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耐药阳性球菌不会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一文理清

 医学abeycd 2025-04-01

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构成了巨大的治疗挑战。这些难治的病原体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它们引起的感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1]

革兰阳性球菌导致医疗相关感染(如肺炎和菌血症)以及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2]。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相比,MRSA感染的致病致死率更高。本文就耐药阳性球菌治疗的“四大药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的药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作一总结。


万古霉素




一、作用机制和抗菌谱:

万古霉素主要抑制肽聚糖合成和聚合,破坏细菌壁,发挥杀菌作用。抗菌谱包括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梭状芽孢杆菌、棒状杆菌、李斯特菌。

二、给药方式及剂量

静脉给药,500mg q6h1g q12h静滴>60min重症首剂25-30mg/kg,单次不超2g一日不超4g

三、不良反应静脉炎、皮疹(红人综合征)、肾功能损伤、耳毒性

四、临床应用[3-5]

肺部感染可选,肺组织浓度较低。

血流感染首选。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选,联合用药。万古霉素15-20mg/kg+庆大霉素。针对MRSA感染,剂量为30-60mg/kg

腹腔感染可选

泌尿道感染可选,依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皮肤组织感染可选,适合中重度感染

骨关节感染首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首选


五、治疗药物监测普通感染目标谷浓度Cmin)维持在10-15μg/ml,严重MRSA感染Cmin维持在10-20μg/ml[6,7]


替考拉宁




一、作用机制:

与万古霉素同属糖肽类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和抗菌谱万古霉素类似。组织穿透性改善、肾毒性降低。

二、给药方式及剂量

口服不吸收,肌肉、静脉给药400mg6mg/kgq12h 3d,维持剂量400mg qd(半衰期长)。

三、不良反应血栓性静脉炎、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听觉和前庭功能紊乱、血小板减少。

四、临床应用[3-5]

肺部感染不适合急重症起效慢

血流感染—次起效慢

感染性心内膜炎—次选,大剂量。

泌尿道感染—次

腹腔感染—次

皮肤软组织感染—可选,适合中度感染。

骨关节感染—可选,需加大剂量。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不适合,血脑屏障透过性差。


五、治疗药物监测

一般感染Cmin10-20μg/ml严重葡萄球菌感染心内膜炎骨髓炎,推荐Cmin20-30μg/mlCmin60μg/ml增加肾毒性可能[8]


利奈唑胺



一、作用机制和抗菌谱

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抗菌谱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艰难梭菌、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诺卡菌、芽孢杆菌、棒状杆菌、李斯特菌。

二、给药方式及剂量口服或静脉给药,600mg q12h

三、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贫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等)、视觉异常、神经病变(头晕、头痛、5-羟色胺综合征)、乳酸酸中毒、皮疹、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

四、临床应用[3-5]

肺部感染—可选,肺组织浓度高

血流感染不适合,血液浓度低

感染性心内膜不适合,血液浓度低

腹腔感染次选

泌尿道感染—次

皮肤软组织感染可选

骨关节感染—次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选,在部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中具有良好疗效。

五、治疗药物监测

目标Cmin维持在2-7μg/ml[9,10]

达托霉素




一、作用机制和抗菌谱

达托霉素亲脂端插入细胞膜磷脂分子的脂肪酸链中,以非共价键的形式与细菌细胞膜不可逆结合。随后在钙离子作用下,达托霉素寡聚化,在细胞膜上形成“离子通道”样结构,使细胞内离子外流,细胞膜迅速去极化,RNADNA及大分子蛋白质的合成受阻,导致细菌死亡。抗菌谱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艰难梭菌、棒状杆菌。

二、给药方式及剂量

静脉给药6mg/kg qd,滴注30min左右,可加量至8-12mg(kg.d)

三、不良反应[11]

消化道反应、头痛、失眠、头晕、神经病变、皮疹、瘙痒、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肌病横纹肌溶解

四、临床应用[3-5,10,12]

肺部感染适合,可被肺组织间液破坏。

血流感染—可选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选,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推荐高剂量10-12mg/kg qd

泌尿道感染—可选。

腹腔感染—可选。

皮肤软组织感染—可选,且不需要较高浓度

骨关节感染—可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不适合,分子量且蛋白结合率高,难以渗透到脑脊液

五、治疗药物监测Cmin24.3μg/ml,肌病发生率显著增加。Cmin<24μg/ml可预防达托霉素诱发的肌病[8,10,13]


4种药物如何选择?活性有何不同?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各有其药学特点和最佳适应证。抗革兰阳性(G+)球菌的活性也不相同(表1)。

对于耐药阳性球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选用高剂量的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达托霉素;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首选万古霉素,其余3种药物脑脊液透过性差,不可选;对于肺部感染,不能使用达托霉素,其余3种药物可作为备选;对于泌尿系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骨关节感染,4种药物均可使用(详见表2)。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抗G+球菌的活性[14]

++:活性较强;+:有活性;±:活性不确定;0:无活性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在耐药阳性球菌感染中的临床选择[3-5,10,12]

参考文献:
[1]Banwan K, Senok AC, Rotimi VO. Antibiotic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infections caused by drug-resistant Gram-positive cocci. J Infect Public Health. 2009, 2(2): 62-73.
[2]Guo Y, Song G, Sun M, et al. Prevalence and Therapies of Antibiotic-Resistance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20, 10: 107.
[3]Jean SS, Liu IM, Hsieh PC, et al. Off-label use versus formal recommendations of conventional and novel anti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caused by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23, 61(5): 106763. 
[4]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10): 106.
[5]2023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ndocarditis. Eur Heart J. 2023, 44(39): 3948-4042.
[6]何娜,苏珊,翟所迪,等. 《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解读.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1,19(1): 12-16.
[7]HE N, SU S, YE Z, et al.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of vancomycin: 2020 update by the division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Society. Clin Infect Dis, 2020, 71( Suppl 4):S363-S371.
[8]Abdul-Aziz MH, Alffenaar JC, Bassetti M, et al. Antimicrobial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in critically ill adult patients: a Position Paper. Intensive Care Med. 2020, 46(6): 1127-1153.
[9]Matsumoto K, Shigemi A, Takeshita A, et al. Analysis of thrombocytopenic effects and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of linezolid: a dosage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trough concentration target and renal function in adult patients.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14, 44(3): 242-247.
[10]Cairns KA, Udy AA, Peel TN, et al. Therapeutics for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lin Microbiol Rev. 2023, 36(2): 1-33.
[11]Bartal C, Sagy I, Barski L. Drug-induced eosinophilic pneumonia: A review of 196 case reports. Medicine (Baltimore). 2018, 97(4): e9688. 
[12]达托霉素临床应用专家意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 11): 989-1003.
[13]D'Avolio A, Pensi D, Baietto L, et al. Daptomycin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in Septic an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Drugs. 2016, 76(12): 1161-1174.
[14]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53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