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淇奥漪漪:《时运赋》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HNYZL 2025-04-01
《时运赋》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然天有晦明之变,地有寒暑之易,人岂无穷达之数乎?昔太史公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今试以三才之道,论时运之枢。天不得时,则日月蒙尘;地不得时,则草木凋零;人不得时,则英雄困厄。此非虚言,乃乾坤之实录也。

一、天地人合之时运
昔《易传》云:'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昔者夸父逐日,虽勇迈古今,终困于时序;精卫填海,虽志坚金石,难敌潮汐之律。此天时之不可违明矣。管子曰:'不务天时则财不生',故神农尝百草必待春生,大禹治洪水必顺水性。

地运之说,载于《周礼》:'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壤。'昔宋人揠苗,虽殷勤终致枯槁;楚人刻舟,虽机巧终失宝剑。此地理之不可逆彰矣。范蠡三徙成名,非惟才智,实得陶朱之地利;诸葛六出祁山,非乏良谋,实困蜀道之艰难。

至于人命,《孟子》有言:'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昔姜尚垂钓渭水,八十遇文王;韩信受辱胯下,而立拜大将。此非人力可强为也。然《中庸》云:'君子居易以俟命',非谓坐待时来,乃谓修身以待。

二、时势命运之玄理
太史公于《货殖列传》有精辟之论:'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诚至理。观夫春秋五霸,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岂尽人事?实乃时势使然。齐桓公'尊王攘夷'得时,故能九合诸侯;楚庄王'问鼎中原'违时,终成画饼之憾。

佛家因果之说,尤重时节因缘。《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昔玄奘西行,若非贞观盛世,焉能成就壮举?鉴真东渡,若无海波暂息,岂可传法东瀛?

道家贵自然之道,《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非不知济世,实明时不可为;张良从赤松子游,非不愿封侯,实晓功成身退。

三、守正道以待时势
孔子周游列国,虽惶惶如丧家之犬,终不改其志。故《论语》云:'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此谓守正。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虽三遭贬谪,终成千古名臣,此待时也。

昔者勾践卧薪尝胆,非徒忍辱,实待天时;苏秦刺股苦读,非惟勤学,乃候运至。司马温公《资治通鉴》载光武中兴事,尤重'时来天地皆同力'之妙。昆阳之战,陨石助阵,岂偶然哉?

四、乘时势定当奋起
《周易》革卦有云:'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昔商鞅徙木立信,借孝公求变之时;王安石变法图强,逢神宗锐意之机。虽成败殊途,皆明时势之要。

然《韩非子》有警:'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观胡服骑射之改,赵武灵王得时;熙宁新法之败,王介甫失势。故智者如范蠡,既能助越灭吴,亦能三散千金,此真通晓时变者也。

五、尽人事自然昆成
《荀子》曰:'制天命而用之',非谓逆天,实指顺应。张衡造地动仪,非改天道,乃测天时;蔡伦造纸术,非违自然,乃利人事。此所谓'尽人事以听天命'之真义。

昔太史公遭宫刑之祸,乃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东坡居士谪居黄州,反得'赤壁二赋'传世。此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时运玄妙,岂可遽断?

【结语】
嗟夫!时运之道,幽明难测。然《尚书》有云:'天难谌,命靡常',非教人束手,实勉君子'终日乾乾'。昔孔子困于陈蔡,弦歌不辍;阳明谪居龙场,悟道不休。此乃真知命者也。

今之世人,或怨时运不济而自弃,或待天命垂青而懈怠,皆失中道。当记《菜根谭》箴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如此,则时来不必骄,运去不必忧,方是通达之士。

诗曰:
日月轮转本无常,草木荣枯自有章。
英雄未必皆得势,竖子岂能尽称王?
渭水垂纶待圣主,南阳抱膝候明光。
劝君莫作冯唐叹,且种梧桐引凤凰。

诸君观此,当知时运之道,非可强求,亦非可坐待。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达者乘势而兴。然则时与命孰重?运与势孰要?守正待时与造势而为,何以权衡?愿闻高论。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