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神希园」的第 851 期 原创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就尿急、尿痛、尿频这一系列症状表现而言,相信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过亲身经历,而造成这类症状出现的原因,多与自身的湿热有关,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外在湿气“伺机潜入”人体,进而造成的下焦膀胱湿热,但若要究其根本,则还是因自身肾所致,于是才会促使膀胱感觉到湿热。 我们可以将肾虚理解为是肾脏出现了火虚现象,由于自身的温热火气不能很好地温暖肾脏,于是便会引起肾寒,外在的邪气侵入体内后,由于肾脏里还有肾水,所以亏虚病症,才不会表现得太过明显,但如此一来,邪气便会蓄积在膀胱。 中医认为,肾脏和膀胱这两个脏腑是互为表里的,如果肾气充足,那么膀胱就有能力去储存和排泄尿液,但若是湿热病邪侵入膀胱,且代替了肾脏中的火,那么膀胱就会因为没有得到肾火的“帮助”而出现代谢失常,此时,人们就会表现出尿频、尿急、尿痛等一系列症状。 那么,对于这类病症,中医究竟有没有什么可行的治疗或缓解方式呢?其实,这七味药材组成的药方,就能很好地清热利湿,益气补肾,通利膀胱的气化,它就是“通肾祛邪散”。 这一方剂出自《辨证录》,所用到的七味药分别是白术一两、茯苓五钱、瞿麦一钱、薏苡仁五钱、萹蓄一钱、肉桂三分以及车前子三钱,它虽然是个药方,这实际上却更像是一个食疗古方,因为里面的很多药材,其实都是药食两用之品,主要用于淋证的治疗或缓解。 方中的白术、茯苓、薏苡仁是医家常用的祛湿良药。其中,白术具有健脾祛湿的效果,同时还能大补脾气,在《唐本草》里就曾记载过,白术可以利小便,这在《日华子本草》中也有所体现。另外,茯苓一直以来都是一味祛湿要药,与此同时,茯苓还具有宁心安神的效果。 而关于茯苓“利小便”的功效,其实在很多医书古籍里都早有记载,认为茯苓可以补益气力,善于治疗淋沥,也就是尿频、尿急、尿痛这类病证。而薏苡仁这味药材,在生活中就更是常见了,薏苡仁具有健脾燥湿、利尿的作用,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就曾说过:“利小便热淋”,可以治疗小便淋漓涩痛,即尿频、尿急、尿痛等病症。 此外,方中的瞿麦和萹蓄也都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瞿麦药性苦寒,具有降心火、利小肠的效果,是治疗治热淋要药,甚至还可以通经以堕胎。在中医看来,淋证多是肾虚膀胱有热所造成的,而肾主水,心主火,在降心火的同时,其实就可以让肾水补充起来。萹蓄具有利尿、清热、杀虫的作用,这味药材可以让热邪顺利地从小便排出。 最后的这两味药材便是车前子和肉桂了。其中,肉桂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的作用,其药性温热,可以温经通脉、温中祛寒,在此方中之所以会用到肉桂,主要就是因为淋证的病因多是肾虚而膀胱湿热,可以利用肉桂来补充肾虚不足。而车前子具有渗湿止泻、清热利尿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补肾功效,在《别录》里就曾记载过:“养肺强阴益精”。 虽然这个药方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治疗和缓解淋证的,但实际上也可以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等疾病,总之有着比较广泛的使用场景。对于以尿痛、尿急、尿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只要方药对证,必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温馨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方药或治疗的推荐,不能代替医疗建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如有诊疗需要,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END ↓关注公众号@神希园服务号 设为星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