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高耸入云的树梢,远处就是连绵不断的雪山,《极北森林》的书籍封面让人回忆自己曾见过的雪国风光,仿佛坐上火车跨过长长的隧道,就来到极北世界,那些墨绿色的北境森林就是黑暗中的利剑,是抵御寒冷的守卫。 ![]() 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住着一棵树,就如同小时候的我们坐在炕上吃樱桃,顺手通过后窗将樱桃核扔到园子里,很快,来年就长出了一棵棵小小的樱桃树,从此内心就有了一份期待。《极北森林》一书是从调查记者本·罗伦斯自家后院的一棵欧洲红豆杉开始的。作者观察古老庄严的树,却无法探知它的年龄和从何而来的历史。古树的生命周期比人类历史尺度还长,它们分布范围也是漫长进化的结果,曾经只出现在中亚高山的红豆杉如今在威尔士安家,这是安慰,也是对人类的警告。 ![]() 作者在书中提及了一个概念“林木线”,这是地图上表示树木生长范围极限的一条固定的线,因为全球温度的变化它时刻在移动。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人类建立栖息地,地球上的自然平衡最终倾向是森林,随着十万年一周期的冰期产生“米兰科维奇循环”,将之变成一场延时摄影,会看到森林朝向北极方向呼吸一般升起又落下。 ![]() 本·罗伦斯叙述森林如同在朗诵诗篇,你能从通篇的文字里感受他对森林的热爱和想努力改变的喷薄而出的激情。在书中,他带领读者沿着北极林木线来一场森林旅游,从苏格兰到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经过俄罗斯白海穿过西伯利亚延伸到白令海峡,俯冲过加拿大,在哈得孙湾和大海相遇,最终到达格陵兰岛。在路途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北方森林调节地球气候的重要作用,作者挑出每个区域的代表树种,以它的林木线和生态系统为依托,去探查北方森林的未来,也就是地球的未来。 曾经是树木之岛的不列颠,如今抬眼是苏格兰光秃秃的山丘。曾经的凯尔特人一直是尊重森林,用松树等资源来维持生活,保护生态。但公共土地的圈地运动,让苏格兰遭遇了工业资本主义的戕害,曾经拥有世界上13%的泥炭地如今已经很多退化干涸。苏格兰的“老太太松”散播种子成就的后代都被砍伐损坏,虽然英国正在努力扩大林地面积,但人工林种植单一作物代替不了真正的森林。“凯恩戈姆山脉联结”的挽救工作,随着全球变暖会逐渐失效。这样的严峻的问题不仅仅只存在英格兰。 ![]() 离开苏格兰的僵尸森林,挪威的牧民驾驶着驯鹿使用桦树制作的滑雪等工具,这样的良性循环正在随着天气的崩坏而扰乱,驯鹿需要的高地青草苔原被更多的毛桦代替,气候变暖,毛桦林地取代了苔原;俄罗斯西伯利亚森林随着干旱加剧和火灾,毁坏更多土壤,让落叶松再难恢复生长;阿拉斯加的河狸到来证明了苔原会从西部蔓延到北部,云杉林逐渐消失在苔原中,石油开采和修路即将摧毁当地人的道德秩序;加拿大的香脂杨跟随着海洋,肆意发展让针叶林无法存活,最终影响了从森林到海洋的生物链;格陵兰岛正在进行“格陵兰树木”项目,让白色岛屿变成绿色,岛屿的冰层像冰箱一样保护土地,但冰层被破坏,越来越多的植物动物跟随林木线向北推移。 作者在格陵兰岛的冰层里体会人类社会存在之前的历史,融化流下来的水滴,是冰层的心跳,也是地球的脉搏。书中的数据读来令人战栗,格陵兰的冰盖在2019年损失了两千五百四十亿吨冰,崩塌是迟早的事情。 这种恐惧来自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来自自身的无能为力,每一种动物和植物都比你知道的多得多。作者与北境原始部落的交流中可以看出最先被影响的是那些因纽特人等,他们的生活与谋生方式已经被迫改变,而森林的后退和前进带来的影响很快就会蔓延到整个地球。 北方森林是最后的森林,如何与麻烦功勋,在结局这个雷神之锤即将落下的时刻,人类要做点什么,而且是必须,像森林一样思考,承认破坏,协同进化求共同生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