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门颂》原文及译文

 旷世缘q33hh84b 2025-04-02

图片

原文及译文

碑  额

 原文:

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

 文:

此石刻为原司隶校尉,楗为郡人杨涣颂功。

图片

正  文
原文:

惟坤灵定位,川泽股躬(同“肱”)。泽有所注,川有所通。余(同“斜”)谷之川,其泽南隆,八方所达,益域为充。

 译文:

大地神灵已定其位,河川湖泽得以佐之。湖泽均有所流注,河川亦有所沟通。斜谷的河川,其湖泽在南郡变得十分盛大,通向四面八方,充盈于整个益州。

图片


 原文:
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汉”诋(同“氏”)焉。后以子午途路涩难,更随围谷,复通堂光。凡此四道,垓(同“阂”)隔尤艰。

 译文:

汉高祖刘邦受封,兴起于汉中,经由子午道,出散关进入秦地,建立王朝并奠定了帝位,所以以“汉”定王朝之名。后来因子午道路途艰涩,遂另开通了经过围谷、堂光的两条道路。但这四条道路(子午道、褒科道、谠骆道、陈仓道)都存在隔阂,通行都极其困难。

图片
 原文:
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余(同“斜”),凿通石门。中遭元二,西夷虐残,桥梁断绝,子午复循。上则县(同“悬”)峻,屈曲流颠;下则人(入之误)冥,庼(同“倾”)写(同“泻”)输渊。

 译

到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皇帝下诏,开通褒斜道,凿通石门。中间遭遇汉安帝永初元年至二年(公元107-108年)的动乱,西夷十分虐残,桥梁毁坏断绝,故复用子午旧道。子午道上面悬崖峻峭,盘曲的河流淌漾于巅峰;下方则深入冥渺,倾泻输注于深渊。

图片
 原文:
平阿淖(淖字存疑)泥,常荫鲜晏。木石相距(同“拒”),利磨确磐。临危枪砀,履尾心寒。空舆轻骑,遰(同“滞”)碍弗前。恶虫弊狩,蛇蛭毒螨(螨字存疑,同“万”)。未秋截(同“结”)霜,嫁苗夭残,终年不登。匮馁之患,卑者楚恶,尊者弗安。愁苦之难,焉可具言。

 译文:

无论平地坡路,皆陷于泥淖,常年草木遮荫,鲜见阳光。树木与石壁相互抵拒,尖利的枝桠和坚固的磐石相互摩擦。面对此等险境,行人常有跌摔碰撞,如踩到老虎的尾巴,令人心惊胆战。即便是空车轻骑,亦被阻滞,不得前进。恶虎伏狩,毒蛇虿虫横行。未到秋季,已结霜雪,庄稼未熟而凋残,终年不得收获。贫困、饥饿的灾患,使百姓痛楚苦恶,地位尊崇之人亦深感不安。其愁苦之困难,无法一一具言。

图片
 原文:
于是,明知(同“智”)故司隶校尉楗为武阳杨君,厥字孟文,深执忠伉,数上奏请。有司议駮(同“驳”),君遂执争,百辽(同“僚”)盛从,帝用是听。废子由斯,得其度经。功饬尔要,敞而晏平,清凉调和,烝烝艾宁。

 译文:

于是,明智的原司隶校尉,楗为郡武阳县人杨涣,其字孟文,以其甚为执着的忠正之心,多次上奏朝廷(奏请重修褒斜道)。有关官员商议后驳回,杨君则坚持力争,朝中百官多数赞从,皇帝也听从了他的谏言。废止子午道,褒斜道由此得以再度通行。其功绩是如此显要,使此道宽阔平坦又安全,清凉调和之气充溢,兴盛美好之势安宁。

图片

 原文:

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汉中大(同“太”)守、楗为武阳王升字稚纪。涉历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知(同“智”),美其仁贤,勒石颂德,以明厥勲(同“勋”)。其辞曰:

 译文:

至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农历十一月上旬,时任汉中郡太守的楗为郡武阳县人王升,字稚纪。跋涉经过山道(褒斜道),推本溯源,称道杨君的明智之举,赞美其仁贤之德,于是刻石颂扬其功德,以昭明其勋业。其词言:

图片
 原文:
君德明明,炳焕弥光。刺过拾遗,厉清八荒;奉魁承杓,绥亿衙强。春宣圣恩;秋贬若霜。无偏荡荡;贞雅以方。宁静蒸庶,政与乾通;辅主匡君,循礼有常。

 译文:

杨君的德行敏察而昭明,光明显耀广照四方。他刺戒过失、拾缺补遗,八方荒远之地清平安定;他尊奉上意,安抚统治强民,使世事太平。他宣喻圣恩,如春天般和煦;贬斥丑恶,如秋霜般严厉。他公正无私,心胸坦荡;忠贞高尚,品行端庄。使民众安定,为政不违天道;辅佐匡正君主,遵循古之常礼。

图片
 原文:
咸晓地理;知世纪纲。言必忠义,匪石厥章(同“彰”)。恢弘大节,谠而益明。揆往卓今,谋合朝情。释艰即安,有勲(同“勋”)有荣

 译文:

晓地理;了解历代法度纲常。言行必合乎忠义,非此一石刻能够彰显。他恢弘的气节,通过其谠论而更加鲜明。他揆度古之礼法以建立今之法度,谋求合乎当朝实情。解决难题,遂得安泰。真可谓有功勋又有荣光。

图片
 原文:
禹凿龙门,君其继纵(同“踪”),上顺斗极,下答坤皇。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乐、庶士说(同“悦”)雍、商人咸憘、农夫永同。春秋记异,今而纪功。垂流亿载,世世叹诵。

 译文:

大禹凿通龙门,今杨君继承禹之踪迹,上顺应天帝,下报答地皇。从南到北,四海畅通。上位者安乐,胥吏悦睦、商人皆喜、农民永同。《春秋》多记灾异,今则记其功绩。流传亿万年、世代吟诵。

图片
序  言
 原文:
序曰:明哉仁知(同“智”),豫识难易,原度天道,安危所归,勤勤竭诚,荣名休丽。五官椽,南郑赵邵,字季南,属褒中晁(晁字存疑)汉强,字产伯、书佐,西(同“”)王戎,字文宝,主。

 译文:

序言:杨君的仁智如此昭明,预知难易,推度天道,安危所系,勤恳竭诚,得此荣誉美名。五官的属官,南郑县人起邵,字季南,委托褒中县人晁汉强(此处存疑,汉代人名多为单字),字产伯和书佐,西城县人王戎,字文宝,主办此事。

图片

 原文:

王府君闵谷道危难,分置六部道桥。特遣行丞事,西成(同“城”)韩朗,字显公、都督椽,南郑魏整,字伯王(同“玉”)。

 译文:

汉中郡太守王升,因忧虑谷道的危险和困难,分别设置了六个道路桥梁。特派遣行丞事,西城县人韩朗,字显公和都督椽属,南郑县人魏整,字伯玉负责此事。

图片
 原文:

后遣赵诵,字公梁、案(同“按”)察中曹卓行,造作石积,万世之基。或解高格(同“阁”),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

 译文:

后来又派遣赵诵,字公梁和按察中曹卓行,建造了石基,此乃万世可用的基础建设。又解决了高处的栈道阁楼的问题,下行时变得容易,行人无不感到欣慰。

图片
后  记
 原文:
王(同“玉”)即日徒,署行丞事,守安阳长。

译文:

伯玉(魏整)即日起迁官,兼理丞事,代理安阳县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