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首尔大学Hyo-Soo Kim教授在202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公布的HOST-BR研究提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最佳双联抗血小板(双抗)治疗疗程可能是3个月。 该研究显示,在出血风险低或高的PCI术后患者中,与1个月和12个月的双抗治疗相比,3个月的双抗治疗可安全平衡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 在PCI术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中,1个月双抗治疗不如3个月双抗治疗。而对于出血风险低的患者,3个月双抗治疗优于12个月双抗治疗。 Kim指出,该研究是根据高出血风险学术研究联盟(ARC-HBR)的出血定义对患者进行分层并在高出血风险或低出血风险患者中评估不同疗程双抗治疗效果的首项随机研究。 该研究纳入4897例使用药物洗脱支架进行PCI的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最常见的原因是稳定性冠心病,其次是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梗和ST段抬高型心梗。 根据ARC-HBR高出血风险标准定义的出血风险,高出血风险患者(平均年龄74岁,34%为女性)被随机分配接受1个月或3个月双抗治疗;低出血风险患者(平均年龄63岁,20.9%为女性)被随机分配接受3个月或12个月双抗治疗。 随访1年时,在高出血风险患者中,与3个月双抗治疗相比,1个月双抗治疗与净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梗、支架内血栓形成、中风和大出血,HR=1.34)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疾病、心梗、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缺血性中风,HR=1.72)风险增加有关。在接受1个月或3个月双抗治疗的患者中,出血学术研究联盟(BARC)2型、3型或5型出血风险无显著差异(HR=0.85,95%CI:0.66~1.11)。 在低出血风险患者中,与接受12个月双抗治疗者相比,接受3个月双抗治疗者的净不良临床事件(HR=0.66,95%CI:0.46~0.95,P=0.025,非劣效性P<0.001)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HR=0.98,95%CI:0.62~1.56,P=0.95,非劣效性P=0.008)风险相似,但BARC 2型、3型或5型出血风险显著降低(HR=0.63,95%CI:0.5~0.79,P <0.001)。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中使用的P2Y12抑制剂由医生决定,这是该研究的一个主要局限性。Kim指出,氯吡格雷是最常用的第二种抗血小板药物,因为既往研究表明,在东方人群中氯吡格雷优于替格瑞洛。该研究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种族和民族患者,但关于双抗治疗最佳疗程的结果可能适用于任何药物类型。 来源:Three months may be the 'sweet spot’ for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PCI. Healio网站, March 29, 20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