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渐华 2025-04-01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曾国藩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李鸿章主持洋务运动,与各国势力周旋,虽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当时大背景下,李中堂也是不容易。

左宗棠收复新疆,民族功臣。张之洞创办了一系列工厂、学校和书院,被称为大清的终极掘墓人。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这四个人不仅是晚清四大名臣,还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历史进程,知名度都很高。尤其是曾国藩,他已经超越历史名人的范畴,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导师。

之前咱们讲故事,都是说某个人的后代很厉害,老子英雄儿好汉,人家有家族基因。吴越王钱镠的后代、范仲淹的后代、曾国藩的后代,都是牛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这四个人人生履历如此辉煌,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有没有什么家族荣光?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先来说我们最熟悉的曾国藩。

资料上说,曾国藩的祖上是曾点,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先不说靠不靠谱,即便是真的,从孔子生活的年代到清朝,基本上横跨整个古代史才找出这么一个拿得出手的前辈,证明他们家族之前真没啥牛人。

曾国藩他们家往上数几代都很穷,一直到他的祖父曾玉屏才有所好转,但也只是小地主,不仅和官场不沾边,就是和读书都关系不大,直到吃了大亏。

说是有一次曾玉屏买房置地,因为文化水平极其有限,签字画押时没有看懂对方的阴阳合同,差一点被坑到倾家荡产。曾玉屏从此发狠,一定要让儿子读书。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但是读书这件事,不是发狠就行的。曾玉屏一共三个儿子,二子早亡,剩下老大和老三。老三考了一辈子,连秀才都不是,头发都白了还是童生。

老大曾麟书,也就是曾国藩的父亲,考秀才考了17次,直到43岁才考中。并且一生都没有中举,最高学历就是秀才。

虽然没中举,当不了官,但考上秀才了,家族中也算出来一个读书人,名声好听,能享受到各种福利。秀才也可以出去教书,曾麟书就是私塾先生,曾国藩从五岁开始就在父亲的班级上学习。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从曾麟书开始,曾家从单一的农家转变为耕读传家。但曾麟书的贡献也就仅止于此了,他的身份地位眼界,都不能给曾国藩提供更多的托举。

曾国藩在读书这方面也不是很聪明,他考秀才考了七次,举人一次,进士两次。考中进士时,名次是三甲四十二名。在历史神童面前,这些简直都没眼看。

所以说,曾国藩能取得成功,都是靠勤学苦练,自己用心钻营,谨小慎微,再加上历史机遇。他的原生家庭和现在咱们大多数家庭一样,都是只能出读书的钱,想找个好老师补课都费劲。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封疆大吏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和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差不多,都是学习非常刻苦,但是在读书考试这方面并不擅长,究其一生也只考上了秀才。

并且左宗棠他们家和曾家还不一样,曾家虽然没钱,但从曾国藩的祖父开始,曾家一直再走上坡路,家境越来越好,由普通百姓变成小地主,由地主变成了官绅。

左宗棠家则是走下坡路,他们家有几十亩田地,吃喝不愁,就想考科举,但是整个家族的人在这方面都很弱。左宗棠之前,他们家往上数,连续七代都是秀才。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这就很尴尬。一两代人还可以,资本原始积累。一连七代都是秀才,别人是簪缨世家,一门双进士。到他们这里,秀才世家,估计整个家族都有心理阴影了。

左氏家族还有乐善好施的传统,虽然没啥钱,但也要帮助更加困难的人。他们会在灾年捐谷子,施粥,甚至典当自己的衣物帮助穷人。

就说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他在岳麓书院读书,肯定要花不少钱。工作是私塾先生,也没有多少收入。靠着家里的田地和教书的工资养活家中十几口人,经济条件很差,青黄不接的时候要靠吃糠咽菜活着。

可就是这样的条件,他还张罗着捐钱建宗祠,要照顾更加贫困的族人,导致自己家的生活雪上加霜。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左宗棠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家里除了能让他读书识字,剩下啥也帮不上忙。想要进入仕途,只能靠自己。

大概是他们家在科举考试上都差点运气,左宗棠才名在外,书院考试每次都是第一,轻松考上了举人,但就是考不上进士。

有一次会试考了湖南省第15名,已经上榜了。但是各个省份名额有限,湖南省录取人太多,他又被筛下去了。很多官员都觉得可惜,主动给他介绍工作。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尤其是两江总督陶澍,此人对左宗棠特别赏识,让自己的独生子娶了左宗棠的女儿。左宗棠在陶家当了八年教书先生,读完了陶家藏书,完成知识积累。

再后来,他遇到了林则徐,湘江夜话由此展开。但是这时左宗棠空有理论没有实践,他以师爷身份参与到平定太平天国的运动中,一路不断升职,身经百战后,完成了收复新疆的壮举。

左宗棠与曾国藩一样,原生家庭没有能力托举,全靠自己闯荡。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与他们相比,李鸿章的起点要高很多。

李鸿章的祖父和曾国藩、左宗棠的祖父很像,都是小地主,有点闲钱,但没啥文化,就期待下一代能考出去。曾国藩和左宗棠的父亲都是秀才,只能回来教书,没有大发展。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虽然读书也很费劲,不是天才选手,但他35岁中举人,40岁岁右中进士,直接让李家鲤鱼跃龙门。更重要的是,李文安考中进士这一年,曾国藩也考中了,他们俩算同年。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李文安没有大才,干不出李鸿章的事业,也搞不好人际关系。但是他有一个优点,就是会看人。当时曾国藩只是京城一个小小的翰林,一点也不出色。但是李文安就是看中了曾国藩,想让他给儿子李鸿章当老师。

李鸿章与李文安不一样,他特别聪明,二十出头就是举人,进京赶考时就写“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看就是前途无量。这样一个小伙子投到自己门下,曾国藩肯定很高兴,马上同意了。

李文安就凭借一双慧眼,给李鸿章铺了一条青云路。后来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李鸿章就在曾国藩手下。再后来,李鸿章单独分出去,组建淮军解救上海打出自己的名气,都是曾国藩在后面支持。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李鸿章在官场上青云直上,除了自身优秀和老师扶持,还有一个观点, 就是李家一直积德行善。

李文安考中进士后因为不懂为官之道,被分配到冷门单位,管理监狱。

这个职位肯定比不上升值空间远大的翰林院,但是油水大,特别适合暗箱操作。可是李文安从来没有在犯人身上捞钱,还处处给他们提供便利。

当时刑部有个提牢厅,特别大,能关押五万名囚犯。李文安之前,狱卒经常克扣囚犯伙食。李文安到任后,命令每个囚犯至少要有一勺饭,菜要做熟。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他还担心狱卒阳奉阴违,每到吃饭时间都会把整个提牢厅从头到尾走一遍。能关押五万人的地方,十多里路,走一遍至少两万步,为了囚犯做到这地步很不容易。

监狱开饭时间固定,但是随时都会有新的犯人被关押。遇到过了饭点才进来的犯人,李文安会自掏腰包给他们买点吃的。换季时节容易感冒,他命人提前熬药备着,还准备十二条棉被,囚犯生病了可以用这些被褥发汗。

都是小事情,但是能为犯人做到这一步,李文安也算是宅心仁厚了。他管理监狱期间,囚犯没有一个意外死亡。

李文安的父亲、李鸿章的祖父李殿华也乐善好施,他曾经捡回来一个身患重病的小女孩,不计任何报酬费心治疗,治好后这个孩子就在家里打杂,后来嫁给了李文安,成了李鸿章的母亲。

大概是这些事情累计到一起,才让李家在李鸿章手里青云直上。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张之洞同样起点不低。

他的父亲叫张锳,没有考中进士,以举人身份入官场,在多地当过知府。张锳往上数三代,张家也全是官员,虽然官职不大只是县令,也比曾国藩等人的地主家庭强多了。

张锳十分重视教育,曾经把自己积攒的1000两白银拿出来修建书院,就希望治下学子能考出好成绩。

每天深夜,他还派两个差役带着油篓在大街小巷奔走,看到有人挑灯夜读就在门外高喊“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对方开门后,差役马上进屋把上好的桐油倒入灯盏,再说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获取功名”。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的父亲都是干啥的?

这件事对于知府来说是小事情,但是张锳坚持了13年,一直到调任才停止,也是极其不容易。

13年间,无数读书人受益。若是家境贫寒,囊萤映雪凿壁偷光这类学子,还会极大减轻家庭负担。

在张锳的教导下,张之洞13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15岁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举人,然后韬光养晦,帮助父亲处理军务,一直到26岁参加会试,成为探花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