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来好笑,日常的交谈我的确是真不会,然而,好像除了这些也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了。从陌生到熟悉,熟悉再到亲近,亲近继而亲密。说起来真不知道是怎么发展下去的。其中大抵是发生了些什么事儿,而遇到的这些事儿大有说法,说来说去,好像彼此间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继而开始接纳,或者说不讨厌。然而,真若细究,又能有什么事儿呢?不过是日常小事儿,又或某一时刻自己在意的小事儿,基于这些事儿去找人倾诉、闲谈,又或者请教、求助,于是有了这些事儿的交情。结果不坏,交情也不错,又或结果虽然不好,交情却是有了。 我们都需要一个主动的理由去说服自己主动去接触并接纳一些人,有些理由虽然站不住脚,不过却有了个自欺欺人和自我安慰的由头,也就任其发展下去了。说到底,可能都不涉及什么需要或需求之类的,更多的不过是同行一段路,打发一些时间,舒畅一下心情,分享一些好心情,邀请一起去做点什么,或者彼此各抒己见,然后再去发现点什么乐趣……并不见得是渴望,目的,欲望,或是动机之类的,兴许最初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由头来说服自己,但相处久了,这些也就无关紧要了。 譬如开始的利益,开始的锻炼自己,开始的好心提醒,又或开始的不约而同,也可能是因为相同的追求,相同的志趣,相同的目的……有太多的说法了。反而,好像说法也未必可信。毕竟,符合这样说法的场景也好,人也罢,总是可以自己去创造的。我所唯一能想到的大概是那一刻的自由和自主是无可替代的。 就比如说很多时候就会觉得不合适,觉得尴尬,觉得不适应,又或觉得不自在等。如身份差距,如地位悬殊,如学识不够,如自己所在意的和对方所追求的不同,乃至于话不投机,心情不佳,又或志不在此……就百般缘由,终不过是我愿意,而你愿意吗? 如此说来,人生的相识,相逢,乃至于相熟和相知,都离不开一个缘字。其字何解?互相纠缠,彼此契合,再需要一点点随心随意。再细究,因缘和合而已。 就前几日回家,用到钢笔,整理收拾房间时恰好发现小二哥送的钢笔。然而墨囊早已经用完了,虽然可以用灌墨的方式继续书写,终究不如吸墨器来得方便,于是在购物平台一番搜索,也是在这时才后知后觉:“有眼不识金镶玉啊!” 价值不菲是第一感觉。大牌子,六七百的高价,而且还是K金笔头。讲真,我当时写的时候也只觉得书写顺畅,笔触细腻丝滑,再就是设计挺新奇的,外观颜值也是颇有讲究,然而我依旧没敢往这个价钱上去想。毕竟,收到钢笔也不是第一次了,事实上,我不仅收到过不少钢笔,我自己也买过不少钢笔,更有甚者我还曾拒收过朋友的钢笔。其中,我自己买的是最贵的,大概两百多一支,我还买过好几支。当然,朋友送的自然也不差,而且意义不同。只是对于经常要抄写笔记的我来说,首要的还是顺畅,然后是书写舒适,就这两项能满足的钢笔并不多。而且,不知道是因为从小开始用钢笔的缘故,还是曾用过好的钢笔的缘故(堂姐曾送过我一支堪称“惊艳”的钢笔,其份量,颜色,笔触,包括说书写的感觉,都是独一无二的),大抵用那句话来说是:曾经富过的人比从未富过的人更难以接受贫穷。 基于此,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大抵这就是我经常冒出一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言论和优越感或虚荣心?我是说,亲身体验过所带来的笃信并不比任何人的经验更缺乏说服力,只是往往这一点并非所有人都能有同感。包括我的很多“优越”,都是机缘巧合之下获得的。 比如小时候我就穿领居家的哥哥的衣服,他们当时就已经在上海发展,再比如我很小的时候就曾因房屋被洪水冲垮而获得补助,这补助里头就有一些“高端”零食,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见过一小麻袋的硬币……就无论是物质还是金钱又或奢华,我虽然所处的环境并不总是和这些打交道,然而那种感觉,生活其中的感觉,以及那种自由和自主的精神愉悦,讲真的,我从未忘记。也是基于此,我曾拒绝过诸多诱惑,其中不乏有金钱的,物质,更有精神层次的,乃至于婚姻方面,就曾有人给我介绍什么上门女婿之类的,对方的家庭也比一般人要富有……包括我小时候就接触过一些奇奇怪怪的人,其中不乏有钱有势的,有名望的,有知识文化的……我是说,虽然我父亲不怎么靠谱,然而年轻的时候却也是率性之人,故而结交一些性情中人也实属正常不是。包括说,也不知是何原因,我小时候就曾跟着我父亲到过一些地方,也算是见识过一些世面,加上我工作第二年后有了些存款就开始“北上广深”走了一圈,其实第一年也有存款,但当时都被拿去瞎混去了,就是吃吃喝喝玩玩,尤其是刚出社会头年,什么酒席都去凑,份子钱更是毫不吝啬…… 就是这样,导致我的眼光从来就不低。至于生活中的大多数东西,都还是以需要为主。讲真的,之所以能忍受大抵是内心的傲气使然,总觉得我不属于这里,这些东西都只是暂时的,包括一有机会就给自己添置“心头好”的东西,也算是适当满足,适当补偿,以及适当享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结合我的现实处境,以及自己的追求,就真的很难迁就、妥协、屈从乃至于低头。也是如此,好像也就真的在乎的不多,我是说,我还是更愿意自由和自主地决定,而不是因为这些而甘愿屈从于利益、诱惑、帮助、成全。 就说个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又极其郁闷的事儿,就是但凡是我想要的几乎没有几件是成的,反而不去求,不去执念,不去执着,继而惊喜常常砸中我。这玩意儿说不好是礼物还得诅咒。 不过,还好,最终我也想通了:还是有所承担,有所追求,有所付出,更自在,更实在,也更踏实。 至于说意外之喜,乃至于“受宠若惊”,最终还是决定平常心对待就好。包括小二哥的馈赠,无论是茶叶,钢笔,还是请吃火锅和酒,以及其他朋友的恩情,善意,帮助,关心和在意,也是如此。并非“忘恩负义”,更非不知好歹,也非不懂珍惜,只是怎么说呢?大概是在我心中始终是人排在第一位的,这个人是具体的,是真实的,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我更在意的是人以及人性中的种种,我认为与之交流或交往,也是基于此,而非其它。这里不仅是因为曾经拥有过,又或曾经体验过,还是说曾经生活其中,我虽然感受颇深,然而我更愿意是,我依旧可以不被这些所影响和干扰,是的,我并不愿意为了任何事物,乃至于为了任何人,就主动放弃我的自由和自主,就算是我自己也不行。 这大概就是我如此格格不入,如此难以融入生活的缘故吧。毕竟,无论是言语的还是行为的,又或思想的还是精神的,包括任何其他人或其它的,甚至于我自己的和我自己,我都并非真正多么在意这些。这并非什么着相或者境界之说,而是在我看来,无非是接受和承担。是的,并不需要什么原因,也并不需要什么解释,更非寻求多少理解和认识,我只需要知道我可以接受,我可以承担,命运安排的一切,又或者一切的自主和自愿行为的后果,嗯,都得受着。至于其它的,都不过是附加的罢了。就像“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像是为了什么而什么,又或不为什么而怎么……自有其“自圆其说”。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再度解释呢? 就像有些话因为太过于精准而经典咏流传,那就用就好了,干嘛非要自己去写一个类似的,又或模仿,还是借鉴,还是非得避开它?大可不必。大大方方用就好了。毕竟,我相信并没有哪一句单独的话可以真正盖棺定论什么,如果有,大概总是不够真切的。一如具体,细节,生动和真实,包括存在本身,生命本身。 就怎么说,与其“东施效颦”,不如真诚动人。嗯,大概就是这样,所以会主动屏蔽一些客套,礼貌,热情,乃至于虚情假意还是别有用心,只用心感受,用心交流,以及用心体会,自然也就“不假外求”,外在的一切自然也就无足轻重了。并非不懂价值,更非不懂其珍贵,恰恰是因其真诚而真实而倍感欣然喜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某说:“神不遇而解其文,无有是处。” 以上,祝大家有情人终成眷属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