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祖孙三代是如何一步步夺取曹魏政权的

 茂林之家 2025-03-31

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曹操建立曹魏政权根基,其子曹丕于220年完成代汉称帝。河内司马氏作为世家大族代表,司马懿在建安十三年(208年)经曹操强行征召入仕。曹操虽赏识其才能,但始终对其存有戒心,临终前警示曹丕防范司马懿的野心。曹丕执政时期(220-226年),司马懿凭借拥立之功与卓越政务能力,历任尚书、督军等要职,逐步形成政治集团。

魏明帝曹叡时期(226-239年),蜀汉频繁北伐迫使曹魏不得不倚重司马懿的军事才能。青龙二年(234年),司马懿成功抵御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奠定其军事统帅地位。景初二年(238年),平定辽东公孙渊后,司马懿的威望达到新高度。但曹叡通过设置宗室制约、分割兵权等手段维持权力平衡,临终前安排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埋下权力冲突隐患。而司马懿也通过自己的隐忍和两个儿子一步步夺取曹魏政权最后成功取而代之。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司马懿父子的夺权之路。

司马懿祖孙三代是如何一步步夺取曹魏政权的

司马懿父子

一、高平陵之变与权力易主(239-249年)

正始元年(240年),魏明帝曹叡病逝后,少帝曹芳继位,曹爽与司马懿受命为辅政大臣。曹爽作为宗室代表,凭借大将军职权逐步架空司马懿。他先以“尊崇元老”为名,奏请晋升司马懿为太傅,表面擢升其地位,实则剥夺其录尚书事的行政实权。随后,曹爽安插亲信何晏、邓飏、丁谧(时称“台中三狗”)掌控尚书台,由其弟曹羲担任中领军,曹训任武卫将军,全面把控禁军与中枢机要。为进一步巩固权势,曹爽推行改制九品中正制、削减封爵食邑等政策,引发士族与寒门矛盾,却误判了世家大族对司马懿的支持。

面对曹爽集团的压制,司马懿采取“外示柔退,内谋反击”的韬晦策略。正始八年(247年),他借夫人张春华病逝之机称病退隐,暗中通过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联络太尉蒋济、司徒高柔等元老重臣,同时秘密筹备军事力量。司马师在此期间以“阴养死士”著称,于洛阳郊外训练三千精兵,并借太傅府属官之名安插耳目,监视曹爽动向。司马懿还利用曹爽改制引发的士族不满,与荀彧之子荀顗、陈群之子陈泰等世家代表达成默契,形成反曹联盟。

司马懿祖孙三代是如何一步步夺取曹魏政权的

司马懿影视形象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曹爽兄弟随曹芳前往洛阳城南的高平陵祭扫魏明帝。司马懿抓住洛阳防务空虚之机,以郭太后(明帝皇后)诏令为名发动政变。其行动分为四路:1)亲率家兵控制武库,夺取兵器甲胄,并派兵封锁洛水浮桥,切断曹爽回援通路;2)司徒高柔持节接管曹爽的大将军营,以“奉诏行事”瓦解其嫡系部队;3)太仆王观接管中领军曹羲部,迅速解除禁军武装;4)司马师率死士占据司马门(皇宫南门),隔绝内外通讯。与此同时,司马懿派长子司马师控制永宁宫,迫使郭太后颁布罢免曹爽的懿旨。

大司农桓范冒死突围出城,向曹爽献“挟天子迁许昌,调外兵勤王”之策,但曹爽因家眷在洛阳、部将动摇而犹豫不决。司马懿则指洛水为誓,承诺仅削曹爽官职保其富贵。曹爽最终放弃抵抗缴印投降,但司马懿旋即以“谋逆”罪名诛杀曹爽、曹羲、曹训三兄弟及其党羽何晏、邓飏、丁谧等三族,牵连者达五千余人,史称“同日斩戮,名士减半”。经此一役,曹魏宗室力量遭受毁灭性打击,司马懿进位丞相,加九锡,彻底掌控军政大权。

高平陵之变不仅终结了曹爽集团,更标志着曹魏政权从宗室主导向士族门阀专权的结构性转变。司马懿通过精准的政治算计与军事突袭,展现其“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权谋手腕,为司马氏代魏奠定根基。

二、权力巩固期(251-260年)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后,其长子司马师继承权柄,开启司马氏第二代专权。面对曹魏宗室与士族的残余反抗,司马师采取强硬手段巩固统治:嘉平六年(254年),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联合外戚夏侯玄密谋废除司马师,欲拥立彭城王曹据。司马师通过安插在禁军的眼线提前获知情报,以“离间君臣”罪名捕杀李丰、张缉,夷其三族,夏侯玄亦被处决。为彻底消除隐患,司马师借郭太后之名废黜少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并通过操纵群臣联署《劝进表》,营造“天命所归”的舆论氛围。

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将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举兵,打出“清君侧”旗号讨伐司马师。司马师抱病亲征,命邓艾、胡遵等分兵钳制,主力迅速推进至项城。叛军悍将文鸯率五千精骑夜袭司马师大营,魏军猝不及防陷入混乱。司马师强忍眼疾剧痛,镇定指挥部队结阵防御,并派骁将司马班率死士反击,最终击退文鸯。此战虽平叛成功,但司马师因伤势恶化,班师途中病逝,其弟司马昭接掌大权。

司马懿祖孙三代是如何一步步夺取曹魏政权的

司马师影视形象

司马昭上位后,曹髦不甘沦为傀儡,甘露五年(260年)五月,他召见尚书王经等人,宣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亲率宫中卫兵及奴仆三百余人直扑司马昭府邸。司马昭心腹贾充率禁军拦截于南阙,成济在贾充“司马公养汝何用”的呵斥下,持矛刺穿曹髦胸膛。这场公开弑君引发朝野震动,司马昭为平息舆论,诛杀成济三族,并迫使郭太后下诏诬曹髦“悖逆不孝”,但其执政合法性已遭重创。为转移矛盾,司马昭决意通过灭蜀建立不世之功。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派钟会率主力十万出骆谷牵制姜维,邓艾领奇兵三万偷渡阴平险道。邓艾以毛毡裹身滚下摩天岭,穿越七百余里无人区直抵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在绵竹击杀诸葛瞻后,邓艾兵临成都,刘禅开城投降,立国四十三年的蜀汉灭亡。此役不仅使司马昭加封晋公、进爵晋王,更令其掌控全国七成兵力。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继承其权势和地位。

司马懿祖孙三代是如何一步步夺取曹魏政权的

司马昭影视形象

三、晋代魏的完成(265年)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继承其父司马昭的晋王爵位后,以系统化的权谋手段终结曹魏政权。首先,他以防备叛乱为由,将曹魏宗室及旧臣集体迁至邺城集中监控,并削减其护卫武装,彻底消除复辟隐患。其次,通过人事调整架空曹魏旧臣:任命贾充掌枢密、裴秀管尚书台、王沈控中书省,将中枢要职悉数交予亲信。同时,以卫瓘、杜预等将领接管洛阳周边关隘及禁军驻地,确保都城防务完全效忠司马氏。

司马懿祖孙三代是如何一步步夺取曹魏政权的

司马炎影视形象

同年十二月,司马炎迫使魏元帝曹奂行禅让之礼,在洛阳南郊筑坛告天,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曹魏自220年曹丕代汉至265年灭亡,历经五帝四十六年,最终被门阀士族集团取代。这一政权更迭标志着东汉以来寒族依靠军功崛起的时代终结,士族门阀通过累世官宦、联姻结盟彻底掌控权力核心。司马炎称帝后,虽形式上延续九品中正制,但实际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格局,为后续士族专权与皇权衰弱埋下伏笔。西晋的建立虽短暂统一中国,却因得位不正与制度缺陷,成为魏晋南北朝长期动荡的起点。

小结:

东汉末年至西晋建立期间,司马家族通过三代人精心布局完成权力更迭。司马懿早年受曹操猜忌,凭借军政才能逐步崛起,在魏明帝时期成为抵御蜀汉的核心统帅。249年,他趁曹芳祭陵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集团,掌控曹魏实权。其子司马师继位后镇压李丰、夏侯玄等反叛,废立皇帝强化专政;司马昭时期更以血腥手段弑君立威,通过灭蜀汉累积政治资本。265年,司马炎系统化清除曹魏势力,迫使曹奂禅让,建立西晋王朝。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转移,标志着寒门军功集团统治终结,士族门阀通过制度渗透与军事政变实现全面专政,为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格局奠定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