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济南.大明湖】东脚印记(328)“风韵齐鲁 魅力山东”(双飞)十一城全景大环游(一)泉城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

 JP大漠书画院 2025-04-01
1
2
3






【山东:济南.大明湖】东脚印记(328)风韵齐鲁 魅力山东”(双飞)十一城全景大环游(一)泉城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




  
  从20世纪末期我开始涉足“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旅游活动,至21
世纪初叶,祖国的大好河山世界著名景区或跟团、或自驾已跑得差不
多了,现进行“查漏补缺”。因此,有些地方就出现了反覆游的情
况...
  2025年3月24日,我们随“中旅假日”散客拼团“齐鲁风韵 魅力
山东”精品双飞8日游的魅力之旅,实施“祈福泰安、水韵聊城、文化
曲阜、活力日照、时尚青岛、纯净海阳、幸福威海、仙境烟台、鸢都潍
坊、烟火淄博、泉城济南十一城山东全景大环游”。但有些景点,
如“青岛栈桥、五四广场、奥帆中心、5A刘公岛、八仙群雕”等我们以
前已游过。这次主要冲着“五岳泰山、曲阜三孔、青岛崂山”等景区去
的,大明湖、趵突泉顺带溜达...
  
大明湖】位于“泉城”济南城北部,面积约46万平方米,是济南
三大名胜之一。整个公园已初步形成集游览观赏、购物娱乐、文化欣
赏、食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明湖风姿甲历下,欢颜笑迎八方
宾。
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中写道:“园林美丽,堪悦心目,湖光
山色,应接不暇”。大明湖为诸泉汇流而成,出小清河入渤海,有“淫
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特点。
  一湖烟水,绿树蔽空,碧波间菡萏映日,景色佳丽。公园内亭台楼
榭,曲径回廊,文人墨迹,错落其间,其中清人刘凤诰“四面荷花三面
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对联,尤为人们所称颂。沿湖亭台楼阁,水榭
廊,参差有致。湖南有稼轩祠、遐园、明湖居、秋柳园,湖东北有南
丰祠、张公祠、汇波楼、北极阁,湖北有铁公祠、小沧浪,湖中有历下
亭、汇泉堂等名胜古迹。
位于湖心岛的历下亭。上悬清高宗御书“历下亭”匾额。亭前楹联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杜甫的诗句。古历下亭在五龙潭一带。
宋以后迁至今大明湖南畔,今历下亭建于清康熙年间,历来为文人会集
之地。大明湖水来源于城内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有"众泉汇
流"乏说,水质清冽,天光云影,游鱼可见。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
利,故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长处,经年水位恒定。水深平均两米
左右,最深处约四米,沿湖岸边一米左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
半城湖"是大明湖风景的最好写照。   大明湖自1958年正式辟建为公园,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砌筑
了湖岸,美化了园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增添了茶社饭店、游船和
游乐设施,使之旧貌变新颜,姿容胜往昔,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
一。
  著名景点:
  明湖秋月:秋夜在视野开阔的大明湖岸赏月,历来被视为一种良辰
景。此时,湖平如镜,清风拂面,柳枝轻摇,荷香浮动,一轮明月渐
中天,清辉似泻,波光飘渺,恍若置身仙境,美不胜收。清代任宏远
曾有诗曰:“贪看明湖忘归路,敲碎钟声月色黄”。每当月夜,水色与
月光竞爽。皎皎明月,放出朗朗清辉,湖水如镜,闪烁莹莹银光,那圆
月的倩影,坠落“镜”中,越发显得俊秀。这时,明湖的景色,比昼间
更为好看。天色依依清淡,有一种朦胧之美。那森森历下亭,酷似蓬
莱,那巍巍汇波楼,犹如月宫,那茏茏树色,暗送诗韵,那郁郁荷香,
深藏鸥梦。
历亭秋风:
距大明湖南岸不远,水中有一小岛,岛上有亭名历下亭。其前身为
客亭,最早见诸文字记载是在北魏郦道元著的《水经注》中,大意是,
泺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东西两面则湖,湖上有亭名曰客亭。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唐天宝年间,杜甫与北海太守李邕在此宴
饮,杜甫即兴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中的历下亭即客亭,并沿
袭至今,被称为中华古亭之一。亭周围有名士轩、蔚蓝轩、御碑亭等建
筑,古朴典雅,错落有致。这里风景秀丽,历代文人多有赞美,清代小
说家蒲松龄有《古历亭赋》云:“茏茏树色,近环薜荔之墙;泛泛溪
津,遥接芙蓉之苑……金梭织锦,唼呷蒲藻之乡,桂楫张筵,容与芦荻
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将流;荷芰连天,香随风而不断;蝶迷春
草,疑谢氏之地塘,竹荫花斋,类王家之庭院。”这便是历下亭景色的
逼真描绘。
钟鸣蛙静:
在南丰祠晏公台上有一钟亭,亭内悬一古钟明昌钟亭。该钟始建于
金代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6年),高2.3米,口径1.7米,厚0.13米,
重8000公斤,悬挂于6米高台之上。每当夜幕降临或晨曦时分,圆润雄
浑的钟声响彻云霄,经曲岸水面回荡互激,与周围苍烟暮霭、水树应和
而构成一种意境。由近及远,绕耳不息,使人听后心明意净,恍入梦
境。与金钟鸣响相对应的是蛙声寂静。大明湖有“蛇不见,蛙不鸣”的
传说,这是一大生态之谜。每逢盛夏,护城河及北园一带蛙声舔噪,响
成一片,而大明湖内却无一声蛙鸣。这一鸣一静形成鲜明对比,乃大明
湖一大特色。
佛山倒影:
大明湖著名奇观。在沧浪亭内,立有“佛山倒影”石碑。该景观由
于刘鹗《老残游记》中的精彩描绘而被广为传诵。“鹊华烟雨”是将湖
北部的小山收入眼底;而“佛山倒影”则是把湖南岸的群山揽入怀中。
最佳观赏时间为春秋佳日,新雨之后的晨曦或夕照之时。佛山倒影是清
朝末年著名小说家刘鹗命名的,说的是千佛山倒映在大明湖中的影子。
他来济南时,正是秋天。于是在《老残游记》中写到:“到了铁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
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
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清的同镜
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
光彩,觉得比上头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
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
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
奇绝。”
汇波楼:
  济南八景之一。观赏地点汇波楼。大明湖的东北隅,有门称北水
门。过去,府城众泉之水多从此过,故门也称汇波门。门上有桥称汇波
桥,桥下有庙称晏公庙,庙下有台称晏公台,台下有门为券门。门下有水,门侧有柳,柳将门笼罩,垂入水中,微风徐吹,柳丝飘荡,水皱波纹,相错如锦,夕阳照之,将四周景物染成橘红,显得格外妖绕,其景即称“汇波晚照”。沧桑之变,券门堵塞,此景随化为乌有。之后,汇波桥上盖上汇波楼。其楼峭拔高耸,蔚为大观。登楼远眺,北可见齐烟九点,南可望群山如屏。近可观明湖碧波、画舫争渡。傍晚时分,夕阳吐霞,金辉熠熠,只见杨柳披彩,芰荷艳红,舟棹唱晚,波光泛金,彩楼沐辉,群鸟归林,宛如酣畅淋漓的绝妙画图。
  丹舫指:
  丹舫指的是大明湖南门内的明湖牌坊。1953年由文庙移来,牌坊上“大明湖”三个镏金大字由清代著名书法家于书佃题写。整个牌坊由六根红柱支撑,每根柱子前后均有高大的石鼓挟抱,另有十二根朱红柱为斜撑,所以称为丹坊。它高8.3米,阔14.7米,立于石砌台阶之上,为“五间七踩重昂单檐”式,牌坊项呈“三阶错落”式,上覆金黄色琉璃瓦,显得富丽堂皇。它飞檐起脊,造型优美,脊上和微翘的檐角上,各饰有脊兽;檐下有云头斗拱,使建筑极富民族特色。明湖牌坊一直被人们视为大明湖的标志,尤其是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雄伟壮观,金碧辉煌。
  遐园好音:
  园位于大明湖南门西侧,始建于1909年,是当时的山东省图书馆,也是全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因藏书丰盛,且物种丰富,历来就有“历下风物以此为盛”的赞语。园内杨柳垂荫,山石嶙峋,丽水虹桥,曲径通幽,书声朗朗,黄鹂和鸣,泉水叮咚,景色如诗如画,被誉为闹市中的一方净土,“济南第一庭院”。
  沧浪荷韵:     明湖北岸有一庭园:铁公祠,面山傍水,绕以长廊,湖水穿渠引入亭中。小沧浪亭居园中临湖处,建于1792年,三面荷池,境界清幽,这
里有古人诗词碑刻等墨宝多处。《诗经》中曾有:“沧浪之水清兮,可
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诗句。登亭四眺,全湖在
目;晴明之日,可见十里之外的千佛山。每逢夏日,池中荷花盛开,花
瓣重重叠叠,花色淡粉娇嫩,清香弥漫,给人“沧浪访古贤,荷香绕画
梁”之感。



































   撰于绵:2025.04.01      修改:2025.04.03 山江虹悦.临江楼 兰馨书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