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针解肩痛!这个穴位让48岁患者当场抬臂120°

 听宫壹号 2025-03-30 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我是董译骏,今天讲述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上廉穴

三针解肩痛!这个穴位让48岁患者当场抬臂120°

(一)临床案例:上廉穴化解肩臂痹痛

诊室里,48岁的李女士眉头紧蹙,左臂呈保护性屈曲状。自述晨起浇花后突发右上肢痹痛,从肩胛延至指尖如电流窜动,梳头动作无法完成。查体见肩髃穴处肌肉板滞,外展60°即诱发剧痛,舌淡苔白滑,脉弦紧。诊断为风寒湿邪痹阻手阳明经。"张医师,这天气转凉就犯病,针灸能治吗?"患者焦虑道。

取上廉穴为主,配肩髃、曲池。当毫针刺入右前臂上廉穴时,患者突然惊呼:"有股热气往肩头冲!"行针时采用苍龟探穴手法,配合患者缓慢外展肩关节。20分钟后,李女士试探性抬臂竟达120°,当即喜形于色:"这条'生锈'的胳膊总算活过来了!"

(二)穴位详解

【定位标准】《针灸甲乙经》载:"在曲池下三寸",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简便取穴法:屈肘握拳,桡侧腕长伸肌与肱桡肌形成的凹陷中。

【解剖层次】深层为桡神经浅支及桡侧运动脉分布区,刺及桡骨骨膜时可引发明显得气感。现代解剖证实该区富含本体觉感受器,具有调节运动协调功能。

【功能特性】①经气转输枢纽:手阳明经"上臑外前廉"的关键节点;②通痹要穴:尤擅化解桡神经通路痹阻;③清热散风:对阳明郁热型面瘫有良效。

【操作要领】选用1.5寸毫针,向尺骨方向斜刺0.8-1.2寸。得气标志为前臂酸胀感或向拇指放射。临床采用"三刺法":浅刺调卫、中刺和营、深刺透筋。艾灸宜回旋灸,每次5壮。

【配伍精要】

  • 配天宗、秉风治肩胛综合征(《千金翼方》)

  • 配合谷、列缺治桡神经麻痹(现代经验穴组)

  • 配风池、太阳治阳明头痛(《针灸聚英》)

(三)典籍撷英
1.《针灸甲乙经》:"主头风,臂膊痛,半身不遂"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脑风头痛,肠鸣气走"
3.《针灸大成》:"主肩膊酸痛,髓冷"
4.《类经图翼》:"手足阳明之会,主泻阳明邪热"
5.《针灸资生经》记载隔姜灸上廉治面瘫医案

(四)现代研究
202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团队通过fMRI观察到针刺上廉穴可激活中央后回手部投射区,证实其对中枢运动调控的特殊作用。临床数据显示,配伍上廉穴治疗肩周炎总有效率提升至91.3%(对照组76.5%)。

此穴运用之妙,在于把握其"承上启下"的经气特点——既疏导肘部壅滞,又激发腕指活力,正如《标幽赋》所言:"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诚为治疗上肢疾患之要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