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兰博2000 2025-04-03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蒋介石在庐山上得知来自北京西郊宛平县城的这一消息,当即命令中国奋起还击,呼吁全国人民“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此后,密切关注华北战局,并作出了一系列军事部署。本篇解读的抗战期间手令共有14通,概略反映了蒋介石在这段时间对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空军作战等各方面的所思及所为,极具史料价值。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图为中国军队第29军在卢沟桥上抗击日军的进攻。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图为日军进攻卢沟桥示意图。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1937年7月11日,就在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三天,蒋介石下达手谕“电话秦市长:如此刻日兵尚在对峙而不肯撤退,则彼必待其关东部队到后,积极进攻,绝无疑议,望从速切实加紧备战,万勿受欺为要。中正手启。”从本通手令可看出,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将扩大战争的判断是正确的,他嘱咐秦德纯对日军不要抱有幻想。这也为中国迅速展开全面抗战,提供了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提前的战略部署。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手谕中提到的秦德纯(1893-1963)是国军将领。山东省沂水县后埠东村人。早年入济南陆军小学,后入保定军校第二期。1914年5月毕业。1916年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 。曾任北京政府陆军第5师团副,皖系参战军第1师参谋。1920年入北京陆军大学。后历任团长、旅长、师长、集团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次长、察哈尔政府主席、北平市长、山东省政府主席兼青岛市市长。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就在蒋介石下达手谕通知秦德纯市长的同一天,他还下令答复了英国大使,写到“答复英大使:我军为日本关东军进入天津、丰台作大规模之战争,故不得不运兵预防,但专为自卫,而无能攻击。总之,中国军队专为应战,而无如日军之侵略与求战也。此可为贵大使负责保证也。”文中“英大使”为时任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爵士,1936年9月到任。1937年8月,其座机遭日军军机袭击,身受重伤,后返国修养。继任者为卡尔爵士,1938年到任。

图为日机空袭北平城外南苑、西苑、和北苑的中国军队,掩护其机械化部队猛烈进攻。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1937年7月12日,蒋介石针对卢沟桥方面的战事作出指示“通告外交部与中央通信社:凡日本军部与政府谈话态度,以及同盟社各种消息,应时时向中正通报,不拘时刻为要。前日近卫内阁与其各社团谈话之发表,如此重要消息为何不报?以后对东京与平津消息,以及各国对芦案之态度、言论,皆应时时不断的详报为要。中正。十四日。”亲自把控外交部与中央通信社的对外文章。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文中提到的日本“同盟社”,即日本同盟通讯社,建立于1936年,是代表日本政府发声的传媒机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通信社迅速发展为代表“大东亚共荣圈”的通讯社,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通讯社之一。图为建立于1936年的同盟通信社,是代表日本政府发声的传媒机构。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1937年8月12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最高国防会议,共商抗日大计。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撤销国防会议及国防委员会,成立国防最高会议。同日,国防最高会议正式组成,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以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对日采取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图为1937年8月9日,镇守南口一线的第13军军长汤恩伯,在中国军官训练营视察官兵使用37厘米大炮。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早在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前,中国与日本之间就已经非常紧张,国民党也一直在丰富对日军的防御计划。1936年底,由参谋总长程潜上将主持制定的《1937年度国防作战计划》送蒋介石审定。蒋介石又令陈诚认真加以研究。认为日军因军备及一切物质上均较我有优势。在经过分析后,蒋介石计划在淞沪杭地区抗击日军侵略。1937年2月14日,蒋介石就下过手谕“上海吴淞浦东间作战计画图,去年杨次长所定者,呈阅。中正,二月十四日。”开始了未雨绸缪的战略准备。

就在蒋介石布置淞沪作战计划的同时,他还筹备着南京保卫战的初期准备。2月初,他就下过手谕“钱主任:1.京湖(熟)公路是否直通溧水城。2.土山镇经方山至秣陵关之公路,应即测定开公。中正。”对南京及附近的交通情况非常关心,这是用兵布阵的基本条件。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通过以上两通手谕,都反映出蒋介石对即将来临的中日大规模战争已经有战略全局上的思想准备。证明早在1937年初,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已经为即将打响的全面抗战而备战。图为蒋介石视察部队。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方企图迅速灭亡中国,于是一路攻势迅猛,很快就打到了上海。1937年8月初,淞沪会战已经进行到后期,国民政府计划迁移重庆之时,蒋介石决定将上海的资金转移别处。于是下达手谕给通知宋子文“先用电话:宋子文先生:上海各银行现银与钞票,从速先移运杭州与南京,准备向南昌、长沙集中,务望五日内运完。中正。”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宋子文(1894-1971)出生于上海,早年毕业上海圣约翰大学。其兄弟姐妹分别是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宋子良、宋子安。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海南文昌人。历任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中国银行董事长,以及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行库联合办事处理事会副主席等财经要职,并发起成立“中国建设银公司”,引进外资到中国。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依仗其军事上的优势,对华北、华中展开大规模战略进攻。蒋介石为挽救山西危局,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忻口要隘进行正面防御,阻敌南下。忻口战役总指挥由第2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担任,率3个兵团在忻口抗击日军第5师等约5万人的进攻。1937年10月正是忻口战役打响之时,蒋介石时刻紧盯战场的紧张局势,随时关切卫立煌的动向,于是下达手令“钱主任:卫俊如总指挥现在何处,查复。中正。”

这通文电中的“卫俊如总指挥”,即卫立煌(1897-1960)。他是安徽省合肥市淝河镇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取得了中原大战中击败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围、鄂豫皖“围剿”、镇压“闽变”分路暨主功、击败冈村宁次收复郑州、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含强渡怒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忻口会战亦破坏了日军的作战计划。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卫立煌在抗战胜利后被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时代周刊》称为“常胜将军”。他在解放战争后期,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1955年3月卫立煌夫妇经广州回北京。是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后在北京病逝,终年64岁。图为蒋介石(中)和卫立煌(右)、傅作义(左)。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1937年10月下旬,随着历时数月的激烈作战。晋绥军和中央军各部虽战斗作风顽强,但由于武器装备上的差异,最终导致接连失败,郝梦龄、刘家骐、姜玉贞等国军高级将领以身殉国。蒋介石痛失爱将,下手谕查报烈士信息“前五十四师师长,与郝梦龄同时殉难者,名号、履历,速查报。中正。”晋北的失守,也意味着中原地带再无险可扼,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得以在数月内长驱直入。

从未公开的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抗战时期多个重大事件!

郝梦龄(1898-1937),河北藁城人,先后入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抗日战争时任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忻口会战时,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战时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2位军长(第一位是卢沟桥阵亡殉国的佟麟阁),国民政府追认其为陆军上将。刘家骐(1894-1937),字挣磊,又字锡侯,湖北武昌(今武汉市武昌区)人。曾经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生前任国民革命军第54师少将师长,1937年10月在太原会战之忻口战斗中殉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