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中国品牌出海进入快速发展期,不仅涵盖了食品饮料、服饰鞋帽等传统消费品类,还有以华为、小米、海信、比亚迪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型企业。
据统计,中国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的数量从2013年的25个上升到2024年的50个,数量居世界第三。
“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当你捧起手上4块钱一杯的柠檬水时,有没有想过看似走低端路线的蜜雪冰城也能成功上市,并以46000多家门店的规模,坐上了“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的头把交椅!
2月26日上午9时,港股IPO市场迎来认购新纪录!蜜雪冰城完成港股IPO公开发售环节,融资认购倍数高达5125倍,认购金额达1.77万亿港元。由于认购太过踊跃,部分券商的服务器甚至一度被挤到崩溃。
3月3日,蜜雪集团(02097.HK)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之后,新茶饮行业的“第四股”!
IPO,即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单来讲,就是企业第一次把自己的股票卖给广大投资者,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跨进资本市场的大舞台,接受无数粉丝(投资者)的追捧与审视。
其中,国内A股、港股、美股作为三大主要的股票市场,成为很多企业主们上市的第一选择。
事实上,早在2024年初,蜜雪冰城曾递表港交所,但后续未进入聆讯环节,申报材料失效。蜜雪冰城还曾于2022年9月谋求在A股上市,同样未能成功。今年,蜜雪冰城第三次闯关上市,向港交所递交了更新后的招股书,才在2月14日通过了上市聆讯。
可见,上市并非易事,而IPO 成功的基础就是财务规范(包括盈利能力、收入确认、成本费用、税务、现金流量、资产质量、业绩连续计算、独立性及关联交易、募集资金投向、内部控制规范等等)。
首先是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的直观体现,港股监管要求企业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编制报表,如实反映自身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任何虚假陈述或误导性信息都可能导致上市申请被拒。
例如,在收入确认方面,企业必须遵循相关会计准则,准确界定收入的确认时间和金额。蜜雪冰城在招股书中详细披露了其收入来源,包括门店销售、原材料销售等,并清晰展示了收入确认的原则和方法。
其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涵盖资金管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等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流程。
例如,蜜雪冰城针对2万家加盟店设计的「T+1自动分账系统」,确保加盟费、物料款与总部资金池物理隔离。为防止资金挪用和滥用,蜜雪冰城建立起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和资金监管体系,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有迹可循。
再者是关联交易的规范处理。关联交易在企业经营中较为常见,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利益输送等问题,损害投资者利益。
港股监管机构对关联交易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企业对关联交易进行充分披露,并确保交易价格的公允性。
例如,蜜雪冰城在招股书中详细披露了其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情况,包括交易内容、交易金额、交易价格的确定方式等,同时强调了关联交易遵循市场原则,保证了交易的公平公正。
随着企业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境投资成为了许多企业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跨境投资涉及到复杂的税务问题,如汇率风险管理、关联交易定价等,需要企业进行精心的税务筹划。
其中,汇率风险管理是跨境投资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投资收益,需通过多种方式来管理汇率风险,如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或是签订远期外汇合约锁定未来汇率,避免因汇率波动而带来的损失。
为此,蜜雪冰城在出海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货币结算方式,同时合理运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以降低汇率波动对其财务状况的影响。
关联交易定价也是个关键要点。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直接影响到利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税负。企业需要遵循独立交易原则,确保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采用成本加成法、可比非受控价格法(CUP)等方法来确定关联交易价格。
因此,蜜雪冰城在海外市场与关联企业进行交易时,需要合理确定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交易的价格,既要保证交易的合理性,又要避免因价格不合理而引发的税务风险。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政策差异进行税务筹划。有些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投资地点,充分利用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降低整体税负。
新消费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前期的财务管理;没准下一个蜜雪冰城,就是你!
存量背景之下,新消费市场上不缺IPO,缺的是真正能够引领行业的龙头企业。截止首日收盘,蜜雪集团报290.00港元,暴涨43.21%,总市值1093亿港元,超过2020年瑞幸市值最高点,甚至超过了餐饮巨头海底捞。
这场资本盛宴背后,隐藏着蜜雪冰城作为新消费品牌的资本化路径;其构建的“供应链-标准化-全球化”三位一体的战略矩阵,对新消费品牌仍有很深的启示意义。
2006年,郑州出现了一款日本进口的蛋筒冰淇淋叫“彩虹猫”,在当时要卖20块一根。张红超嗅到商机后,决定自己下场做;从百度搜冰淇淋配方、在二手市场淘冰淇淋机、就连蛋筒机都是找厂家开模做的。
一套组合猛如虎,蜜雪冰城的冰淇淋卖出了2块钱的价格,在当时就达到日销三千的成就,很多人都找上门求加盟,而蜜雪冰城也就此开启自己的连锁加盟之路。
可以看到,“平价”一开始就是蜜雪冰城的基因。为此,“雪王”通过增加「后端供应链的厚度」,来决定「前端门店的扩展速度」,让供应链成为其资本价值的核心支撑。
通过构建“原料自产+仓储物流+设备制造”的垂直整合体系,蜜雪冰城在全国布局了27个核心仓和3800+个前置仓网络,从生产、仓储到配送每一个供应链环节都一手掌握,省下该省的,使其毛利率始终稳定在30%以上。
这种“前店后厂”模式将原料成本压缩至终端售价的15%,形成难以复制的成本护城河,让资本看到了供应链深度整合带来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蜜雪集团核心的价值,不在于“茶饮赛道”,而在 于“蜜雪在赛道内的统治力”。
蜜雪套用"平台经济+产业共同体"的现代商业架构,打造出上达4万家门店的庞大体量来摊薄成本;而其他茶饮品牌基本上在 3000-9000 家店,和蜜雪具有断层式差距。
并且,“雪王”通过自建供应链体系掌握原材料定价权,让加盟商的续约率连续5年超过92%,为蜜雪冰城构建起独特的渠道壁垒。
从2018年出海越南到现在,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已超4800家,成为东南亚市场排名第一的现制茶饮品牌。
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拥有业内最大规模的高度数字化端到端供应链体系,提供加盟商的食材超60%为自产,基于覆盖六大洲、38个国家的采购网络,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成本控制。
此外,蜜雪冰城也会因地制宜地引入东南亚特色水果,通过研发新品匹配当地居民的口味,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蜜雪集团曾表示,“拟将其中约66%用于提升公司端到端供应链的广度和深度,如计划通过建设新设施并升级和扩建现有设施以扩大公司在国内的产能;约12%用于品牌和IP的建设和推广;约12%用于加强各个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约10%用于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近两年,新消费品牌的竞争已从“前端门店”转移到了“后端工厂”,真正的胜负点不仅仅在品牌的营销声量,更在于「供应链的广度×运营的精度×数据的深度」。
随着新消费“工厂化”趋势加速,喝奶茶喝的是供应链、吃火锅吃的是冷链物流、嗦粉嗦的是工业标准。
而蜜雪冰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场革命,正让新消费品牌从传统生意走向新的“工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