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质今妍:临帖10年以上99.9%的书法爱好者都不一定知道

 衆妙之門 2025-04-01
临帖10年以上99.9%的书法爱好者都不一定知道,中国历代著名的刻帖大全,书法必备知识。



1. 《十七帖》: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收集王羲之手札墨迹,以数纸拼成一卷,共十七通,故名《十七帖》。此帖为馆本,是唐代宫廷摹刻本,摹刻精良,是学习王羲之草书的重要范本。

2.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释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怀仁历经二十余年,从王羲之书法墨迹中集字,刻成此碑,字体间架结构优美,气息连贯,是书法史上集字碑刻的典范之作,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淳化阁帖》:宋太宗淳化三年,命王著等编次摹刻,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历代书法名家墨迹的法帖,被后世誉为“法帖之祖”。

2. 《绛帖》:北宋潘师旦以《淳化阁帖》为蓝本,加以增删重刻而成,在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

3. 《潭帖》:北宋庆历五年,刘沆以《淳化阁帖》为蓝本,增入王羲之《霜寒帖》等十余帖,重摹上石于潭州。

4. 《大观帖》:北宋大观三年,宋徽宗赵佶命蔡京等以《淳化阁帖》为基础重新厘定摹刻,刻石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

5. 《汝帖》:宋大观三年,汝州知州王寀收集夏、商、周、秦、汉、魏、晋、唐、五代等时期的金石文字和名家书法,摹刻成帖。

6. 《绍兴米帖》:南宋刻帖,专收米芾书作,为书家个人刻帖专集。

7. 《西楼帖》:南宋刻帖,专收苏轼法书,是研究苏轼书法的重要资料。

8. 《群玉堂帖》:韩侂胄命其门客向若水等摹刻,原名《阅古堂帖》,后归贾似道,更名为《群玉堂帖》,所收米芾书迹较多。

9. 《英光堂帖》:南宋末年刻帖,专刻米芾书法,由曹之格摹刻,能较好地体现米芾书法神韵。



1. 《博古堂帖》:金代书法家党怀英奉诏摹刻,以《淳化阁帖》为基础,兼收其他法帖及当时名家墨迹。



1. 《停云馆帖》:明代文徵明父子及门生章简甫等摹刻,历时数十年完成,以晋、唐、宋、元名家书法为主。

2. 《真赏斋帖》:华夏编选,文徵明、文彭父子摹刻,以收藏的晋、唐、宋名家真迹为蓝本,被誉为“明代第一帖”。

3. 《东书堂集古法帖》:由周宪王朱有燉临摹上石,收录《淳化阁帖》和《秘阁续帖》部分内容,并加入宋、元人书法作品。

4. 《余清斋帖》:万历年间,吴廷出资,董其昌等人审定,杨明时负责勾摹上石,内容丰富,摹刻精美。

5. 《戏鸿堂法书》:董其昌选辑,刻于万历三十一年,收录自魏晋至明代的名家法书。

6. 《来禽馆真迹》:邢侗摹刻,以收藏的晋、唐、宋、元名家真迹为蓝本,以王羲之、王献之作品居多。



1. 《三希堂法帖》:清乾隆十二年,乾隆帝敕令蒋溥、汪由敦等将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书法名家墨迹编次摹刻而成。

2. 《墨妙轩法帖》:清乾隆年间,乾隆帝命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名迹中晋、唐、宋、元诸大家的作品精选摹刻而成。

3. 《秋碧堂法帖》:陈奕禧摹刻,所刻多为晋唐及明代书法名家作品,摹刻精细,能传达原帖神韵。

4. 《玉虹鉴真帖》:金农、丁敬等参与编纂,收录历代名家书法作品,注重风格多样性和历史传承性。

5. 《诒晋斋法帖》:成亲王永瑆主持摹刻,收录晋代以来诸多名家书法作品,也包括永瑆本人作品。

6. 《玉烟堂法帖》:梁清标摹刻,收录历代名家书法作品,从晋代到明代皆有涵盖,摹刻精细,装裱精美。

7. 《友石斋法帖》:吴荣光摹刻,收录历代名家书法作品,摹刻技术精湛,注重细节表现。

附图:
1. 后汉·崔瑗《贤女帖》;
2. 魏·钟繇《得长风帖》;
3. 吴·皇象《文武将帖》;
4. 晋·卫瓘《顿州帖》;
5. 晋·张华《得书帖》;
6. 晋·王导《省示帖》;
7. 晋·王洽《辱告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