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子说:“为国君效劳,先把事情做好,再谈俸禄的事儿。” 这里,孔子讨论的是职责与权利的问题。 孔子认为,我们为国君效劳,首先想的是把事情认真做好,然后再讨论拿俸禄的事儿。 如果换到今天,就是要我们先想着把事情做好,然后再讨论拿钱的事。 我从孔子的观点中联想到一个人的实例,这个人就是松浦弥太郎。 松浦弥太郎是一位个人成长的传奇英雄式人物,他从一个时常撒谎、甚至小偷小摸的一个人,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生活美学家、作家。 他的书,给我非常多的启发与能量。 其中书中谈到了一个故事。 当时,有一家杂志已经日薄西山,过了气,这时,创始人便联系到是松浦弥太郎,让他力挽狂澜,拯救这本杂志。 松浦弥太郎接到任务,诚惶诚恐——他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够担当如此大任。 然而,他看到前辈对他的无条件信任,让松浦弥太郎决心要奋力一搏——他全然不提薪水待遇问题,因为拯救杂志这一使命太重大,其它的似乎已经没什么重要的了。 经过若干年的全力以赴,他真的创造了奇迹,完成了使命。 然而,即便到了这时,他也把大多数的红利分给团队的成员,自己尽管是主要负责人,拿得也很少。 这就告诉我,面对一项重大使命,真的是只顾着全力以赴奔跑,没有时间去讨论薪水了。 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说:“所有人,不管什么身份,都要接受教育。” 孔子教育的伟大之处有很多,比如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学习者去“发现学习”,真正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孔子还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兴趣的重要性。这些思想都是教育经典思想,到今天仍然是焕发着智慧的光芒。 今天这个“有教无类”仍然是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这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 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都要接受教育。我们现代社会讲究义务教育,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经济状况等因素,都要接受义务教育,不就是来源于孔子的民主教育思想吗? 孔子的思想体现了民主的教育,也体现了一种政治观点——民主政治。 孔子认为,老百姓就是国家的根本,最高管理者一定要以身作则,自己认真对待神圣职责,理解百姓的需求,为百姓提供富裕、美好、幸福的生活。 民主教育的好处真的非常多。当我们的教育面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的国家就有更多的人才,我们的国家当然会更加强盛,我们的民族会自豪地屹立于世界。 同时,民主教育,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与和谐,大家都拥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这有利于我们紧密团结,更加和谐地相处,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提升广大人民的幸福指数。 有人说,我们的教育要从古代智者那儿寻求灵感,就是告诉我们,古代的先哲们已经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智慧,我们要做的就是吸收祖先的智慧,为我所用。 ![]() |
|
来自: 新用户2163IBT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