而得名。地在大马路之北,粤东妓女均聚居于此。此前盛时有十余家,今则只剩鸿月楼三家而已……

▲ 南京路四川路西北转角的慈安里大楼一带叫做“老旗昌”,曾经是广东妓院最集中的地方

记得几年前我的一次讲座结束后,有一位听众说,她是上海人,现在定居香港,兼职广州导游,她问我,香港和广州也有“老举”一词,指的是妓女,广州方言中的“老举”与上海人讲的“老举”有没有关系。确实,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袁枚(1716-1798)是清乾隆时期著名文学家他的《随园诗话》卷十二中说:

广东称妓为“老举”,人不知其义。问土人,亦无知者。偶阅唐人《北里志》,方知唐人以老妓为都知,分管诸姬,使召见诸客;一席四环,烛上加倍,新郎君更加倍焉。有郑举举者,为都知;状元孙惺颇惑之。卢嗣业赠诗云:“未识都知面,先输剧罚钱。”广东至今有“老举”之名,殆从此始。

认为广东的“老举”出自唐代一位管理妓女叫做郑举举的人。这一解释太牵强了。刘兴国《清末以来的广州娼妓》一书中讲:“清代广州妓院统称“举寨”,其上等者为'老举寨’”;由此我们联想到清人孙耘著《余墨偶谈·老举》中的分析,他认为:

或以为“举”与“妓”粤语相近,“老举”即“老妓”之讹,其说近似。

▲ 1922年版《上海指南·沪苏方言纪要》对“老举”的解释

事实应该是这样,在中国历史上,“妓”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职业,谁也不肯把自己讲作“妓”的,即使不是妓女的人也不愿将“妓”挂在嘴边,于是就用其他词来代替“妓”,今人用得最多的当数“鸡”,“举”与“妓”的读音接近,于是“老举”被用来替代“老妓”。

▲ 被称之为“老举”的广东妓女

近代,进人上海的外国人没有把上海的妓女当作是他们国家的prostitute,而把她们视为Sing-Song-Girl,上海洋泾浜语讲做“新桑哥”,即女艺人或歌唱女子。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的上等妓女相当于女伶,弹唱是她们为客人服务的最基本手段,作为表演技艺来讲,一个成熟的女子一般比幼女、少女更扎实些,所以在中国,妓女的优劣不在于年龄或相貌,而在于演艺和服务手段,这种现象与现在的艺人、明星差不多,所以上等妓女称“老举”应该来自“老妓”。

作者:薛理勇,编辑:申长存,配图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