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压油的分类 l L—HL液压油 1)规格 原油蒸馏分油,经精制脱蜡所得中性油为基础油,加入抗氧防锈、抗泡添加剂调合而成。它是通用型工业机床润滑油。按40℃运行粘度分为15、22、32、46、68、100共6个牌号。 表 L—HL液压油的应用
2)质量要求 (1)适宜的粘度和良好的粘温性能,要求油的粘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要小,即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不会影响液压系统工作。 (2)具有良好的防锈性、抗氧化安定性、较普通的机械油使用寿命长1倍以上。 (3)具有较好的空气释放值、抗泡性、分水性和橡胶密封性。 3)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彻底清洗原机床内的剩油、废油及沉淀物等,避免与其它油品混用。 (2)该油不适用于工作条件苛刻、润滑要求高的专用机床。对油品要求质量较高的齿轮传动装置、液压系统及导轨,应选用中、重负荷齿轮油、抗磨液压油或导轨油。 (3)该油代替机械油用于通用机床及其它类似设备的循环系统的润滑,能延长换油周期,平均节约润滑1/3~1/2。 l L—HM液压油(抗磨液压油) 1)规格 深度精制的润滑油组分,加入抗氧抗腐剂、防锈剂、抗磨剂、油性剂、抗氧剂、降凝剂、消泡剂等调配制成。按40℃运动粘度分为22、32、46、和68共4个牌号。 2)用途 抗磨液压油主要用于重负荷、中压、高压的叶片泵、柱塞泵和齿轮泵的液压系统。如YB—D25叶片泵、PF15柱塞泵、CBN—E306齿轮泵、YB—E80/40双联泵等液压系统。 3)质量要求 (1)合适的粘度和良好的粘温性能,以保证液压元件在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得到良好的润滑、冷却和密封。 (2)良好的极压抗磨性,以保证油泵、油马达、控制阀和油缸中的摩擦副在高压、高速苛刻条件下得到正常的润滑,减少磨损。 (3)优良的抗氧化安定性、水解安定性和热稳定性,以抵抗大气、水分和高温、高压等因素的影响或作用,使其不易老化变质,延长使用寿命。 (4)良好的抗泡性和空气释放值,保证在运转中受到机械的剧烈搅拌的条件下产生的泡沫迅速消失;并能将混入油中的空气在较短时间内释放出来,比较准确、灵敏、平稳地传递静压。 (5)良好的抗乳化性,能与混入油中的水分迅速分离,以免形成乳化液,引起液压系统的金属材质锈蚀和降低使用性能。 4)注意事项 (1)要保持液压系统的清洁,及时清除油箱内的油泥和金属屑。 (2)按换油参考指标进行换油,换油时应将设备各部件清洗干净,以免杂质混入油中,影响使用效果。 (3)储存和使用时,容器和加油工具必须清洁,防止油品被污染。 HM液压油是从防锈、抗氧液压油基础上发展而来。抗磨液压油不仅具有良好的防锈、抗氧性,而且在抗磨性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使用抗磨液压油的高压油泵,寿命比用防锈、抗氧液压油要长。下表是抗磨液压油与防锈抗氧液压油的油泵试验比较。从下表中可见,抗磨液压油磨损的总量在100mg以下;而后者在100~1000mg之间。 表 液压油油泵试验结果比较
抗磨液压油除加有防锈剂、抗氧剂外,还添加抗磨添加剂、极压添加剂、金属减活剂、破乳化剂和抗泡添加剂等。 从添加剂的组成看,抗磨液压油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抗磨抗氧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为主剂的含锌抗磨液压油,此油已有30年历史。另一种是70年代中期发展的不含金属盐(简称无灰型)的抗磨液压油。 含锌型抗磨液压油又分高锌型和低锌型。油中锌含量低于0.03%者,通常称为低锌型;锌含量高于0.07%者,通常称为高锌型。二者对钢—钢摩擦副如叶片泵)的抗磨性都特别优秀。但由于高锌型抗磨液压油对银和铜部件有腐蚀作用,所以使用已越来越少。 无灰抗磨液压油使用的极压抗磨剂主要是硫化物和磷化物。与含锌抗磨液压油相比,无灰抗磨液压油在水解安定性、破乳化、油品的可滤性及氧化安定性方面,明显地占优势。二者的主要性能比较见表。但应说明的是,此表是20世纪80年代针对当时二类油的表现而言。20世纪90年代后二类油的配方都在不断改进,使有关性能更为优秀和完善,都能达到当前液压油要求较严格的行业标准丹尼森Denison HF—0,因此单凭“含锌”和“无灰”来判断油的性能优劣是不够全面的。 评定抗磨液压油主要指标之一是抗磨性。许多国家和行业的规格都采用油泵磨损试验来评定抗磨性,见表。在欧洲一些国家除用油泵试验外,还把FZG齿轮试验也作为评定抗磨液压油的重要模拟试验,要求抗磨液压油FZG失效级大于或等于10级。2011年我国颁布了矿物油型(含合成烃型)液压油国家标准CB 11118.1-2011代替GB 11118-94。 表 有灰型及无灰型抗磨液压油性能比较
表 抗磨液压油油泵试验条件
3x50h试验用同一试油,每次试验要用新柱塞筒,若1次试验失败,必须进行2次补充试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