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平民出身,与项羽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最终能够取得胜利,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具有决定的意义。史记载刘邦在攻破关中地区后,在城池下召集群众,与大家进行约法三章。刘邦约法第一条是杀人者偿命,其主要对象是平民百姓,因为秦朝时期,实行商鞅变法,采取杀人连坐制度,刑罚也极其残忍,第一条的约定就明确犯罪受罚只在个人,废除苛邢厉法维护百姓的安定;第二章约定伤人者治罪,其主要约定对象为各路英雄豪杰,伤人不再按照帮派定罪,按照个人的伤人程度,这就减少了一人伤人,其他人盲目跟从和共同起义的情况。第三章偷盗者治罪,意在惩罚犯罪者的趁乱投机,对刑罚控制张弛有度的表现。 刘邦约法三章,赢得民心,奠定了胜利的民意基础。取得政权后吸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从政治、经济、民生等各个层面,推行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激发农民的生产热情。统治者在宏观政策导向、土地制度、税赋制度、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举措,为汉初威服四方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汉初,统治集团为适应社会需要,采用道家的“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从思想层面确立了汉初统治集团的政策取向,即将权力部分下放给民众,让人民自主恢复社会生机。这种思想契合汉初贫困凋敝的社会现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成效,社会秩序很快得以恢复,经济民生得到发展。重视农桑恢复经济。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汉初统治者认识到应在经济上重视农桑,优先扶持发展农业。汉文帝多次下诏,要求地方官吏重视农业,关心农业生产。汉景帝还以法律手段,打击擅用民力的官吏,保证正常的农业生产。轻徭薄赋蓄养民力。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主张“德政”,以“让人民有所得”作为核心。此外,汉初统治者还促进冶铁业、货币铸造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并压缩财政开支。汉文帝时,采取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并下诏“田租减半”,维持了低税赋的政策,加速了汉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 两汉前后历时四百多年,可谓是继周之后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在政治、经济、历法、社会结构等方面,对此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汉人”,“汉语“,这都来源于汉代的影响,这也是善政的善报。而探究汉朝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依然可以找到善恶报应轮回的影子。汉代约法三章赢得秦地民心,但是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有背叛盟约的行为。这种背叛,也使汉朝的王朝更替中,有着比较明显的因果现象。那就是汉朝以背叛夺得政权,最后也因被叛而亡。 ![]() |
|
来自: 新用户0334swD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