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询才是真“草圣”,仅存的一部草书作品,水平在张旭、怀素之上!

 三余字画 2025-03-15 发布于山东

说到草书大家,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颠张狂素”,对书法史稍有了解的朋友还会说出张芝、索靖、孙过庭等人,但您是否知道,唐代还有一位草书大师,论水平丝毫不逊张、怀,他就是欧阳询。

欧阳询以“欧楷”闻名于世,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但他的成就绝不仅限于这一种字体,他是唐代为数不多的“八体”皆能皆精的高手。张怀瓘《书断》评价他:“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别成一体……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

这就是说,欧阳询的草书以奇宕多变著称,即使与“二王”相比也不落下风。“草圣”张旭的字是以虞世南、欧阳询启蒙的,而怀素又学张旭,所以说他们都称得上是欧阳询的“徒子徒孙”。

欧阳询传世草书数量极少,仅有一部作品留了下来,它就是《草书千字文》残卷。这部作品是他晚年所写,已达“人书俱老”境界,曾风靡唐代,但后来一度失传。直到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才重现世间。

当时河北丰润一农民在耕作时意外发现了一块石碑,立刻上报官府,衙役们发掘出来时,此碑已残,碑的正面刻楷书《九歌》,反面刻的正是这部《草书千文》,末有周越题记。《草书千字文》残稿从“犹子比儿”一句起至全文结束,共计650字,字径大小约2厘米。

一经出土便又受到诸家推崇,罗振玉、康有为、于右任、林散之、沙孟海、沈鹏等都练过这幅字,沈鹏点评:“千文内容芜杂,有入眼处,历代名家所书,余最服膺者欧阳询,怀素、赵佶数家,曾揣摩笔意,约取所长。”

欧阳询的草书取法于魏晋六朝诸家,崔瑗、杜度、张芝、索靖、二王、羊欣皆为其师,他对这些人的字有极深的研究,据史籍记载他曾经:“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这部《草书千字文》笔法丰富,用笔爽逸流畅,凌空取势,露锋起笔,落笔后细节到位,有衄挫、调锋,裹锋而行,笔画圆劲凌厉,提按有致,牵丝引带,笔速疾徐多变,笔力轻重得宜,转折处圆笔似“折钗股”,绞转灵活。起笔、收笔、中截处处理得极为细致。

结字开张欹侧、舒展婀娜,字与字虽然不相连属,但气息贯通,气韵豪迈大气。纵观此卷,字字潇洒豪迈,笔笔精到自然,蕴含着晋唐正宗草书笔法,值得我们毕生临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