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第一法则:趋利避害是本能,利益永远高于感情

 资本屋 2025-03-31 发布于湖北
人性第一法则:趋利避害是本能,利益永远高于感情

一、先搞懂:你身边的关系,本质是「利益计算器」

别用「感情」滤镜骗自己,成年人的关系都是「隐性账本」,每一笔付出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场景 真实利益逻辑 你该清醒的信号

领导突然夸你 可能是要给你派脏活累活,或需要你当枪使 别急着感动,先问「具体要我做什么?」

朋友频繁找你 你可能是TA的情绪垃圾桶、人脉跳板或工具人 观察TA是否只在需要时出现,付出是否单向

亲戚热情介绍对象 可能是看中你家的资源(如房子、工作),而非真为你好 问清对方背景,别被「为你好」绑架

例子1:职场「师徒情」的本质

人性第一法则:趋利避害是本能,利益永远高于感情

新人小宇跟着师傅张哥学了3个月,张哥手把手教他写方案、谈客户。但当小宇独立谈下大订单,张哥却在领导面前说「他运气好,方案还是我改了3版的」。

真相:张哥的「帮助」是为了控制小宇,当小宇威胁到他的利益(如晋升、绩效),立刻露出防备。

二、3个扎心真相:为什么利益总能碾压感情?

人性第一法则:趋利避害是本能,利益永远高于感情

1. 感情会变,但「生存本能」永远不变

- 你和闺蜜10年感情,可能因她抢了你暗恋的男生而决裂——本质是她触碰了你的「情感利益」;

- 亲戚借钱时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还钱时装糊涂——因为还钱会损害TA的「经济利益」。

干货结论:别考验人性,只设定规则。比如借钱必须打欠条,丑话说在前,比靠感情绑架靠谱100倍。

2. 关系的「保质期」由「价值匹配度」决定

- 你月薪3千时,和月薪5千的朋友聊得投机;当你涨到2万,TA却开始酸你「飘了」——因为你的进步打破了TA的「心理平衡利益」;

- 前同事离职后不再联系你——因为你失去了「职场平台带来的资源交换价值」。

干货结论:定期评估关系:TA能给你带来什么?你能给TA提供什么?失衡的关系早晚会散,不如主动筛选「利益共生型」伙伴。

3. 「感情」是包装,「利益博弈」是内核

- 领导夸你「年轻人要多付出」,本质是希望你免费加班(降低成本);

- 伴侣说「我养你」,背后是希望你承担家务、照顾孩子(隐性利益交换)。

干货结论: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对方嘴上说「为你好」,身体是否在做「利己的事」?

三、成年人必须掌握的3个「利益生存术」

1. 用「利益清单」解码关系,拒绝「感情脑」

- 操作步骤:

① 列出你在这段关系中的「付出」(时间、金钱、情绪价值);

② 列出你得到的「回报」(具体好处,别用「开心」「温暖」这种虚的);

③ 对比「投入产出比」:如果连续3个月「亏损」,立刻止损。

- 例子:朋友小A总找你吐槽男友,你每次花2小时安慰,但她从不关心你的生活。列完清单发现,你的「情绪付出」远大于「情绪价值回报」,果断减少联系。

2. 建立「利益防火墙」:3条铁律防背叛

- 铁律1:核心利益面前,先小人后君子

合伙开店?先签《退出协议》,写明股权分配、违约条款,别信「都是兄弟,谈钱伤感情」;

借钱给亲戚?必须写借条+明确还款时间,哪怕对方骂你「六亲不认」,也要守住底线。

- 铁律2:永远保留「独立离场权」

职场中,哪怕领导说「公司离不开你」,也要偷偷提升不可替代性(比如掌握核心技术、积累外部人脉);

婚姻中,哪怕伴侣说「我养你一辈子」,也要有自己的收入或技能,确保随时能离开。

- 铁律3:对「突然升温的关系」保持警惕

前领导离职后突然频繁约你吃饭?可能是想挖你去他的新公司当廉价劳动力;

多年不联系的同学突然嘘寒问暖?大概率是要找你借钱或推销保险。

3. 把「利益思维」变成保护盾,而非攻击矛

人性第一法则:趋利避害是本能,利益永远高于感情

- 对上级:用「利益绑定」替代「表忠心」

汇报时多谈「我能为部门带来什么收益」(如节省成本、提升效率),少讲「我有多努力」;

例:不说「我加班到凌晨」,而说「这个方案落地后,预计能帮部门年省30万预算」。

- 对同事:用「价值交换」替代「老好人」

同事让你帮忙做表?可以说「今天帮你做,下次你教我用Excel数据透视表呗」,把「无偿劳动」变成「技能交换」;

拒绝时用「利益冲突」理由:「我手头的XX项目明天要交,实在没时间,你找XX同事吧,他对这部分更熟」。

- 对朋友:用「利益门槛」筛选真心

长期单方面索取的朋友,直接减少接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