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时,不少人都是蛐蛐爱好者,对于斗蛐蛐是相当的沉迷。人们不仅斗蛐蛐,还要养蛐蛐,给它做精美的罐子。蛐蛐在古代到底有多受欢迎?人们又为何斗蛐蛐? 它在中国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文化呢? ![]() 一、历史悠久的昆虫 蛐蛐,在文献之中更多的是以蟋蟀二字出现。蛐蛐是蟋蟀的别称。 文献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 《诗经》中的《幽风》有记载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属于中国三大鸣虫之一,素来被民间市井所喜。 ![]() 随着社会赏玩鸣虫渐成风尚,蟋蟀更是成为价值不菲的昆虫。一些知名的蟋蟀品种,如像白牙青、白牙紫、垂青一线飞蛛、铁弹子,在古代更是千金难求。 二、人们为何斗蛐蛐 在古代,物质匮乏,生活枯燥,当时的人们,没有特别多的娱乐方式。不过他们却很懂得享受生活,因而发明了许多娱乐活动。斗蛐蛐就是其中之一。 ![]() 蟋蟀,是一种好斗好勇的昆虫。一般雄性的蟋蟀,常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或者为了 争夺配偶彼此之间会互相打架。 ![]() 当人们发现了雄性蟋蟀这一特征后,觉得好玩,便开始特地去抓雄性蟋蟀,将它们放在同一个容器中互斗取乐。当然,蟋蟀在这个打斗过程中, 有输有赢,人类在其中下赌注,使其成了一种娱乐游戏。 三、艺术娱乐活动 一开始,喜欢玩儿斗蟋蟀游戏的是达官贵人,因为他们有钱又有的是时间。儿童之间玩斗蟋蟀可能会赌一块糖、两个铜板。 ![]() 但是大人之间赌注非常大,在当时,没钱的人基本上玩不起这种游戏,因为赌输了甚至会赔上百两银子。斗蟋蟀的活动,在唐朝就已经开始了,不过蟋蟀更多的是拿来听声,斗蟋蟀的大火要等到宋朝。 ![]() 在宋代斗蟋蟀又称”秋兴”“斗蛩”“斗促织”。宋朝经济好,老百姓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这也使得 斗蟋蟀在宋朝大行其道。 ![]() 明清时期,斗蟋蟀更是成了贵族必备的娱乐活动,要是一个贵族不斗,都参与不了别人的话题。有“仁宣之治”美誉的明宣宗,就十分喜爱这个娱乐活动。 四、不光斗蛐蛐还要养 斗蟋蟀这一活动的火热,也带动了人们养蟋蟀,这也是古时一种潮流的雅好。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提贮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 ![]() 也就是说,宫中的妇女闲得发慌,在秋天时期都会去捉蟋蟀放在笼子里,然后把笼子放在枕头边,晚上听它们叫。那时的宫廷妇女,就像现在的娱乐明星一样,她们只要玩一个东西就是当时的时尚。 ![]() 被民间知道后,那是“庶民之家皆效之也”。养蟋蟀从唐天宝年间开始成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潮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大书法家黄庭坚以及文学大师曹雪芹等也都喜欢养蟋蟀玩。 ![]() 宋朝时期,还有专门饲养蟋蟀和调教蟋蟀的技师。贵族们虽然喜欢玩斗蟋蟀,但是他们本身不会饲养。所以就花大价钱来请技师,技师们将蟋蟀养得硕大无比,提升蟋蟀的技能,让其打斗之时,处于不败之地。 五、斗蛐蛐成本 古代斗蟋蟀风气愈演愈烈,人们便开始建立专门斗蟋蟀的场所。所以有“斗之有场,盛之有器,必大小相配,两家审视数四,然后登场决赌”。 ![]() 有了斗蟋蟀的场所之后,就比较重视蟋蟀的盛放器皿。好的蟋蟀也要有好的蟋蟀罐来装来养,方能很好地衬托其价值。蟋蟀罐的质地有陶、瓷、玉、缸釉等等,一个精美的蟋蟀罐有时可能比一只蟋蟀的价钱更高。 ![]() 王公贵族中有专门斗蟋蟀所用的器具,在当时称作为斗台,一般都是盘子大小的玉盘。也有的人会用金盘作为蟋蟀斗争的场地,以表示斗蟋蟀的隆重和高贵。 ![]() 六、蟋蟀玉雕 蟋蟀生命力顽强,又好胜,永远有不可一世的气概,其顽强拼搏的形象深入人心,玉雕题材自然少不了。在古时候,它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又 被称为促织。 ![]() 时令又届深秋,妇女们听到它,便开始缝制寒衣了。 寓意提醒人们勤劳工作、抓紧时间获得更大发展。蟋蟀有“天下第一虫”的美誉, 蟋蟀的“蟀”与帅同音,玉雕中常以之表达大权在握、飞黄腾达之意。 ![]() 根据民间的说法,屋里有蟋蟀,寓意大吉大利的意思,玉雕蟋蟀,寓意 家族兴旺,富贵吉祥。蟋蟀喜欢半夜鸣叫,但给人的感觉,是平静踏实的,玉雕蟋蟀又有清静、安稳,也有保平安的寓意。蟋蟀,个头虽小,但它造房子却不怕苦,不怕累,它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玉雕蟋蟀寓意坚持不懈,勇于拼搏创造。玉麒说:蟋蟀,善鸣、好斗,在这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喜爱它、赏玩它、吟咏它、歌颂它,人们借它娱乐,借它抒情,形成了中国极具特色的蟋蟀文化,它承载了人们的欢笑,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蟋蟀皇帝 立秋之后,天气转凉,夜色如水之际,墙头屋角总会响起蟋蟀(蛐蛐)“嘟嘟嘟”的叫声。敏感的中国古人早在诗经中就有专门的篇目《蟋蟀》,诗中一边感叹韶光易逝应及时行乐,一边劝诫良士要“好乐无荒”(千万不要被蛐蛐的美妙叫声所陶醉而废柴)。偏偏很多人不听劝,就连帝王家也有颇善此道者,在他们的带领下,业余爱好甚至进入举国皆狂的状态。那么听劝的良士们难免要对这些帝王们另眼相看,给他们下一些嬉游怠政的断语。偏偏就有这么一位,既喜欢斗蛐蛐,又勤政有为,让良士们无从置喙,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大明宣德四年二月皇帝御笔序《地藏菩萨本愿经》 ![]() 永乐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策立为皇太孙。1424年,朱棣驾崩。胖哥哥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帝位。第二年,这位洪熙皇帝就“无疾骤崩”了,成为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亚军。朱高炽驾崩之时,朱瞻基正远在南京。他在众人尚茫然不知的时候就得到了内线的情报,知道父皇已死。于是,他提前动身,从容地先于近在山东乐安的二叔派出的杀手之前赶回了北京,一面发丧,一面继位。从此,明帝国进入了宣德时代。 宣德炉 ![]() 《明朝小史》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朱瞻基酷好斗蛐蛐,就向江南索取上品,动辄每只数十金。当时枫桥一个粮长被郡督派遣去捉蛐蛐,终于寻到一只“最良者”,马上用骏马换了过来。回家后,他非常小心地把这个命根子放在了蛐蛐罐里。其妻好奇,便打开盖子偷看。没想到,这只“神奇”的蛐蛐一下子从罐中跳出来,被院里的鸡给啄死了。妻子恐惧自杀。粮长悲伤不已,怕因此受罪,于是也一根绳子随着妻子而去。这种“上之所欲下必甚之”的悲剧让蒲松龄脑洞大开,创作了《促织》予以讽喻,一下子将朱瞻基的大好形象败坏无余。 ![]()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突然死于乾清宫,时年38岁,一个辉煌时代就此结束了。 世界十大蟋蟀 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拥有至少1.4亿年的历史。在古代和现代,蟋蟀都是人们用来进行斗蟋的对象。尤其在我国古代,蟋蟀斗技曾经风行一时。 1、中华斗蟋(中华第一虫) 中华斗蟋,又被称为迷卡斗蟋,是名列最贵蛐蛐品种前十的珍贵品种之一。它是斗蛐蛐儿活动中的主角,以其出色的打斗能力和悦耳的鸣叫声而闻名。中华斗蟋曾经让天子宰相、百姓黎民陷入痴迷,堪称'中华第一虫'。雄性中华斗蟋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和习性,它们喜欢独居,一个洞穴只能容纳一只雄性或者一只雌性与其配偶。因此,它们经常为了争夺领地和配偶而展开激烈的生死斗争。这也是中华斗蟋行为上的独特特点之一。它们通常表现出强烈的斗性。可以说,品相良好的中华斗蟋是国内最稀有和珍贵的昆虫之一,无人能及。 2、长颚斗蟋(极为好斗) 长颚斗蟋是十大名贵蟋蟀之一,它也拥有雄性独特的领地占有习性。与中华斗蟋相似,它们喜欢独占一个洞穴,只容纳一只雄性或与单只雌性配偶。为了争夺领地和配偶,雄性长颚斗蟋会与其他个体进行激烈的生死决斗。这种行为是它们的特点之一。在野外,长颚斗蟋广泛占据着广阔的地理区域,它们以响亮的鸣叫声而闻名。通常情况下,长颚斗蟋具备较强的斗性。它们同样具备好斗的本性,甚至可以与迷卡斗蟋媲美。然而,由于长颚斗蟋外貌平凡或者上颚过长,在正式的蟋蟀斗赛中往往被拒绝参与,因为它们咬伤对方致残的可能性较高。 3、赤胸墨蛉蟋(可听赏可观赏) 赤胸墨蛉蟋,俗称墨蛉或乌蛉,以其小巧而优雅的体态而闻名。它们身上的色彩明亮,散发出迷人的光泽。鸣叫声独特,被人们赞誉为'鸣虫黑牡丹',是备受欢迎的高级蟋蟀品种之一。由于整体外观类似黑蚂蚁,也被称为'蚁蛉'。赤胸墨蛉蟋的体型较小,大小如同麦粒。它们主要以黑色为主,头部呈黑色或略带褐红色,前胸背部则呈艳红色,宛如燃烧的火焰。此外,由于体表光滑亮丽,也被称为'油蛉'。赤胸墨蛉蟋因其温和友善的性情而受人喜爱,可以与同种或不同种类的鸣虫共同饲养。这种品种不仅可以欣赏其优美的鸣叫声,还可以观赏其独特的外观。 4、日本钟蟋(金声鸣虫) 日本钟蟋,俗称马蛉,是蛐蛐中的一种珍贵品种,以其金声鸣叫而著名。一般情况下,它们的体长约为17毫米,身体前部较窄,后部较宽,形状类似黑色瓜籽。头部很小,呈黑褐色,后头区有三个宽浅色斑,中斑前端有一对明显的水滴状斑纹,尽管有时不太明显。这种蟋蟀叫声细腻,好像是铃铛震动发出的声音,因此被称为钟蟋;听到它们的声音就仿佛听到了风吹动松树的声音。马蛉在饲养和观赏方面拥有众多爱好者,每年都有无数的鸣虫爱好者购买马蛉。然而,许多朋友对马蛉的生活习性不太了解,将其装在木盒或其他有机蟋蟀容器中饲养,这大大缩短了马蛉的寿命。 5、刻点铁蟋(金声鸣虫) 刻点铁蟋,也是最贵重的蟋蟀品种之一,又被称为铁弹子或磬蛉。由于雌性蟋蟀的前翅具有革质特点,因此也被称为革翅铁蟋。雄性刻点铁蟋的体长约为10毫米,宽度约为3.5毫米。而雌性蟋蟀稍大一些,体长约为12毫米,宽度约为4毫米。磬蛉的头部圆形,略微小于前胸背板前缘的宽度,使整个身体呈现前小后大的形状。头部顶部布满了细小的刻点纹饰。其触角为黑色,中间几节为白色,稍微长于身体。刻点铁蟋的前翅宽阔,翅的边缘较薄,完全覆盖了整个身体。它们被形容为鸣声优美,回音极佳,如同在空谷中传出的声音,非常响亮。因其卓越的鸣声,与马铃被人们并称为鸣虫界的两大绝音。 6、双斑蟋蟀(喜好打斗) 最昂贵的蟋蟀品种通常都属于'战斗型',而双斑蟋蟀也是其中之一。该品种又被称为乌龙仔、赤龙仔、画镜、花镜、黄头颈,它是典型的蟋蟀科昆虫。这种蟋蟀的雄性个体在前翅的基部各具有一个圆形的黄斑,因此得名'双斑蟋蟀'。双斑蟋蟀体形魁梧、庞大,体长约为2.2至2.8厘米,全身光滑而有光泽。雄性蟋蟀不仅擅长鸣叫,而且喜欢参与战斗。它们的斗争场面也是令人欣赏的。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双斑蟋蟀也被人们作为格斗观赏的宠物,许多人喜欢饲养它们。 7、石首棺头蟋(声音独特) 石首棺头蟋,又称棺头蟋、小棺头蟋、小头蛩,属于直翅蟋蟀科的鸣虫。它们的体长在12到16毫米之间,大小不一,一般体宽约为5毫米,触角长度约为20毫米。它们的身体相对较小,并且动作敏捷,一旦受到惊扰就会跳跃迅速逃离,因此捕捉这种昆虫相对困难。它们的鸣声为'志、志、志、志、志',循环五次,声音略低沉,但具有浓厚的韵味,深受鸣虫爱好者的喜爱。这种虫子有一定的趋光性,后翅发达的个体有时会飞向光源,扑向灯光。 8、灶马蟋(声音独特) 灶马蟋因常在断垣残壁之间栖息而得名,同时其全身呈现酱油色,形态与蟋蟀相似,因此也被称为'酱油蟋蟀'或'酱色蟋蟀'。由于它们的鸣声类似于雏鸡或刚出壳的雏鸭的叫声,所以也被称为'灶鸡'和'灶鸭'。灶马蟋可在一年四季都被捕捉来观赏,夏秋季节宜将其养在瓦质或陶瓷质的蟋蟀盆中,冬春季节宜将其放养在木质、竹质的圆盒或葫芦中,也可以携带在身上。由于灶马蟋的美丽色彩和其柔和优雅的鸣声,因此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是一种值得饲养和观赏的鸣虫。 9、安徽黄蛉(鸣虫之王) 安徽黄蛉是鸣虫蟋蟀中最出色的品种之一,因其全身呈纯黄色,仅颈部有一段较浅的颜色,因此被称为'黄蛉'。它之所以声名远扬,是因为它具有显著的特色。它的鸣声如铃铛般清脆,声音悦耳动听,清晰而富有韵味,甚至比金蛉子的声音还要明亮响亮。由于其外观出色,鸣声美妙,可观赏时间长久,它在上海市第一届鸣虫展览会上曾被誉为'鸣虫之王'。安徽黄蛉蟋几乎不停地长时间鸣叫,但若想让它不仅持续鸣叫,还能发出最悦耳的音色,就需要借助其他种类的蟋蟀进行刺激,使其展现出与其他虫类竞争的好胜心。 10、梨片蟋(具玩赏价值的鸣虫) 梨片蟋是蟋蟀中备受赞誉的品种之一。它的整个虫体呈梭形,全身呈草绿色,看起来像一个绿色的枣核,也有点像两端尖尖的小舟。人们饲养梨片蟋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欣赏它那清脆、圆润像金属响声般的鸣声,二是为了充分观赏它那碧绿可爱的外观,特别是在鸣叫时翅膀竖立,宛如一朵绿色的花朵。因此,众多饲养者不仅喜欢聆听它美妙的鸣声,而且喜欢观赏它在鸣叫时展现出的独特美态。梨片蟋是一种非常有观赏价值的鸣虫。 蟋蟀选将秘诀百例 1.虫不结铃呼雌者 2.铃门红似朱丹者 3.左右头色阴阳者 4.黑白二目日月者 5. 红白阴阳二日者 6.翅子反生左搭者 7.鸳鸯尾色黑白者 8.红牙如勾火亮者 9.赤须如棕粗长者 10.双须两色阴阳者 11.头项翅牙腿花者 12.双尾细长过身者 13.青紫黄虫墨牙者 14.虫牙半截异色者 15.长尾细弯后蹬者 16.斗线多达八条者 17.独须独尾生中者 18.须如白银虎须者 19.六足白细如玉者 20.六足白黄如蜡者 21.走路摇头蛇行者 22.拖肚尖头背驼者 23.呜叫尖急啄口者 24.开盆见亮飞驰者 25.双腿特长特粗者 26.鸣声如钟翅高者 27.大食肚子不起者 28.翅如黄金黑墨者 29.一口能定输赢者 30.头松连项蚕头者 31.冬至全饭不退者 32.见亮鼓翅欲斗者 33.倒土撞罐性烈者 34.听鸣四处寻斗者 35.白牙晶莹如玉者 36.蝴蝶须顶生珠者 37。紫牙上起黑斑者 38.红牙上挂竖线者 36.黑牙形似养麦者 40.项中有洞蛀项者 41.斗后呜叫不停者 42.双尾晶莹如玉者 43.头尖额高脸宽者 44.黑牙短小火亮者 45.双牙有道横闩者 46.猛斗死拼不鸣者 47. 斗性长存永欢者 48.翅如宝剑尖长眷 49.黄虫金丝短粗者 50.青虫斗线细长者 51.紫虫顶线三隐者 52.黑虫头上无线者 53.眼小如椒黑亮者 54.脆须斗后齐短者 55.爪腿三勾三叉者 56.虫翅每斗碎损者 57.六足爪尖赤红者 58.斗线麻路双色者 59.双须能卷能伸者 60.双须其一生节者 61.黑虫足肚牙白者 62.红虫须尾爪红者 63. 身如蜘蛛畏亮者 64.精养二次盆蜕者 65.七色俱全紫黄者 66。天兰青虫难逢者 67.红衬红肋六翼者 68.飞蛛色黄翅金者 69;铁皮项生斑丘者 70.水须赤红无敌者 71.虫色多变无定者 72.虫生五爪二腿者 73.虫生六爪二腿者 74.虫生四牙齐咬者 75.虫似醉汉线腿者 76.狮子头大多楞者 77.头大尾尖拖肚者 78.体如橄榄枣核者 79.头项翅肉五色者 80.双牙双色相反者 81.翅如梅花黑牙者 82.翅如烂衣难鸣者 83.头尾足翅八白者 84.双须漆黑亮长者 85.两须直竖摇动者 86.两眼高耸蝶头者 87.黑脸如炭长宽者 88.马门薄韧漆黑者 89.马门起现红线者 90.白牙根带绿色者 91.左牙中间生蛋者 92.虫项重生毛砂者 93.白玉牙门触地者 94.翅生血点花斑者 95.翅上金纹螺状者 96.金顶玉顶赤顶者 97.青头兰项金翅者 98.红头蓝项金翅者 99.金头红项金翅者 100.黑头蓝项金翅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