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岳”的那一天,他把自己的一生许给了伟大——《望岳》文本解读/广东实验中学 尹菲

 桃李庭芳 2025-04-02

在诗歌的世界里,李白好像从未老去,总是那个肆意昂扬的少年郎,仰天大笑出门去,不是喊着“人生得意须尽欢”就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而杜甫却似乎从未年轻过,总是一副垂垂老者的模样,面容清瘦,眼含忧郁,在风中飘零着。

我们都快忘了,杜甫也有那样年轻的时候啊,比如,“望岳”的那一天。

图片
“望岳”的那一天,也就是望见泰山的那一天,只是在杜甫的诗歌里,他开篇便强调了泰山独一无二的名字——“岱宗”。据史书记载,周武王派遣管仲到泰山祭祀时,留下了'岱宗'的诗句:'众山之祖,岱宗之峻。'《五经通义》说:“宗,长也,言为(泰山为)群岳之长。”在杜甫遥望的世界里,泰山有不可撼动的名字是岳,是群山之首;是宗,是五岳之尊。望见的不仅是地理学意义上的自然之山,还是身份尊贵、地位不凡的人文之山。
这样尊贵不凡的山峦在“我”的眼中是怎样的模样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多么青翠,多么壮阔。大自然对它格外的偏爱,把所有的神奇与秀丽都集中在它的身上。上天赋予它主宰时间的力量,白天和黑夜从这里拥有姓名。风云从山间涌起,也仿佛从“我”的胸中涌起,“我”与伟大的交集从此刻开始,关于伟大的信念在此刻被唤醒。于是,“我”睁大双眼,“我”试图把这一切都装进我的眼眸:归鸟飞向它的山峦,远方是深邃苍茫的归宿。神奇秀丽的自然之山,尊贵不凡的人文之山,是那样的伟大,但是,那又如何,再伟大的气象也在我的胸襟和视野之中。
伟大的交集催生伟大的召唤,他在心里喊出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仰望到融合、再到超越。杜甫的形象越来越大,泰山的形象越来越小。人在年轻的时候,万物皆小啊。这一刻,杜甫望天地,见自我。我们常说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人活着就是为了无数这样的瞬间,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没有过那样光明的理想,那是对青春的不尊重啊。此时此刻的杜甫,他的灵魂早已飞跃泰山之巅,他无比向往,无比坚信,这世间一切美好灿烂的景象都将盛放在他的未来。他望见的未来里,一定是“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世景象;一定是他以光明之姿加入一个光明的时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所以,杜甫望见的是自然之山,是人文之山,更是在理想王国里矗立的精神高山。
杜甫望见的是一个无比光明的未来,上天却给了他一个破破烂烂的人生。他的国——“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家——“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他的身体——“百年多病独登台”;他的境遇——“万里悲秋常作客”。但是,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中,他又一次登上高处,是他年轻时就十分向往的岳阳楼,他想到自己“亲朋无一字”的时候,没有哭泣;想到自己“老病有孤舟”的时候,没有哭泣;直到想到“戎马关山北”,北方的战事还未停歇,人民还在备受战火的煎熬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倚在岳阳楼的栏杆上,“凭轩涕泗流”,泪流满面……那一刻,整个洞庭湖都装不下他的悲伤……
光明的现实,他从未拥有;伟大的灵魂,他从未抛弃。我们读懂了他年轻时绚烂的理想,会更加懂得他伟大的悲伤!
“望岳”的那一天,他把自己的一生许给了伟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