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世界的版图:主要分支概览(上)

 抹搭花 2025-04-03

数学的分支(Areas of Mathematics)

在文艺复兴之前,数学主要分为两个领域:算术(Arithmetic,关于数的运算)和几何(Geometry,关于形状的研究)。当时,一些伪科学,如数字占卜(Numerology)和占星术(Astrology),并未与数学严格区分开来。

文艺复兴时期,两个新的领域逐渐发展起来:代数(Algebra)和微积分(Calculus)。数学符号的发展推动了代数的诞生,广义上讲,它是对公式的研究与操作。微积分,包括微分学(Differential Calculus)和积分学(Integral Calculus)两个子领域,研究连续变化的函数,这些函数通常用来构建非线性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将数学划分为四大领域(算术、几何、代数、微积分)的方式,一直持续到 19 世纪末。

天体力学(Celestial Mechanics)和固体力学(Solid Mechanics)这样的学科,最初由数学家研究,但现在通常归入物理学的范畴。组合数学(Combinatorics)虽然在有记载的历史中早已被研究,但直到 17 世纪才被视为数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19 世纪末,数学基础危机的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公理化方法的系统化,催生了大量新的数学分支。

《2020年数学学科分类》(Mathematics Subject Classification)列出了不少于 63 个一级学科。

其中一些延续了传统划分方式,例如数论(即“高等算术”的现代称呼)和几何;另一些领域虽不以“几何”命名,却依然被认为属于几何学范畴。而“代数”和“微积分”虽不再作为一级学科出现,但分别被拆分为多个一级领域。还有一些一级领域是在20世纪出现的,或者此前并不被视为数学的一部分,如数理逻辑数学基础


数论(Number Theory)

这张图展示的是乌拉姆螺旋(Ulam Spiral),用于可视化质数的分布。图中沿对角线的深色点,暗示了一个猜想:质数在某些二次多项式取值中近似呈独立分布,这一猜想现被称为哈代-李特尔伍德猜想 F(Hardy–Littlewood Conjecture F)。
这张图展示的是乌拉姆螺旋(Ulam Spiral),用于可视化质数的分布。图中沿对角线的深色点,暗示了一个猜想:质数在某些二次多项式取值中近似呈独立分布,这一猜想现被称为哈代-李特尔伍德猜想 F(Hardy–Littlewood Conjecture F)。

数论起初是对自然数  的研究,后来扩展到整数  和有理数 。数论曾被称为“算术”,但在当今,“算术”一词主要用于指基础的数值计算。

数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或可能更早的中国。古希腊的欧几里得与亚历山大的丢番图是早期著名的数论学者。现代抽象数论的奠基者被认为是皮埃尔·费马莱昂哈德·欧拉,而勒让德高斯的贡献则使该领域逐渐完善。

许多表述简单的数论问题,其解法却需要高度复杂的数学工具,往往跨越多个数学分支。

例如,费马大定理 由费马在 1637 年提出,但直到 1994 年才由 安德鲁·怀尔斯 证明,他运用了包括代数几何中的概形理论范畴论上同调代数等工具。

图片

另一个著名问题是哥德巴赫猜想,即每个大于 2 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该猜想由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于 1742 年提出,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至今仍未被证明。

数论的子领域包括:

  • 解析数论(Analytic Number Theory)
  • 代数数论(Algebraic Number Theory)
  • 几何数论(方法导向,Geometry of Numbers)
  • 丢番图方程(Diophantine Equations)
  • 超越数论(问题导向,Transcendence Theory)

几何(Geometry)

在球面上,欧几里得几何仅适用于局部近似。若在更大尺度上,三角形的内角和将不等于 。
在球面上,欧几里得几何仅适用于局部近似。若在更大尺度上,三角形的内角和将不等于 

几何是最古老的数学分支之一。它起源于对形状的经验性研究,如直线、角度和圆,最初主要为测量和建筑服务,后来发展出众多子领域。

古希腊人开创性的引入了“证明”的概念,强调每一个命题都需经逻辑推导加以证明。例如,不能仅凭测量判断两个线段相等,而应从已知定理和基本前提出发,通过推理得出其等值。这些基本前提包括公设(Postulates,不需证明的自明真理)与公理(Axioms,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一部分的陈述)。这一原则成为整个数学的基础,最早在几何中进行系统化,由欧几里得在公元前约 300 年所著《几何原本》中完整阐述。

“在古希腊传统中,'公设’通常指几何直观的规则,而'公理’更偏向逻辑推理的基础前提。在现代数学中,这一区分已无实际作用,二者统一归入'公理系统’。”

由此形成的欧几里得几何(Euclidean Geometry),研究由线、面、圆等构成的二维(平面几何)与三维欧几里得空间中的图形结构。

几何的研究方法与范围从古至今变化不大,直到 17 世纪,笛卡尔引入了笛卡尔坐标系,带来了范式的重大变革。通过将点的位置用数值坐标表示,几何问题开始可以借助代数(甚至微积分)来解决。

几何由此分化出两个新分支:

  • 综合几何(Synthetic Geometry):仅依赖几何构造与逻辑推理
  • 解析几何(Analytic Geometry):使用坐标系统研究几何问题

解析几何使得研究抛物线、椭圆等任意曲线成为可能,这些研究推动了:

  • 微分几何(Differential Geometry):研究函数图像定义的曲线与曲面
  • 代数几何(Algebraic Geometry):研究由多项式方程定义的几何对象
  • 更高维欧几里得空间

19 世纪,数学家发现了不满足平行公设的非欧几何(Non-Euclidean Geometry)。

图片

通过质疑该公设的真实性,这一发现与罗素悖论一起被视为揭示了数学的基础危机。这一危机的解决方案是系统化公理方法,并接受公理的选取是人为设定的前提。

这一方法的确立,使得数学家能研究不同公理系统下的几何,或在特定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现代几何的子领域包括:

  • 射影几何:由吉拉德·笛沙格于 16 世纪提出,引入无穷远点,使得所有直线相交,统一了平行线和交点的处理。
  • 仿射几何:研究与平行性相关、但与长度无关的几何性质。
  • 微分几何:研究由可微函数定义的曲线、曲面及其推广。
  • 流形理论:研究不一定嵌入在更高维空间中的几何对象。
  • 黎曼几何:研究曲率空间中的距离与测度。
  • 代数几何:研究由多项式方程定义的几何对象。
  • 拓扑学:研究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 代数拓扑:用代数方法(如上同调代数)研究拓扑问题。
  • 离散几何:研究有限图形配置的几何性质。
  • 凸几何:研究凸集,广泛用于最优化问题。
  • 复几何:将实数替换为复数后得到的几何结构。

代数(Algebra)

魔方群是群论的一个具体应用。
魔方群是群论的一个具体应用。

代数是方程与公式的操作艺术。丢番图(3 世纪)和花拉子米(9 世纪)是代数的两位奠基者。

丢番图通过逻辑推导与变换关系,解出含有自然数解的方程。花拉子米则引入了系统的方程变换方法,如移项等。“代数”一词来自阿拉伯语 al-jabr,意为“复原”,这是他用于命名其主要著作中一种方法的词语。

弗朗索瓦·韦达(François Viète)
弗朗索瓦·韦达(François Viète)

直到 16 世纪末,法国数学家弗朗索瓦·韦达引入用字母分别表示已知数和未知数,为代数表达式的形成奠定基础,使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变量的使用使数学家可以用公式表示运算步骤。

19 世纪前,代数主要研究线性方程(即线性代数)和一元多项式方程(即所谓的代数方程)。19 世纪中期起,数学家开始用变量表示非数值的对象(如矩阵、模算术、几何变换等),这些对象也遵循类数的运算规则。

于是,代数结构的概念出现:一个集合、其上的运算、以及这些运算所遵循的规则。该方向发展为现代代数抽象代数,其体系由艾米·诺特等人确立。

某些代数结构在数学中具有基础性意义,并作为代数的子领域独立发展,例如:

  • 群论(Group Theory)
  • 域(Field Theory)
  • 向量空间(Vector Spaces,即线性代数)
  • 环论(Ring Theory)
  • 交换代数(研究交换环与多项式,是代数几何的基础)
  • 同调代数(Homological Algebra)
  • 李代数与李群(Lie Algebra and Lie Groups)
  • 布尔代数(Boolean Algebra,广泛用于计算机逻辑结构)

此外,泛代数(Universal Algebra)与范畴论(Category Theory)研究各种代数结构的共性。范畴论最初是为系统化代数拓扑(Algebraic Topology)中的结构与映射而发展出来的,后来成为研究各种数学结构之间共性的强大工具。

原内容及图片源自维基百科,遵循CC BY-SA 4.0协议。 

原文:en.wikipedia.org/wiki/Mathematics#Areas_of_mathematics 

翻译:【遇见数学】并补充部分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