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觉得,脑出血这种事情肯定是因为喝酒太多,生活作息不规律或者是长期的高血压导致的。 的确,喝酒过量、熬夜、以及高血压都是已知的脑出血风险因素,但你知道吗? 实际上,最容易加速脑出血的行为,不是这些习以为常的“坏习惯”,而是我们每天不自觉中经常做的一些看似无害的行为。 我在医院工作了多年,接诊过的脑出血患者数不胜数。说到其中的一些原因,我常常在心里默默地感叹:如果他们能够早一点了解这些潜在的风险,或许就能减少发生脑出血的几率。 频繁做剧烈运动有些人爱运动,这当然是好事,现代社会中,大家都很重视健康,很多人会定期去健身房,或是去参加跑步、游泳等运动。 特别是一些中年人,想着保持健康,经常去进行剧烈的体能训练,然而,频繁进行剧烈运动,尤其是在没有做好充分热身的情况下,可能会为脑出血埋下隐患。 曾有一位50多岁的患者,每天都去跑步,跑步的速度非常快,时间也很长,刚开始,他觉得自己体力很好,感觉充满活力。 然而,渐渐地,他开始感到头晕眼花,血压不稳定,甚至出现过一次短暂的意识丧失,医生的检查发现,患者的血管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微小的损伤。 经常剧烈运动,不仅会增加血压,还会使一些原本脆弱的血管变得更加脆弱,长此以往,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的风险就会增加。 很多人以为只有老年人或高血压患者才需要担心脑出血,其实,任何年龄段的人,只要频繁做剧烈运动,也可能因为血管的脆弱性而遭遇这样的风险。 根据一项研究表明,剧烈运动对血管的冲击,特别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可能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最终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长期久坐不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都已经习惯了长时间坐着,尤其是办公室白领和一些需要长时间开车的人群。 长时间坐着不动,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液粘稠度增加,久坐不仅影响到全身的健康,更会直接对脑血管造成威胁。 我记得有一位40多岁的患者,他每天都是坐在办公室里,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几乎没有什么运动。 突然有一天,他开始感到头痛、恶心,随后发生了脑出血,幸好及时就医抢救,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经过检查,发现他的大脑血管已经有了明显的硬化和堵塞迹象,医生认为,这种情况和他长期的久坐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发现,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血压波动,最终会使脑血管更易受损,久坐时间越长,发生脑出血的几率就越高。 因此,医生提醒,想要保持脑血管的健康,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缓解血液流动的压力。 情绪波动过大情绪的波动,尤其是剧烈的情绪变化,已经被证明是脑出血的一个潜在诱因,愤怒、焦虑、过度的压力,甚至是极度的悲伤,都可能成为触发脑血管破裂的导火索。 有一位患者,平时为人温和,工作上也非常认真,然而,某一天因为一件小事,他情绪突然变得极度激动,开始大声争吵,并且愤怒到了极点。 几小时后,他突然感到剧烈头痛,随即发生了脑出血,通过医生的检查,我们发现他大脑内的血管已经有了一些病变,长期积累的压力和情绪波动,最终导致了血管破裂。 情绪激动时,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量大增,血压会急剧上升,血管壁会变得更脆弱,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情绪波动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破裂的导火线。 因此,医生建议,保持情绪稳定,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压力大的时候,应该学会放松和调节心态。 长期缺乏睡眠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为了工作、应酬或是其他原因,常常忽视睡眠的重要性。长时间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血压升高,最终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年轻的患者,年纪轻轻,却因为长期的熬夜而导致了脑出血。 她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年轻女性,平时晚上常常加班,凌晨才睡觉,她说自己不怎么在乎睡眠,觉得只要能把工作做完就好。 结果,几个月后,她突发头痛,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出现了脑出血症状,医生发现,她的大脑血管已经严重受损。 睡眠对我们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长期缺乏睡眠,会使血管的弹性降低,容易导致血管壁变薄,甚至出现血管破裂。研究显示,长期熬夜的人群,发生脑出血的几率比正常人群高出两倍以上。 我们常常习惯性地认为,喝酒过量、熬夜、吃高盐高脂食物才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但实际上,很多看似无害的行为,比如剧烈运动、久坐不动、情绪波动和长期缺乏睡眠,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这些行为虽然不一定会立刻导致严重的后果,但它们是渐进式的伤害,时间一长,就会对我们的脑血管造成巨大的压力。 作为医生,我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希望大家能够警惕这些看似无害却潜藏风险的行为,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保护好自己的脑血管健康。
关于脑出血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张 琳,急性脑出血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4-09-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