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图读懂:最简单的良、恶性椎体骨折鉴别方法

 想象派武者 2025-03-27

图片

     这张图展示了在影像学上如何区分恶性与良性椎体骨折。上半部分(粉色背景)代表恶性骨折的一些典型征象,下半部分(绿色背景)对应良性骨折的表现。以下为具体:



恶性椎体骨折常见影像特征(图中红色箭头及文字)

  1. 椎弓根受累(Pedicle involvement)

    • 恶性病变(如转移瘤、骨髓瘤等)容易侵及椎弓根,表现为在MRI或CT上椎弓根的破坏或异常信号。

  2. 硬脊膜外软组织(Epidural soft tissue)

    • 恶性肿瘤常常向硬膜外间隙蔓延,形成软组织肿块,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3. 椎体后壁凸出(Convex bulging of posterior vertebral wall)

    • 椎体被肿瘤破坏后,后缘可能出现向椎管内凸出的改变,与良性塌陷相比,往往更加不规则并伴有明显软组织肿块。

  4. T1加权信号完全被替代(Total replacement of T1w signal)

    • 在MRI T1加权像上,正常骨髓信号被肿瘤组织完全替代,呈明显低信号或异常信号分布。

  5. 椎旁软组织(Paravertebral soft tissue)

    • 病变可突破椎体骨皮质,累及椎体周围软组织,在影像上显示椎体周围软组织肿块或浸润。



良性椎体骨折常见影像特征(图中绿色箭头及文字)

  1. 骨片后移(Retropulsion of bone fragment)

    • 在外伤或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时,可见后缘骨片向椎管内轻度突入,但通常缺乏大块肿瘤软组织肿块。

  2. 真空征(Vacuum sign)

    • 骨折线或椎间隙内出现气体影,常见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或椎体终板退变,有时也称“空气裂隙征”。

  3. 线状信号(Linear signal)

    • 在MRI或CT上,骨折线呈细长线状影,提示单纯压缩或裂缝样骨折,而非肿瘤大面积破坏。

  4. 液化裂隙征(Fluid cleft sign)

    • 在急性或亚急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折线处可能出现液体信号或积液,通常提示骨折愈合过程中椎体内的活动性变化。

  5. 进一步愈合的椎体功能不全性骨折(Further healed verteb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s)

    • 这些骨折多见于骨质疏松或应力性不足导致,随着时间推移可见慢慢愈合和硬化迹象,没有明显肿瘤浸润的表现。


     总体来说,恶性病变常有明显的椎体骨质破坏、椎旁或硬膜外软组织肿块、椎弓根受累以及T1加权像信号被肿瘤组织全面替代等征象;良性压缩性骨折则更多表现为骨折线、真空征、液化裂隙征等,并在愈合过程中出现硬化或修复痕迹,缺乏明显软组织肿块与弥漫性骨髓受侵。通过这些影像学征象的对比,可在临床上辅助鉴别椎体骨折的良、恶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