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损伤直接扫码咨询呦~ 膝关节弹响,全网都在教大家去训练臀肌或股四头肌、放松髂胫束、阔筋膜张肌,但人体日常动作本质是三维立体的运动,并不是靠单一肌肉发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练完依旧弹响的原因,今天我们就从科学康复的角度,来给大家讲讲。 ![]() ![]() 一、弹响的真相与危险 膝关节弹响的本质是髌骨在错误的轨迹上滑动,与股骨髁产生异常摩擦。微观层面观察,这种撞击多发生在屈膝30-60度范围,这正是上下楼梯、骑自行车时的常用角度。 ![]() 需要警惕的是:第一次弹响出现时,软骨表层已发生微观断裂,但由于软骨缺乏痛觉神经,当我们再次感受到疼痛时,往往已发展到严重的软骨损伤阶段。 ![]() ![]() 二、自我检测方法 仰卧位屈膝30度,用记号笔(见下图)标记髌骨位置和胫骨粗隆最高点,通过目测或直尺来测量两点连线是否成直线,若超过1厘米偏移,提示髌骨运动轨迹异常。 ![]() ![]() ![]() 这类人群往往在特定动作中出现规律性弹响:比如穿裤子单腿站立时、深蹲站起瞬间、久坐后初次站立等场景。 ![]() 三、康复理念迭代 传统肌骨康复聚焦于局部肌肉松解与强化,但现代研究证实:慢性弹响的根源在于错误动作模式形成神经记忆,即使暂时放松紧张肌肉,大脑仍会调用原有的错误程序控制运动。 通过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可以实现神经系统的重新编码。 ![]() 比如下蹲的时候,因为下蹲的运动轨迹是错的,但是大脑已经习惯了一个错误的运动轨迹去蹲,每蹲一下髌骨都会产生外移、撞击,那么这个时候即使去放松肌肉,但大脑依然还在习惯错误的轨迹。 ![]()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直接“教育”大脑和身体,告诉它正确的运动轨迹,也就相当于是做神经肌肉的再教育和再激活,告诉它正确运动轨迹以及学会之后,再去蹲,它就不响了。 ![]() 四、黄金康复动作示范 用弹力带固定足部,保持髋关节外展外旋,缓慢完成屈髋屈膝动作(见下图)。 这个动作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我们的下肢运动模式,来改善膝关节弹响,重点在于全程控制踝关节背屈外翻,感受髋-膝-踝三关节联动。 ![]() ![]() ![]() ![]() 每组8-10次,每日2组。大家切记质量优于数量。 小结:我们的运动、康复训练不在于某一块儿肌肉多强大,而是在于我们的大脑如何去支配身体、去完成正确的动作。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大家有任何关于膝关节弹响或不适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