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后期,兵团是我军为了作战需要而建立的编制,最多时曾拥有过19个兵团,不过后来陆陆续续撤销了,如今我国仅存一个兵团建制——。 此兵团在建国之初就已成立,为新中国迅速稳定新疆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最关键的人物除了王震以外,还有张仲瀚。 张仲瀚的人生非常传奇,他能文能武,曾被毛主席称赞是“延安最年轻的司令员”,也担任过二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第二政委,但可惜1955年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一生未娶妻,晚年只有一个义子左右。 或许正如他被称为“军垦第一人”那样,他已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建设祖国边疆! ![]() 张仲瀚1915年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官宦之家,祖父曾担任过清朝的内阁侍读,有这样的家庭环境,他自幼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在10岁时张仲瀚就随家人去了北京,结识了众多名流,比如大名鼎鼎的梅兰芳就是他的好友。另外北京的革命气候也非常浓郁,九一八事变之后,还是学生的张仲瀚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因而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曹幼民,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1933年张仲瀚回乡,同年加入了共产党,开始秘密组织爱国运动。他的叔父是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的厅级干部,借着这层关系,张仲瀚谋取到了博野公安局长一职,保护了很多地下党员、掩护了很多地下活动。 后来张仲瀚把附近的力量都组织了起来,竟然拉起了一支一千多人的抗日队伍,他将这支部队命名为河北自卫军并自任为司令。 ![]() 1937年7月,张仲瀚响应中央让干部回乡组织抗日武装的号召,将河北自卫军交给吕正操之后就毅然回到了老家,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得出他丝毫不贪恋权力,一心只为革命。 他的能力是真的极其突出,很快又拉起了一支津南抗日自卫军,人数超过了两千,在津南地区积极宣传抗日,沉重打击到了日伪军、土豪恶霸。 后来贺龙率部挺进冀中,张仲瀚主动要求将部队并入八路军,贺老总非常欢迎,请示过八路军总部后,津南抗日自卫军就编入了120师359旅719团,张仲瀚任团长。 此后在与日寇的交锋中,张仲瀚屡战屡胜。尤其是陈庄战役,张仲翰率部歼敌300多人,缴获了近600支步枪,彻底在冀中打响了名声。 1940年,贺龙带着张仲瀚等人回延安参加会议,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交谈中贺龙指着张仲瀚说:这是我们冀中最年轻的司令员。 毛主席询问过后也笑称:现在也是延安最年轻的司令员。 此后的张仲瀚不管是在南泥湾开荒建设,还是在战场上指挥杀敌都做得非常出色,因此在解放战争后期就已担任了二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成为一名副兵团级的高级干部,如果不出意外,这个级别是会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不过张仲瀚选择了另一条路。 ![]() 早在抗日时期,王震就与张仲瀚的关系很好,他多次评价“张仲瀚不打个人算盘”、“张仲瀚有全局观念”,因此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他很想听听张仲瀚的看法。 王震摊开一幅地图,问张仲瀚:全国解放后,你想到哪里去?愿意做什么? 张仲瀚指着新疆说:新疆这么辽阔,但空白却很大。新疆等待解放,等待开发,将来搞建设大有可为。 听张仲瀚这样回答,王震连连点头,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部队进驻新疆后,张仲瀚完全就把兵团当成了家,因为他没有结婚,所以除了办公室都没有另外申请住所,里面就一张床,两个沙发,办完公就直接躺着休息,醒来了就继续办公。并且多次率部深入荒原,亲自开垦,手上都结了厚厚的老茧。 因为有王震、张仲瀚他们这第一批人的伟大付出,新疆的军垦事业进行得很顺利,到1951年就实现了生产自给。 ![]() 1952年,毛泽东签发了命令,驻疆解放军除了少数部队保卫国防外,大部分集体就地转业,从事生产建设,继而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也就是说这些解放军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不属于野战军了,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事关集体与个人的身份认同以及前途命运,因此当时很多人有疑问“我们这兵团军不军,民不民究竟算什么嘛?”甚至有人自嘲是'庄稼兵’。 张仲瀚听到这些话语后细心给众人开导,他说:很多人说我们是“庄稼兵”,这也没什么不好,我们就是要在戈壁滩上盖花园。我们要以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为国家做出贡献,也为自己在边疆建设幸福的家园。 这些话让很多人又定下了心。 ![]() 1954年,农七师政委史骥前往北京参观国庆阅兵,看到气宇轩昂的解放军威风凛凛,他在激动的同时也不免有几分落寞。 回到乌鲁木齐后史骥就把自己的想法写信报告给了张仲瀚,本以为会得到批评,没想到始终没收到半句责怪。次年春,史骥前往兵团开会,在会议上张仲瀚也没有提过半句,史骥还以为是他忘了。 结果史骥要回去时,张仲瀚递给他一页信笺。史骥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了一首诗:十万雄师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塞外江南一样好,何须争返玉门关。 史骥这才明白了副政委的心思,因而深受触动,从此带着农七师在新疆深耕,在空旷的戈壁荒原创建了一座崭新的城市――奎屯。 不但是史骥,几乎整个兵团都有被他感动过的经历! ![]() 除了兵团里的人以外,新疆还有两座城市与张仲瀚都有极深的关系,第一座是北屯。 1958年,王震指示张仲瀚前往阿尔泰为组建兵团十师师部踏勘选点,张仲瀚与农十师师长张立长考察了额尔齐斯河流域。 沿河而下时,张仲瀚望见了一片人迹罕至的原野,指着那里对张立长说:农十师的师部,就设在这里吧!然后他短暂思考,又接着说:你们是最北的一个师,那就叫北屯吧。 也就是说,我们如今的北屯市,命名以及选址,都是张仲瀚定的! 第二座是石河子,张仲瀚从1950年就进驻、建设了这里,这座城市的规划图就是出自张仲瀚之手,他还一手创办兵团农学院、兵团艺术剧院,兵团农学院就是现在石河子大学的前身,艺术剧院则丰富了整个兵团的业余生活。 他为新疆实在做了太多太多! ![]() 这样一位伟大的人也有两件憾事,一是他未参与授衔,1955年时张仲瀚被调到文职部门,因此错过了,非常可惜,否则他应该也是中将军衔。 不过近几年出过一部纪录片叫做《无衔将军张仲瀚》,可见即便他没有军衔,但大家一致认定他是优秀的将军! 二是他未能娶妻,这点非常奇怪,张仲瀚长得一表人才,又能文能武,为何找不到老婆呢?其实从他一次相亲的经过就能找到答案。 在军中众人没少为他的婚事操过心,有一回介绍了一位女护士,两人吃过饭后张仲瀚的警卫员送对方回家。到了后警卫员问她明天什么时候再来接,结果女护士语带气愤地说不用来了。 警卫员很惊讶,连忙询问原因,女护士无奈地说,这哪是相亲,这就是做调查,他光问了我每天要救治多少病人、与这些病人有没有矛盾、对军人有没有什么看法、部队病人与普通病人是否有争吵等等,这哪敢谈下去呢? 这样“不解风情”,连相亲都在谈论工作,自然不太惹女生喜欢,不过张仲瀚本人不太在意这些,他的人缘很好,有什么困难基本都有人相助,还收养了一个义子,晚年悉心照顾。 1980年3月9日张仲瀚病逝,临终前他将中央补发的工资一万余元全部赠给了身边的司机、秘书、警卫员,而他自己房无一间、身无一物,离去得坦坦荡荡。 ![]() 有些将军是在战场上成名,有的将军则是耕耘于幕后,虽然张仲瀚没被授予任何军衔,但他为国戍边做出的贡献不比任何人少! 他是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英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