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注武宗 学 天下武功 硬气功 铜墙铁壁功·刀枪不入身 ![]()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广阔天地里,硬功始终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备受习武之人的尊崇与向往。硬功巧妙融合了内功的深厚底蕴与外力的强劲爆发,使得习练者能够拥有超乎常人想象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古人惊叹于这种神奇的力量,将其称作“神力”,也有人称它为“异术” 。一旦习练者施展硬功发起攻击,劈开石头、击碎石碑不在话下;凭借硬功进行自卫时,身体仿佛披上了一层无形的铠甲,难以被损伤。 早在先秦时期,硬功就已崭露头角,被史官郑重地载入史册。《列子·汤问篇》中记载的魏黑卵,堪称硬功高手。他能够伸长脖子,坦然承受刀刃的劈砍,还能敞开胸膛,无畏地迎接箭矢的穿刺。那些锋利无比的兵器,打在他身上,不是被折断,就是弯曲变形,可他的身体却连一丝细微的伤痕都不会留下。除此之外,徒手拔掉牛角的孟贲,力托悬门的叔梁纥,他们凭借硬功展现出的非凡事迹,经史学家的妙笔传颂,成为了后世广为流传的佳话。 自唐代起,硬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势头迅猛。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呈现出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在这漫长的一千多年里,凭借硬功而声名远扬、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数不胜数。众多硬功经过岁月的洗礼和代代传承,逐渐演变、融合,成为了传统武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的《朝野佥载》卷六里,记载了宋令文的惊人神力。当时,禅定寺有一头凶猛无比的牛,时常伤人,众人畏惧不已,只能筑起坚固的围栏将它圈起来。宋令文对此十分好奇,毫不犹豫地袒露上身,大步走进围栏。牛瞬间竖起牛角,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宋令文却不慌不忙,伸手牢牢抓住牛角,猛地一拔,牛便轰然倒地,颈骨也被折断,当场死去。他还身怀绝技,能用五指撮着碓嘴,在墙壁上流畅地写下一首长达四十个字的诗。在太学求学时,他曾单手轻松夹住讲堂的柱子,把同房学生的衣服压在柱子下面,直到对方答应设酒宴请,才肯把衣服拿出来。《新唐书·宋之问传》提到,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不仅擅长写文章,书法也十分精湛,力气更是大得惊人,世人赞誉他具备“三绝”。同样在《朝野佥载》中,还记录了彭博通的奇闻。彭博通是河间人,身高八尺,身材魁梧。他曾站在讲堂台阶上,用手臂稳稳夹住一只鞋,让那些自诩力气大的人从后面用力拔,结果鞋底都被拉断了,他的脚却像生了根一样,纹丝不动。当牛正拉着车向前行走时,彭博通竟能倒着拉住车尾,向后倒退几十步,车辙被他横拔得深陷二尺多,地面都被折腾得纵横破裂。《歙州图经》记载,太微村在绩溪县西北五里,村里有个叫汪节的人……他补任神策军将时,曾在皇帝面前,俯身扛起一个巨大的石碾,接着在石碾上放置一根两丈长的方木,方木上又放了一张床,床上坐着一支龟兹乐队。乐队演奏完曲子后下来,而他却面不改色,没有丝毫受压的疲惫之态。从这些珍贵的史料中不难看出,唐代人的硬功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力拔牛角、用手指在墙壁上写字、搬起堂柱和倒拽牛车都不在话下。彭博通手臂夹物展现出的强大力量,汪节承受重压的非凡能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他们深厚的内气功夫。这些硬功范例,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古代硬功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多样,极为精彩。用手的力量折弯金属器物,便是常见的硬功本领之一,在古代术语中,这被称作“卷铁舒钩”。《旧唐书·梁崇义传》记载,梁崇义是长安人,靠在集市上从事体力活维持生计。他天生神力,能轻松折弯金属,自如伸展钩子。这种用手折弯金属的高超技艺,从唐朝开始,就成为了武人们竞相追逐、钻研的一门绝技。《唐摭言》卷三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裴度被一群力士欺负,无奈之下向胡证求救,胡证随即施展手上硬功,瞬间镇住了众人。书中描述,胡证起身拿起铁灯台,迅速去掉灯台的枝叶,把灯台的底座合在一起,然后不费吹灰之力地横放在膝盖上……众人看到这一幕,无不震惊,纷纷起身下拜,叩头求饶,称胡证为神人。明朝时,著名游侠髯参军凭借这种手上硬功,在武林中声名赫赫,称霸一方。徐瑶的《髯参军传》记载,他与对手较量技艺时,仅仅用手就把对方的铁扁拐折弯成环状,对手见状,只能心服口服地拱手认输。髯参军还曾表演过更惊人的绝技,他竖起两根手指,中间分开一寸的距离,让人用绳子绕一圈,然后几个壮汉一起用力拽绳子两端,可他的手指却如同钢铁铸就一般,纹丝不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髯参军的手上硬功已经修炼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李渔的《秦淮健儿传》记载,明朝嘉靖年间,秦淮健儿曾是一方武林霸主,威名远扬。然而,当他遇到一个神秘对手时,却遭遇了滑铁卢。那人拿起秦淮健儿的刀,双手轻轻一折,刀就弯曲得像钩子一样,随后再用双手一伸,刀又神奇地恢复了笔直。秦淮健儿见此情景,顿时自叹不如,甘拜下风。在历代武林中,手上硬功始终被视为上乘武技,备受推崇。 运用硬功发出的拳掌,威力相较于普通出击,简直有着天壤之别,古代术语将其形象地称为“裂石开碑”,意思是能够轻松击碎巨石。《金史·蒲察世杰传》记载,蒲察世杰拥有惊人的硬功,能用拳头打死四岁的牛,一拳下去,牛的肋骨被打断,当场毙命,这便是“裂石开碑”硬功的典型体现。《续客窗闲语》记载了海上标客用掌砍断树木的震撼功力:在东西两洋贸易的商船上,每艘船都会配备标客来抵御盗贼……有人好奇,请标客展示技艺,标客左右环顾,看到路边有一棵横卧的柳树,便说道:“这棵树碍路,我帮公子把它清除掉。”话音刚落,他便迅速挥动手掌,劈向柳木,只听“咔嚓”一声,柳木像被斧头砍过一样,截然断开。众人见状,无不惊叹。能用拳掌直接击碎石头、劈开石碑的人也大有人在,《清稗类钞》就记录了卞铁匠用拳头打断石碑的事迹。书中提到,潍县城北有座玉清宫,在乾隆、嘉庆年间,道士众多,热闹非凡。铁匠卞某看到道士们表演技艺,心中十分羡慕……于是他挑选了一块巨大的石碑,摆好架势,运气发力,然后猛地一拳打去,只听轰然一声巨响,石碑从中断开……从此,玉清宫的拳术声名远扬,卞某也凭借这双铁拳,在当时声名大噪。明清时期,江湖上有不少艺人热衷于表演这种硬功,走街串巷,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在硬功的诸多类别中,指功格外引人注目,充满了神秘色彩。指功高超的人,能够用手指穿透砖块,在石头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剧谈录》卷下记载,唐朝军将张季弘是一代武林高手,威名远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村妇发生口角,村妇每说一件事,就伸手在张季弘坐的石头上,用中指轻轻一划,石头上随即出现几寸深的痕迹。张季弘看到这一幕,吓得直冒冷汗,只能连连表示村妇讲得有道理。这一指硬功,竟让勇猛的将军瞬间服软。又如《清稗类钞》记载,大青山有个喇嘛,曾在内廷与数十名侍卫较量技艺。他力大无穷,能像提婴儿一样,随意提举侍卫,被众人称为拥有“神力”……他还能用手指刺石壁,就如同用锥子在沙地上画一样轻松,能刺进几寸深。硬功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能够将气力完美地凝聚在指间,由此也可一窥中华武术技艺的博大精深与超凡脱俗。 硬功同样能够凝聚在腿脚之间,展现出惊人的威力。《春晖草堂笔记》卷一《女子神力》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真州大河口是一个临江的小集市,光绪年间,有父女俩在此流落,以开烟馆为生。女儿二十多岁,容貌娇艳动人,虽然平时会和客人说说笑笑,但绝不允许他人有非分之想。时间一长,一些轻佻的客人愈发肆无忌惮地对她进行挑逗,女子不堪其扰,十分不耐烦。于是,她横卧在榻上,并拢双脚,冷冷地说道:“谁能掰开我的双脚,就随他处置。”众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致,欣然用力尝试,先后有六十四人上前,却都没能掰开她的双脚。女子见状,又说:“何不拿绳子系住我的双脚,你们试着分开拽。”众人依言照做,一起用力拽绳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双脚才稍微分开一点。众人见状,十分震惊,从此再也不敢对她戏谑轻薄。这个女子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小露腿脚硬功,就成功震慑住了那些轻佻子弟,硬功的威慑力可见一斑。 我国古代硬功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具备强大的承受外力击打的能力。实际上,这种硬功的原理在于依靠内气的调和运行,巧妙地使外力反弹,从而保护自身肌体不受损伤。如《剧谈录》卷下记载,唐朝时,左军壮士管万敌力气极大,能扛鼎挟车,众人对他十分佩服。一天,他和同伴在东市的酒肆聚会。突然,有个穿着麻衣、撑着伞的人径直走进他们的座位,旁若无人地拿起酒杯就喝。管万敌见此情形,挽起手腕,瞪大眼睛,毫无畏惧之色;同席的勇士们一起上前去推搡那人,却如同蚍蜉撼树,丝毫未能撼动他。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人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和管供奉比一比力气,定个强弱。先请管供奉打我三拳,然后让我打管供奉一下。”说完,他袒露胳膊,紧紧抱住楼柱。管万敌被他的轻视激怒,一心想一拳将他打死,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全力出拳,却感觉像打在坚硬的木石上一样。围观的人都看到楼柱和屋宇都在震动,可那人却稳稳地站在原地,纹丝不动。又《清稗类钞》记载,静安人舒四练就一身硬功后,有一次遇到一群坏人。坏人一拥而上,拳脚、器械像雨点一样向他袭来,舒四却屹立不动,坦然承受。众人不仅未能伤到他分毫,反而纷纷摔倒在地。有个狡猾的人趁他不备,用力击打他的外肾,结果却像打在石头上一样,毫无效果。众人这才意识到他的厉害,吓得纷纷下拜。由此可见,硬功不仅是攻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也是保护自身安全的坚固盾牌。 到了明朝,出现了一种名为“铁布衫”的功夫,也叫“金钟罩”,不过这仅仅是硬功众多流派中的一支。据《蚓庵琐语》记载,明朝刘大将军的门客中有个被称为铁布衫的人,身怀奇术。他与人较量时,身体挺立如松,无论是面对箭石的攻击,还是拳棍的击打,都能毫发无损。当时有个姓徐的同乡也学习了这门技艺,他和几个人在娼馆喝酒,暗中与朋友约定假装醉酒,然后较量力气。朋友拿着斧头砍他,他却安然无恙,毫发未伤。娼妓看到这一幕,吓得生了病。后来徐某仗着这门技艺为非作歹,抢劫乡里,最终被土兵杀死,这门技艺也未能保住他的性命……原来铁布衫是功法的名字,并非某个人的称谓。防身硬功虽然抗击打能力较强,但并非刀枪不入的神话。尤其是当面对兵器攻击身体时,一般需要事先运气,将意念集中到相应部位,此时可以用喉咙顶住枪尖,用腹部抵住刀刃。然而,如果内气与外力配合不当,稍有差池,必然会受伤。即便是“铁布衫”这样精妙的硬功,也无法做到绝对的万无一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