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都是企业家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5-03-27 发布于云南

说到企业家,你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是谁呢?给自己一分钟,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吧。

你写的是不是乔布斯,任正非、雷军这些人呢?你有没有写你的老板呢?这些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点呢?是的,他们都是企业的掌舵人。这似乎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对企业家的固有印象:企业家嘛,得有企业,还得亲自掌舵。

图片

01

企业家的三个无关

但德鲁克对企业家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他提出了“三个无关”,也就是说,有三件事和你是不是企业家其实没什么关系。

第一:企业家和企业的规模无关

不是只有大企业的老板才是企业家,中小企业里一样可以出企业家。

第二:企业家和你是不是企业的老板无关

不是拥有企业的人才能被称为企业家。德鲁克说:“一个企业家不一定是雇主,但他可以是,也往往是一个雇员或一个单打独斗的人。

第三:企业家和性格无关

德鲁克说,一个人是不是企业家,和他的性格没什么关系,因为他见过各种性格的人都成为了企业家。内向的、外向的、能说的、沉默的,各种性格的人都有成为企业家的可能。

那既然企业家和是否拥有企业无关,和企业的规模无关,和人的性格也无关,那到底和什么有关呢?德鲁克说,和是否表现出创业行为有关。那创业行为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有三个标准。

图片

02

企业家的三个标准

一、拥抱变化

企业家啊,都是拥抱变化的高手,他们不仅擅长寻找变化、回应变化,还能把变化变成自己的大好机会。就像亚马逊的贝索斯,他看到互联网购物的兴起,就毅然转型,从在线书店扩展到全品类电商;特斯拉的马斯克观察到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就决定投身其中,引领了汽车行业的变革;还有字节跳动的张一鸣,他敏锐捕捉到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的浪潮,创立了抖音。这种拥抱变化,将变化转化为机遇的行为,才是企业家的真正魅力。

二、勇于决策

德鲁克说:“任何敢于直面决策的人都能学习成为企业家,并表现出创业行为。”企业家的核心不在于性格,而在于他们面对决策时的那份果敢。你看,安迪·格鲁夫之所以是企业家,不是因为他当上了英特尔的CEO,而是因为他敢于在日本竞争者的压力下,毅然决然地带领公司进军CPU领域。乔布斯呢,也不是因为创办了苹果就成了企业家,而是在苹果快要破产的时候,他敢于站出来,挑起重任。这种勇于决策的行为,才是企业家的真正底色。

三、转换价值

企业家啊,还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改变或转换价值。你还记得我们之前聊过的麦当劳的案例吗?为什么开小饭馆的老板不能算创新,而麦当劳兄弟就算呢?因为他们研究顾客需求,实现产品标准化,设计高效的烹饪流程和工具,还基于工作分析设定标准,培训员工。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大幅提高了资源的产出效率,还开发了新市场和新客户。这种创造力和转化能力,才是企业家的真正内核。

把这三者结合到一起,我们就能理解,德鲁克笔下的企业家,其实是每一个知识工作者都应该追求的样子。在以前的工业社会,公司像主人,员工像仆人,员工依赖于公司提供的厂房和设备来维持生计。但在知识社会,一切都变了,知识成了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而且这项宝贵的资产掌握在知识工作者自己手中,流动性极高。随着知识社会的兴起,知识工作者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知识工作者必须摒弃被动的思维模式,主动出击,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积极寻找那些能够让自己贡献更大的舞台。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的真谛——拥抱变化、勇于决策、转化价值。它让我们认识到,企业家并非仅限于那些拥有企业的人,而是每一个敢于追求、敢于突破的人。

所以,无论是在社会上自主创业,还是在公司内部寻求创新与突破,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企业家。那为什么人人需要成为企业家呢?我特别推荐你读一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这本书里讲到,现在的企业里,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当知识工作者开始对结果负责时,就成了管理者。而要对结果负责,就得知道企业最大的成果在哪里。事实上,企业最大的成果并不在内部,而在组织的外部,也就是顾客那里。因此,能对顾客负责的人,必须积极拥抱外部的变化,将变化转化为机会,这才是企业经营的本质,也是创造顾客价值的真谛。

所以,即使你没有自主经营的企业,只要你是知识工作者,拥抱变化、勇于决策、思考为了兑现对顾客的承诺应该做些什么来转换价值。这样的你,就是经营者,这样的你,就是企业家。

把这些观点从古至今串起来就有趣了,孟子说人人皆可为尧舜,阳明先生说人人都可以成圣人,张瑞敏说的“人人都是CEO”,柳井正说的“人人都是经营者”,他们所表达的是对每个人的期待。

德鲁克通过一本《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告诉我们,在一个组织当中,人人都应该成为企业家。

来我们的“创新知行营”就行,在这里全面应用德鲁克的创新建议

拓展资料:

1、“知行合一”学创新,从这里开始

2、《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八十四篇读书笔记全集珍藏贴

图片

03

创新知行营开启

4月7日至5月7日,为期一个月,共计26节内容。

3次直播大课,安排在整个学期期的前、中、后。

5次作业练习,每个练习都要求结合所任工作实际,并给以具体批复和反馈。

1次整合,在本次知行营的最后生成每个人的创新沙盘地图

图片

 特别说明 

本次学习是形式是共学营,包含录播、直播和练习三个部分。
录播课程每小节时长8-15分钟左右,共25节,合计3小时49分钟。录播课程程可永久回看。
直播大课共3次(1h/次),内容含重点知识回顾、练习反馈和答疑。
练习分为思考和实操两种,信之老师会针对学员的练习情况做整体的解析和反馈。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共学营配备两名10年以上经验的专业助教,进行学习提醒和进度把控。

▼知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帮助同学们建立清晰的管理基础初步理解德鲁克的创新思想,并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线生成创新成果,培养身心训练的习惯实践所学后进行自我调整,收获高效人生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