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对联搜集整理(三十四)自治公所、楼阁、戥秤、天平、瓜果园、风匣、秋千对赏析

 刘沟村图书馆 2025-03-27
图片

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自治公所,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政府,是一种地方自治机构,主要用于管理地方事务,推动地方自治。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正式推行地方自治,要求各地设立自治公所,作为城、镇、乡议事会会议及董事会办公的场所。自治公所主要负责地方自治事务,包括教育、治安、基础设施建设等,是清政府让渡部分权力给地方的重要体现。到民国时期,自治公所继续存在并发展。例如,1921年北洋政府公布《乡自治制》,规定乡自治公所为乡自治组织的执行机关,设乡长和乡董,负责本乡的自治行政事务。自治公所是清末民初地方自治运动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地方社会对自治的追求和实践。通过自治公所,地方社会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自身事务,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自治公所对:

庶民去君子存至危是人禽之界,

教化行风俗美吃紧在义利之间

辅世长民莫如德,经天纬地谓之文

渡化之人

楼阁,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建筑形式,不仅实用,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都是楼阁中的佼佼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楼阁的构架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重屋式、平坐式、井干式、通柱式等,每一种都体现出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值得回味和欣赏。 

楼阁对:

竹树千林分秀色,山楼百尺耸奇观

高楼悬百尺,芳树荫千林

千峰翠积琴書润,百尺高楼啸咏清

楼亭琴瑟

戥秤,又名戥子,是一种宋代刘承硅(据传)发明的衡量轻重的器具。属于小型的杆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因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也被当作一种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品。

戥秤对:

权衡憑正直,轻重在公平

天平,也被称为权衡,因为天平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来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中国也是世界上使用天平、砝码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春秋晚期,用于天平的砝码,有齐国的右伯君铜权、 国铜权。战国时已有不等臂衡器。出土的楚国王铜衡杆,上有十等分的刻度,推测是称量时作为在不同部位悬挂权和重物的标志,很可能是从等臂天平过渡到杆秤时出现的一种衡器。东汉以后演变为从秤星看重量的秤。

天平对:

两盤如日月,数码似星辰

出入公平,分毫不差

瓜菓园,是指从古到今一直就有的种植瓜、果、桃、梨等瓜果的园子。皇家和百姓都有这样的园子,关系着百姓的舌尖与餐桌,自古就高度受重视,逢年过节也会在园子门口贴对联。到近代,在瓜果园门口贴对子的人几近绝迹。

瓜果园对:

蠟丸沾雨露,叶落常霜天

瓜果园中香,风来雨润清

果花聚全

风匣,又称风箱,一种压缩空气产生气流的鼓风装置。农家灶用风箱由木箱、活塞、风门等构成,以人力推拉,把风吹入灶底,使火旺盛。 古代先人早已懂得利用风能为人类服务。过去的风车、风磨、风戽、帆船等,已把风利用到了生产生活中。风镐、风铲、风钻、气枪、气泵、真空泵、风力发电等,是对风更科学的利用。民用风匣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开始是单向成风,后发展为双向成风,即推拉都可把风送入炉灶。家庭是风匣与柴灶配套,铁匠、小炉匠是风匣与炉子配套。
风匣对:

红炉不断燧皇火,羽扇频摇少女风

雾从锅内起,风自匣中生

风吹永红

秋千,旧时写作鞦韆,是一种运动和娱乐活动,旧日打秋千的风俗与放风筝一样流行,近年这项活动也在逐步恢复。打秋千的活动在清明、寒食时节展开,有运动和娱乐的功能,也兼有信仰上的原由。

秋千对:

红粉面朝红粉面,玉酥肩并玉酥肩

足履蓬莱仙岛境,手握山边云内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