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兴州窑观察心得

 新用户5761CeW4 2025-04-03
在参观河北隆化兴州窑的过程中,我对其器物风格、工艺特点以及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的观察心得,尤其聚焦于器物中体现的宋式气韵及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因素。

图片

《兴州窑瓷器展》展厅照片

1. 器物中的宋式美学影子
兴州窑的器物风格明显带有宋式美学的痕迹,(其中束口盏,高足杯,小香炉,葫芦酒瓶这些器物型制在线条以及造型上与龙泉出土南宋时期的器物在型制上有相同的气韵)。
装饰风格:部分器物上的书法、填词、流畅及巧妙的表达体现了制瓷参与者的文化素养。

图片

元白釉葫芦形水注
可能原因:
宋代灭亡后,部分制瓷匠人可能被召集至北方,将宋代的制瓷工艺带到了兴州窑。
文化融合:辽金时期的统治者对宋代文化的欣赏与借鉴,促使兴州窑的发展。
2. 创新与开放的文化氛围
兴州窑的器物,还展现了独特的创新精神。
材料运用:结合当地的高岭土和釉料,兴州窑的瓷器在质地和色泽上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统治者的开放态度:
兴州窑的繁荣可能与当时统治者的开放政策有关。辽金时期的统治者鼓励文化交流与工艺创新,为兴州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 河北兴州窑与河南当阳峪窑的绞胎瓷片可能存在相同时代的特征
绞胎瓷是一种将不同颜色的胎土混合,形成独特纹理的陶瓷工艺,唐代已有出现,宋代更为流行。
 兴州窑的年代可能与当阳峪窑相近,尤其在唐代晚期至宋代,两窑的绞胎瓷工艺可能并行发展。
4. 个人感悟
参观兴州窑让我深刻感受到古代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器物中的宋韵、文人气息以及多元文化融合,不仅展现了工匠的熟练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开放与包容。这些瓷器不仅是实用器物,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保护。
5. 保护与传承建议
加强研究:进一步挖掘兴州窑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尤其是其与宋代陶瓷工艺的关系。
总结
河北兴州窑博物馆旧藏的器物不仅包含了宋式美学影子,还展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精神。

图片

《兴州窑瓷器展》展厅照片 


作者简介:钱宇伟,1985年11月出生于宁波象山,工艺美术师;师承浙江龙泉“浙江老字号——龚三兴青瓷作坊”第四代掌门人 龚益华(浙江省非遗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创办器骨龙泉青瓷工作室 醉心于龙泉窑传统器型和釉水调配,十年磨一剑,凭借自身的天赋与努力,其制作的手工作品迅速的得到广大青瓷爱好者的青睐。  
象山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丽水学院,设计与视觉传达专业,本科毕业。
龙泉龙窑协会会员
龙泉青瓷行业协会会员
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新峰计划后备人才
象山第四批民间文艺优秀人才
《瓷笠》被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宋迹对盏》被遂宁博物馆永久收藏
《大湖小月》被金華市博物館永久收藏等。

背景知识链接:
隆化历史悠久,历代建制完善,北魏于此置安州,辽置北安州,金元置兴州,四代州治即今隆化镇北土城子城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州城位于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地带,交通便利。城址东依蕴藏有石灰、瓷土的浅山,西临能行舟货运的伊逊河,城址周围森林资源丰富,都为瓷器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金元时期当地制瓷业逐步形成、发展起来,成为地方主要经济生产形式之一。
兴州窑区分布较为分散,主窑区在隆化镇北大、小土城子之间鲍家营村一带。小土城子城址为汉代薋县、元代兴安县故城,大土城子城址为北魏安州、辽北安州、金元兴州故城。考古勘探表明鲍家营瓷窑区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150至180米,面积约9万平方米。兴州窑炉为平面马蹄形半焰式馒头窑,窑炉由风道、窑门、火膛、灰室、窑床、烟囱、护窑墙七部分组成。兴州窑以柴草做燃料,没有像同时期燕山以南地区的窑场改用煤做燃料,应该和当地燃煤开采较晚、柴草资源丰富有关。

图片

元白釉双系文字罐


图片

元兴州白釉黑花带鞍瓷马

兴州窑出土瓷器、标本,器类、造型、烧造技术为典型元代特征。烧造器物多为日常用品,少量文玩摆件,不见瓷枕。器物以匣钵单烧、套烧、涩圈叠烧、支圈覆烧等方法烧成。从胎、釉、装饰可分为三个系列,仿磁州窑、钧窑和少量仿建窑,在仿烧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胎体分为红褐、白中偏黄、灰黑几种。釉色有白色、酱色、黑色、釉、茶叶末釉、三彩等。装饰多见两釉、釉下黑绘花、釉下题字、釉上题字、点彩、搅釉、油滴等。

图片

元兴州窑鱼藻纹瓷盆

图片

元代“至正贰年”黄白釉褐花缸

文章来源:钱宇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