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两节《雷雨》课,非常喜欢,非常享受,感受到了我们的青年教师的拔节成长。 《雷雨》(节选)这篇课文很长,又是话剧,怎么让学生学得好,学得投入,很重要。课文的学习提示这样告诉我们—— 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看话剧<丹心谱>》)。《雷雨》在刻画人物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地展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阅读本文时要抓住人物关系,初步理解人物性格。最好能阅读全剧,更全面地理解剧中人物。可以围绕“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中到底有几分真情”“鲁侍萍是坚强还是软弱”等问题进行探讨,深入把握《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选段中的“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鲁大海与周朴园冲突”是两段充分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场戏”,阅读时要注意作者如何设置尖锐复杂的冲突,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 《雷雨》的台词一直为人称道,要深入体会台词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阅读时要细加揣摩。
吴超老师采用学生前置批注预先感知课文方式,课堂堂抓住“重逢”相认的冲突在“对比”中分析人物,可喜!江骏老师用理清人物关系导入,抓住戏剧语言赏析的特殊的“言外之意”,指导学生赏析方法,可嘉! 先来看吴超老师的课堂“重逢——记忆标本与残酷现实的博弈”—— 吴超老师的学生前置批注预先感知课文方法我非常欣赏,而且是全班学生接龙式的批注感知,学生互相启发,十分精彩!不信,你看看学生的批注: 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课堂上抓住“重逢”相认的人物语言,突出一个“对比”,赏析人物形象,学生思维活跃。我们来看吴老师的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一:寻找第一重对比——“旧世界” VS “新现实”
1.自主阅读选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白:重逢前,周朴园保留了与鲁侍萍相关的“旧世界”。他的“旧世界”里都有些什么?
2.自主阅读选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白,对白里藏着鲁侍萍三十年经历的风雨。现实中,鲁侍萍在三十年里经历了哪些“新现实”?
学生学习活动二:感悟第二重对比——二人态度
1.重逢后,两人的对白展现了戏剧语言的张力,勾画并朗读周朴园三次询问和三次确认鲁侍萍身份的语言。分析周朴园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后的对白。梳理并概括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周朴园:厉声质问——好言稳住——巧语哄骗——金钱平息 鲁侍萍:悲愤控诉——打动软化——正直重情——自尊刚强
学生学习活动三:深度思考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的对白辩论—— 正方:周朴园保留旧物乃真情延续之明证 反方:周朴园保留旧物为体面道德之伪装
这样的学习设计切中课文学习提示之肯綮,让人欣喜万分。 再来看看江骏老师的课堂—— 学生预习课文理清人物关系对学习课文非常重要。明白了关系,再来鉴赏人物语言,也是学习提示的本质。江骏老师课堂有点山东卫视“超级语文课”的味道,选点突破人物语言的“意外之意”。我们来看江老师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 剧情看似“狗血”的《雷雨》,我们该怎样学习?
一是品味台词: 1.品看似“多余”的台词——那时还没有用洋火呢(对过去的怀念和回忆)
2.解令人费解的标点——嗯,以后她又嫁过两次。(漠不关心)是否周朴园对鲁侍萍的一切都不关心?
3.赏一处“特别”的评价——这些年我也学乖了……(鲁侍萍先前的抗争)
二是探究结局:
1.谁造成了《雷雨》最终残酷的结局? 2.读了曹禺关于《雷雨》悲剧的看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雷雨》原有第九个角色,而且是极为重要的,我没有写进来,那就是名为"雷雨"的一名好汉,他几乎总是在场,他手下操纵其余八人傀儡。——曹禺《日出·跋》 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么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曹禺
雷雨所显示出来的,不是因果,不是报应,而是天地间的残忍。——曹禺
3.它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只是善恶报应吗?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学生还采用多种方式角色扮演朗读。这样的学习也是抓住了课文学习提示的要害,值得褒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