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型糖尿病:维生素B12+叶酸+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及遗传等因素有关。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其降糖机制是通过抑制患者肝糖原的产生和分解来降低其血糖水平。此外,该药还能刺激患者的肌细胞分解葡萄糖,促进其肌肉等外周组织吸收葡萄糖,从而起到降低其血糖水平的作用。但有研究显示,患者在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后,会影响其机体对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吸收,从而易导致其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指出,联用维生素B12、叶酸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改善其血液中维生素B12、叶酸的水平,降低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2、神经性皮炎:维生素B12+复方氟米松软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复方氟米松不仅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抗组织增生作用,制剂中的水杨酸具有分离及剥脱角质层的作用,不仅能提高氟米松吸收度,使氟米松发挥快速止痒、抗炎效果,同时还具有轻度的抗菌、抗真菌作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是由皮质醇类激素曲安奈德和抗真菌药硝酸益康唑组成,曲安奈德是一种中效糖皮质激素,可发挥抗炎、抗过敏和止痒作用,硝酸益康唑能够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起到干扰真菌细胞麦角固醇的合成,对各类的真菌和革兰阳性菌均有杀灭作用。神经营养不足可能引起神经末梢敏感性增高,致使痒觉兴奋过度,维生素B12可以通过营养神经,维持神经纤维功能完整,恢复病损神经功能,降低痒觉敏感性,从而抑制瘙痒的产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神经性皮炎的复发。三药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可有效缩小皮损面积,降低皮损、瘙痒、苔藓化程度。 3、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叶酸 维生素B12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含有金属元素,又被称为钴胺素,在动物性食物中存在,植物性食物中不存在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和吸收关系密切,对红细胞的发育有促进作用,能够预防贫血,维生素B12是一种辅酶,在DNA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促进氨基酸的活化,有利于核酸合成。叶酸是由喋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残基组成的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为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帮助蛋白质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在体内叶酸以四氢叶酸的形式起作用,四氢叶酸在体内参与嘌呤核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和转化。故二者合用是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所必需的药物。 4、H型高血压:维生素B12+叶酸+左旋氨氯地平 我国将伴随高同型半胱氨酸(Hcy) ( ≥10μmol/L) 的高血压命名为“H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是临床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单纯高血患者高出约5 倍,较正常人高出25-30倍。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主要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的之间产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作为长效钙离子拮抗剂的代表,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叶酸作为蛋氨酸循环的重要辅酶,有研究表明补充叶酸可以有效降低血浆Hcy水平。补充维生素B12可以促进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增加Hcy的排除,降低血浆Hcy水平。三药联合治疗H型高血压,不仅可以稳定血压,还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5、神经性耳鸣:维生素B12+鼠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性耳鸣的发病率较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它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疾病也可以是多种疾病的症候群之一。神经性耳鸣是一种自觉症状和主观感觉,多表现为突发,目前对于神经性耳鸣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一般认为与血管问题或病毒感染导致的神经病变有关,包括:基底膜感觉细胞的病变、血管纹的萎缩;延髓和脑干的听觉中继核的神经病变;基底膜增大和肥厚,进一步钙化和硬化导致基底膜的弹性下降。 维生素B12含有钴元素及一个核苷酸的大分子结构,可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也可同时参与神经纤维的蛋白合成,通过多种途径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鼠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系统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具有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能同时对神经元起着营养作用、促进突起的生长和中枢及周围神经元的发育、分化、再生;另外,该药还可促进外周听觉系统 (包括听觉上皮和听觉神经元细胞) 的发育、成熟、分化,并扩张内耳血管,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耳鸣症状。不少学者认为,给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减少继发于毛细胞缺失后的听神经病变。两药联合治疗神经性耳鸣,对神经功能均具有维持和营养作用,可有效改善耳鸣症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