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林杂谈】从《月夜》看杜甫的家国情怀 文·王树森

 赤峰蒙辽风雅颂 2025-03-27 发布于内蒙古

从《月夜》看杜甫的家国情怀

文·王树森


        提起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我们想到的自然是他在诗中所展现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因为他以诗记录了“安史之乱”的史实,像“三吏三别”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岂不知他的这种爱国之情,是缘于他对家的深沉的爱。他对儿女的大爱和对妻子的真诚,筑就了他爱国的坚实根基,从他身上体现的是中国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

        《月夜》是杜甫在长安所作的一首忆内诗,抒写的是离情别绪,儿女情长,笔锋的细腻,情感的真挚,用词的粉艳,绝不输于任何一个婉约派诗人。更不要说他的艺术构思和跨越时空的想象了。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首联开宗明义,点出月夜的主题,似乎是首写景诗,一句“闺中只独看”,便把诗引向了抒情,而且抒发的是对妻子的一往情深。明明是自己望见圆月而思家念妻,感叹月圆人不圆,可却偏偏从相隔千里的妻子立场说起,想象远在鄜州的妻子独自望月思念作者。“只独看”把形单影只,望月怀远,珠泪暗抛的闺中妻子刻画得淋漓尽致。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表面说得是儿女不知道想念父亲,而父亲却在深深地想念着儿女。实际另一层意思是儿女们不懂得母亲的心思,不能帮母亲排解离愁,进一步说明对妻子的思念。母亲在月圆之夜静静地立在门前望月,胸中的愁肠百结,哪是不更事的小孩子们所能理解的。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多么美丽的一幅望月图。这幅图用“香雾”“云鬟”“清辉”“玉臂”来敷陈,又用“湿”和“寒”来点缀,就是高明的画家也未见有如此大手笔,越是美艳的辞藻,越是使人觉得凄清苦楚。那深夜的冷露已经打湿了妻子的云鬓,那寒凉的清辉把妻子的两臂映射得愈加惨白。作者在不知不觉中也为那衷情的妻子潸然泪下……

        不知过了多久,作者在从对妻子的思念中回到现实,“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想到夫妻总有团圆的时刻,到那时,两个人共同倚偎在簾前,一同望月,脸上再也不会有现在的泪痕。

        古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读了这首《月夜》诗,我说:夫妻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情深处!正是这对妻子的深情,成就了杜甫这个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b8e162d2042fd6fd42fddfec7178111.jpg

网络图片




作者简介

cf6eb66a77aee88a637c44890962675.jpg

     王树森:网名:植本,笔名:牧人,1959年生,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人。中师毕业于赤峰师范乌丹分校,大专毕业于赤峰师范专科学校,后本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巴林右旗“青苹果诗社”社员,赤峰市《赤峰诗词家》社员。赤峰“周易研究会”会员。诗词曾在《红山晚报》《内蒙古诗词》《青杏集》《中华楹联报》等刊物上发表,被多家网刊录用,诗作被《诗画赤峰》选用,入选《中国诗词年选(2019)》。现为青苹果诗社秘书长。

END

发扬原创·鼓励原创·传播原创

免  责  声  明

     本平台刊发上述文章是以更好传播文明信息、弘扬地域文化、鼓励原创精神为初衷,没有盈取金钱之目的,凡所刊发文章内有违史实、现实、事实之处或抄袭侵权等现象敬请指正,我们及时更正或者删除。

本公众号值得您关注的理由

     我们是一家不以商业盈利、广告噱头为目的,不以转载抄袭、恶搞低俗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众平台。而是一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以发表旗内外有“爱心”人士的原创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您提供一个有格调、有内容、有思考的人文艺术传播平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如果你手中也有关家乡题材的优秀文章、摄影等艺术作品,欢迎与我们一起交流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