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构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方证

 小枫林舍 2025-04-03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理论到实践学经方

第十一课:当归四逆汤方证解构(3)

图片

当归四逆汤方证

图片

第二个方面是经典方证。当归四逆汤的经典方证,其实只有两条:一条是叫“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一条是“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其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固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主之。”(《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还有一个是在这两条基础之上调整的,一个调整是在《桂林古本伤寒论》当中,把当归四逆汤放到少阴病了,为什么?因为四逆在少阴病当中才会多一点,所以我们看四逆汤,在四逆的时候,它强调了什么?其实这个强调在少阴病更多见,包括四逆散也是放在少阴病里面。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说明当归四逆汤其实也可以放在少阴病里面去,我们刚才前面也提到和分析了,当归四逆汤里面有桂枝、细辛,这个作用部位就是在少阴。然后还有一张方,就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346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就是说病人体内有一个慢性的、寒性的病变,要加吴茱萸和生姜,这是经典的方证。我们后面还要再进一步解构,我们把这几个经典的方证,纳入到黄教授的“方—病—人”经方诊疗体系当中来,对应的病是厥阴,厥阴是寒症,然后还有一个就是《桂林古本伤寒论》里面提到的就是少阴病,所以这个病我们就推导出来是厥阴寒证和少阴病,对应的人的特点,是“手足厥寒”,就是手足很冷,然后还有“身痛如掣,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然后《桂林古本伤寒论》中说,“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还有肠鸣,因为当归四逆汤在《桂林古本伤寒论》“不可下脉证并治”里面提到说,“下利脉大者,虚也”,然后“设脉浮革,固尔肠鸣者”,就是这个病人的表现可以是下痢,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肠鸣,肚子咕噜咕噜叫,这是病人感觉到的症状。然后体征方面我们医生能够能体会到的,就是他的脉象能察觉到的,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是脉细或者是脉革,为什么呢?因为当归四逆汤里面就提到“手足俱寒,脉细欲厥者”,它里面一定强调是脉细的,就是脉象很细,像细丝一样,而且很弱,没有力气,然后浮革,这个脉是空的,外面虽然是浮的,就是在表,但是向内像鼓一样,里面是空的,虽然外面是比较硬,但是里面是空的,说明是血虚的一个状态,所以说对应的人的特点、症状体征,症状是手脚冷,然后身痛如掣,掣就是牵扯的样子,还有肠鸣;体征是脉细,或者是脉浮革;当然还有这个病的特点是内有久寒,有的人说我就是体寒、老寒腿等等这些,都是久寒的一个特点,所以说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它对应的一个疾病就叫久寒。我们一个个再分析,手足厥寒就是手脚非常的冷啊,一般来说这个是伴有手脚发麻的、发凉的这个疼痛,然后有时候手脚的颜色也会变的,你看遇到冷的时候,你的皮肤颜色会变的,那常常表现出什么?常常表现出冻疮,特别是冻疮之前的一个状态,生冻疮之前的手是非常冷的,当然冻疮发生了之后,有的人的手摸上去是热的,这个其实是寒热的转化。当然,除了手足冷之外,我们看手脚是人体的末端,除了手脚之外,耳朵、小腹部、头顶,还有屁股后面尾部,其实都是远端,所以说远端的寒冷其实都可以属于手足厥寒的延伸。还有脉细欲绝,细脉是代表宽窄度,摸上去这个脉呢很细,就像一条线这样,而且是微弱的跳动,搏动的力量是不够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呢?那背后的原因很可能要考虑什么?要考虑这个血管被堵住了,或者血管的血,这个心脏泵出的血供应不到远端,血管的痉挛也有可能,远端的血管出现了明显的这种痉挛收缩,这时你摸到的脉,因为没有血流,脉搏就会弱。脉细,那当然还有脉细欲绝的话,就是说很严重啊。如果是完全堵住了,比如我们去摸一下糖尿病足病人的足背动脉,如果是摸不到这个足背动脉,那就是绝了啊,说明血供不下来了,就是走这个大的血管供不下来,或者只有很少的血流过动脉,这个就叫欲绝,这是第二个。第三个就是身痛如掣,就是身体疼痛,全身的疼痛都可以啊,可以腰腿,可以四肢,也可以胸背部,头部,乳房等等,全身部位都可以。掣就是牵扯的样子,就是这个疼痛可能是一抽一抽的这种牵拉,或者是抽动的疼痛,这个叫身痛如掣。还有第四个是久寒,就是“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久寒代表久,就是慢性病时间长了,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啊,寒是病性,就是有内寒、有寒气,这是对当归四逆汤及相关方证解构的几个症状。

图片
图片

当归四逆汤与六经

图片

再看这些与六经是怎么联系起来?我们前面介绍了当归四逆汤,它是厥阴病的一张方,它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在厥阴。后面把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放在一起,对应的药物有当归、芍药、吴茱萸、清酒,它的六经主要是厥阴。在这张方背后,有人说是少阴病也是可以的,因为这里有非常重要的桂枝和细辛,而且脾胃这边有甘草、大枣、生姜和通草来运化。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而言,我个人觉得这张方主要的部位还是在厥阴,当归、芍药之后加吴茱萸和清酒,这个力量就非常非常明显了,集中在厥阴,这是对应的经典方证的解构。

(节选自《经方入门二十讲》)

(吴从军、张琪、许静华、胡淳淳整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