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饲料将军到动保破局者,通威陈勇履新壮志:三年做到行业前三!

 水产前沿 2025-04-02 发布于广东

动保生存战已打响,陈勇如何带领通威动保实现年规模超五亿的目标?

正文字数:2340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当前,水产动保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度洗牌:产能过剩、价格混战、监管收紧、养殖倒逼服务升级……

缩量背景下,通威在此时却将动保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地。同时,令行业刮目的是,在此关键之际,曾领导某龙头集团水产业务及华东大区负责人,深耕饲料行业25年的陈勇被任命为通威动保片区总经理,成为新领军。

从特水料市场攻城略地,到跨界执掌动保板块,这位兼具饲料实战经验与产业链视野的悍将,在动保寒冬之际,对行业发展有何独到的认识与思考?面对产品不断迭代,技术持续升级的高速发展,他又如何将通威的集团优势转化为破局利器?

通威动保片区总经理 陈勇

当“三年跻身行业前三,年规模超5亿”的战旗竖起,这场生存之战便已打响。为此,水产前沿近日与通威动保片区总经理陈勇进行交流,现将部分内容记录如下,以飨读者:

01

战略升级+集团赋能

水产前沿:通威动保在集团水产全产业链中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在您看来,通威动保有哪些核心优势?

陈勇:基于市场的变化,2024年,通威领导层对动保板块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经过梳理后,通威重建了动保业务的模式和打法,把动保业务的定位提升到了片区层级。目前,通威动保主要承担两大功能:一是与饲料业务协同,共同服务用户;二是围绕健康养殖需求,为用户提供增效降本的解决方案。

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以下四点:

1.研发优势:通威动保研究所有近20名硕士、博士从事研发,旗下动保公司也有十几位硕士,专职研发人员超三十位,这在行业内比较少有;

2.品质管理:通威对产品品质把控有完善的制度、“始终如一”的要求,标准十分严格;

3.网络健全:依托通威全国水产饲料渠道,动保业务能快速触达用户;

4.品牌优势:通威在水产领域口碑强,用户认可度高,质量过硬,品牌具有较强影响力。

水产前沿:通威旗下有多家公司涉及水产动保,大家在研发、生产、服务端是如何分工的?

陈勇:可以简单介绍下通威动保整体结构,动保业务包含一个动保研究所、一个生产基地、三个营销公司,共五个品牌、三个销售渠道:

1.饲料网络渠道:用“先锋”“海壹”“三新”三个品牌,协同饲料业务服务客户;

2.内部客户渠道:面对大客户、重客渠道等,通常使用“爱水”品牌;

3.外部独立渠道:针对非通威饲料用户,用“鱼水情”品牌。

分工上,研发由研究所主导,生产基地负责生产,营销公司负责分渠道落地;功能上,五大品牌覆盖水产养殖全品种,从病害防控到诊断治疗,不仅保障了动物的健康,更提升了养殖效益、改善养殖环境,有利于推动水产养殖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02

饲料跨界,如何解读动保赛道?

水产前沿:您从饲料领域跨界执掌通威动保业务,如何看待这两个方向的差异与协同?

陈勇:两者相比较而言,饲料体量大、管理更规范;动保更专业、精准,在法律法规方面也会更严格。比如:动保产品的用法、用量必须精确到有效含量、温度和环境,但饲料在用法和用量方面就没有动保那么精准。

饲料和动保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协同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研发协同:营养与疾病预防联合攻关,在做一些实验性研究时数据可以共通;2、网络协同:分销渠道相互关联,有很强的重合性;3、数据协同:在收集养殖数据的同时,也可以共享疾病预防的整体情况;4、功能互补:饲料解决营养,动保改善养殖和水体环境。

03

行业逆势,如何破局?

水产前沿:面对行业产能过剩,通威动保在产能布局、产品结构优化上有何调整计划?比较关注哪些新兴领域?

陈勇:行业连续两年整体缩量,未来也将持续下滑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抗压能力更强的集团化企业反而有机会。我们已划分华南、华东、华中三大战区,针对区域特点精准设计产品。比如华南主攻虾特类,侧重调水产品和微量元素调节;华东聚焦虾蟹,以预防性用药为主;华中强化小龙虾、普水类,调水产品和内服药剂需求大。目前很多厂可能都有自己的“爆品”,难的是每个细分品类都能产生“爆品”,且“爆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传承力,这就需要更专业、更聚焦的战略方向,持续围绕养殖需求打造、升级产品。

未来,微生态制剂和发酵中药功能性产品将是通威动保比较关注的方向。微生态制剂应激性低,适合绿色养殖;发酵中药功能性产品在疾病预防上效果突出,但需技术升级,如中药复合发酵、酶解等,以提升竞争力。我们也会持续探索AI辅助诊断和智能化设备在水产动保方向的应用,比如用AI分析鱼病、智能控温设备缩短养殖周期,降低风险。

水产前沿:当前水产动保市场面临缩量、价格战、监管趋严三重压力,同时,养殖规模化对动保服务模式也提出新要求,通威如何应对?

陈勇:还是刚才说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集团企业在某些方面反而更有利。功效是动保产品的核心,用户要的是解决问题,价格战长久而言是没有市场的。“产品没功效,白送他都不用”,迟早会被市场淘汰。而在产品标准方面,通威的产品标准高于国标,有更加严格的产品管控体系,有助于打造通威高质的特色标识。

另一方面,随着养殖大户的崛起,市场需求也在对动保提出更高的要求。大规模客户往往需要苗种到加工全过程的链条式服务。通威在这个方面也有较为完备的分级服务团队,分为四个层级:1、基层技术员:测水质、看基础病征;2、服务老师:负责培训、鱼病治疗;3、专家团队:制定整体疾病防控和治疗方案;4、服务总监:分虾蟹、普水、海水等方向,统筹资源,跨领域协同。服务团队超百人,层层递进,能精准匹配大客户全方位的需求。

04

力争三年行业前三!

水产前沿:您预判未来3年,水产动保行业将出现哪些结构性变化?您会用哪三个关键词来应对该变化,未来,通威动保的目标是什么?

陈勇:一、需求端:随着人口逐年下降、行业养殖技术提升,动保用量将持续减少;二、产品端:绿色、无残留的中药和微生态制剂成主流,产品将更趋于健康、绿色、无污染;三、模式端:服务从“卖产品”转向“卖方案”,例如帮助客户计算综合成本。

2025年,“专业、精准、科技”将是通威及整个动保行业的关键词。养殖户不仅需要更加专业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用量、时机、区域的投放更是要全部精细化,让养殖户将成本用在刀刃上。未来,通威动保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做到行业前三,年规模超5亿,并在华南、华东、华中三大核心市场取得区域优势地位。

  • 文/水产前沿 罗晓雨

  • 本期编辑/ 张红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