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尝百草的神农氏 2025-03-27 发布于河北

孔子曰:“伯”在古文中常见的意义有三,分别是“兄弟排行中最为年长者”“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和“一方的首领”。文中“伯夷”“西伯”中的“伯”意义不同)叔齐,不念旧恶(过去的仇恨),怨是“用”在文中是“因为”的意思,与《劝学》中“用心一也”的“用”词义相同)“稀”。稀少)”“求仁(追求仁德)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看到轶诗(指未编入《诗经》的古诗)感到诧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商周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君主即位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次子)于是这时)伯夷、叔齐西伯昌好好地赡养老,(何不,为什么不)(投奔)及至西伯去世武王木主(木制的神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又称神主。俗称牌位)号为文王东伐向东讨伐纣。伯夷、叔齐叩马(勒住马。叩,通“扣”)而谏曰:“父死不葬,(爰”通常作为连词使用,表示承接或递进的关系,相当于“于是”、“就”)干戈(文中指“战争”,与“化干戈为玉帛”中的“干戈”意义相同),可谓孝乎?以臣(古时称臣杀君、子杀父母)君,可谓仁乎?左右身边的人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有节义的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归顺,归向周,而伯夷叔齐  为耻之,坚守道义不食周粟,隐于,在首阳山,采(今称野豌豆苗,冬季生芽,春季二三月长高)而食之。及饿将要死,作歌。其辞曰:“登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以暴臣换暴君)兮,不知其错误。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哪里归矣?于嗟死亡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有人)曰:“天道无亲(没有偏私),常帮助善人。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积累仁德)絜行jié xíng,意为修饬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门徒,弟子仲尼(只有)颜渊为好学。接连多次空乏,穷困糟糠(粗劣的饭食)(同“餍”,饱,吃饱;),而最终(同“早”)夭。天之(有“报答、酬谢”的意思,与“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中的“报”词义相同)施善人,其何如怎样哉?盗跖每天杀不(罪、过错)“像烤肝一样的烧烤方法”)人之肉,暴戾(粗暴乖张;残酷凶恶)恣睢(放纵,凶暴),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然)寿终(正常死亡)是遵这是遵循)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极大而又显著;较著明显)者也。若至(连词。表示另提一事,用在句首,相当于“至于”)操行不轨(不守法的事。轨,车辙,引申为法度)犯忌讳(违法犯禁),而终身逸乐(安逸享乐),富厚累世(指好几代,数代)(断绝)。或择地而(朝某方向走;行 )之,时机然后这样以后出言,行不由径(敢经由小路),非公正不发愤(指下决心;立志),而遇祸灾者,不可完尽数也。余甚惑(深感困惑)焉,(倘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思想不一致的人,不能相互商量)”亦各依照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即使作个卑贱的赶车人),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最后凋谢)举世(整个社会)混浊(混乱污浊清士(,品行高洁的人)出现。岂以其(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