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巴塞尔抢先看|奈里·巴格拉米安

 木蘭猫不睡 2025-03-2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奈丽·巴格拉米恩(Nairy Baghramian)肖像


今年香港艺术周,豪瑟沃斯将重返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展位1C21),带来一系列现代艺术大师杰作及当代艺术精彩近作。

本文将向您介绍今年展位上艺术家奈里·巴格拉米安(Nairy Baghramian)的装置《缩减之物_下沉气流_向下》。



▲ 奈里·巴格拉米安(Nairy Baghramian),《缩减之物_下沉气流_向下》(Dwindler_Downdraft_down),2018,玻璃 镀锌金属 有色环氧树脂,192 x 63 x 73 厘米



《缩减之物_下沉气流_向下》
Dwindler_Downdraft_down
2018

在她的“缩减之物”(Dwindler)系列中,奈里·巴格拉米安展示了被锌带和环氧树脂束缚的碎片玻璃管,它们分段的形状游走于空间,编织着转角,甚至穿越着各种门廊。

这些空心的管状雕塑让人想起老化的静脉、排水管或通风管道,其脆弱的结构强调了该系列标题中所暗示的脆弱性。它们的表面似乎有着枯竭和收缩过程的标记——一种逐渐消失的状态。作品通常依赖建筑元素或彼此之间支撑的稳定性,一并呼应着身体的内部框架,参考了有机结构,如嘴、头骨或肠道。同时,它们与工业输送槽或假肢装置的相似性使这些联想变得更为复杂,使机械形态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脆弱感。

▲ 奈里·巴格拉米安(Nairy Baghramian),《缩减之物_下沉气流_向下》(局部)(Dwindler_Downdraft_down),2018,玻璃 镀锌金属 有色环氧树脂,192 x 63 x 73 厘米

《缩减之物_下吹气流_向下》是这个系列中一件基于室内规模的墙面雕塑,经典地诠释了这些作品如何塑造和重新定义周围空间。它的存在平衡了矛盾:轻盈却沉重,镇定自若却有所依赖。

从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和极简主义者等艺术家所推动的现成雕塑传统中汲取灵感,巴格拉米安将这一传统重新定位于一种衰退的状态——雕塑作为自身消减的残余痕迹。同时具有假肢的和基础结构性的特征,“消减之物”模糊了身体、建筑和物体之间的界限,反映了一种合成元素基于有机体进行扩展的后人类状态。


▲ 奈里·巴格拉米安(Nairy Baghramian),《缩减之物_下沉气流_向下》(Dwindler_Downdraft_down),2018,玻璃 镀锌金属 有色环氧树脂,192 x 63 x 73 厘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