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写了不少和呼吸有关的文章,其中有多篇提到了颅骶节律。 颅骶节律是颅骶疗法中的关键概念。 
颅是颅骨,骶是骶骨。颅骶节律是颅骨和骶骨之间通过脑脊液流动维持的一种节律,和呼吸、心率一样,都是人体的基本节律。 对脑脊液不太熟悉的读者可通过下面这篇文章跳转阅读。 呼吸如何影响脑脊液流动? 脑脊液对大脑和脊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清除大脑和脊髓中的代谢废物,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电解环境和酸碱平衡。脑脊液还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提供宝贵的必需营养物质,为激素、神经递质、释放因子和其他神经肽的运输提供媒介。 脑脊液由侧脑室和第三、四脑室的脉络丛分泌,沿脑室、脊髓中央管循环,通过颅骨骨缝与骶骨间的筋膜网络形成压力波动,从而形成颅骶系统的节律性运动。 脑脊液流动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驱动的,呼吸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呼吸时膈肌升降直接影响胸腹腔压力,通过筋膜链传递至颅骶系统,调节脑脊液流动速率。 练习共振呼吸,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介绍了一种缓慢深入(每分钟6次)的呼吸方法,被称为共振呼吸,可以增强膈肌的泵送效应,增加颅骶节律,以及在人体的多种节律之间形成共振。 呼吸还会通过迷走神经影响脑干功能,进而调控颅骶节律的中枢发生器。 除了呼吸之外,还有多种机制为脑脊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首先是分泌脑脊液的脉络丛提供的压力(泵1),其次是枕骨的移动(泵2)扩张寰枕关节,最后是骶骨屈伸运动(泵3)引起的筋膜张力变化。 当呼吸和这些泵能够正常运作时,脑脊液可以在颅骶之间顺畅流动,否则可能会在某处出现瘀滞。 对现代人来说,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过量过快的呼吸,糟糕的呼吸模式,僵硬的寰枕关节和骶骨,这些常见的“生活方式病”都直接作用于脑脊液的几大驱动泵。 脑脊液瘀滞,代谢废物无法快速清理,营养物质无法运送到位,相关区域的退行性变化会加速。 在颅骶疗法中,一个典型的操作是治疗师用双手分别托住颅骨和骶骨,配合呼吸,以很轻柔的力量活动这些区域,促进脑脊液流动。 对普通人来说,可以尝试在呼吸练习中加入枕骨和骶骨的运动,实现类似的作用。 ① 呼吸和枕骨 仰卧屈膝,身体放松,把一只手放在枕骨下面。吸气时,伴随腹部扩张,稍稍下沉枕骨。要注意这里的下沉并非寰枕关节的活动,而是枕骨相对于寰椎的移动,可以拓宽关节空间。 当枕骨下沉时,可以体会到颅骨稍稍陷进手中,可以想象要吸气到枕骨下方的手中。 可以采用共振呼吸中的呼吸节奏,吸气呼吸各5s或吸气4s、呼气6s。 ② 呼吸和骶骨 可以继续在仰卧姿势下练习,或改到侧卧姿势,骶骨的运动会更自由。 吸气时,骶骨卷起,也就是骶骨反点头。要注意不是骨盆后倾,而是骶骨相对于髋骨的运动。 不管是枕骨还是骶骨的运动,其幅度都很小,以mm为单位,运动中的感受是非常细微的,可以用手来辅助体会。 在日常工作学习的间隙,可以尝试在坐姿下进行这样的练习,改善脑脊液流动。 - END -
美国体能协会认证体能训练专家(NSCA-CSCS) 研究兴趣涵盖身心整合健康、身心技法、运动康复和体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