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配方来源于中国药典、古今经典名方及中国目前已有批准文号的中成药。以其命名的科学性、组方的合理性、临床疗效的确切性、使用时的安全性等项为遴选标准,筛选出15种防治咽喉疾病的中成药。本文内容丰富,科学性与实用性强。可供各级医疗机构医生临床用药参考,也是家庭保健自选中成药的良友,药材经营部门和医院药房采购经销的参谋,生产厂家交流信息的桥梁,中药店从业人员交流学习的参考资料。 咽喉疾病是指发生在咽喉部位的疾病,包括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症状可能包括咽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这些疾病可能由病毒、细菌、过敏、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例如,急性咽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而慢性咽炎可能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咽喉疾病的治疗方法因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一般来说,轻度症状可以通过休息、多喝水、避免刺激性食物等方法缓解。对于更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炎药或其他药物来治疗。 在预防咽喉疾病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非常重要。避免吸烟和酗酒,减少暴露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以及定期锻炼和保持充足的睡眠,都有助于降低患咽喉疾病的风险。 下面介绍20种防治咽喉疾病的中成药在临床上的运用,供选药用药时参考: 1、利咽颗粒 【药物组成】黄芩、西青果、桔梗、竹茹、胖大海、橘红、枳壳、桑叶、香附(醋制)、紫苏子、紫苏梗、沉香、薄荷脑。 【剂型】本品为黄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 【规格】每袋装15g。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3次。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利咽,宽胸润喉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发干、声音嘶哑;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常用有保护声带作用。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2、冬凌草片 【药物组成】冬凌草。 【剂型】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绿棕色至绿褐色或棕色至棕褐色;味苦。 【规格】每片重0.2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片, 一 日3次。 【功用主治】清热消肿。用于慢性扁桃体炎,咽炎,喉炎,口腔炎。 【注意事项】用于咽炎、扁桃体炎之轻症,凡体温高、扁桃体化脓者慎用。 3、一清颗粒 【药物组成】黄连、大黄、黄芩。 【剂型】本品为黄褐色的颗粒;味微甜、苦。 【规格】每袋装7 . 5克。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7.5克, 一 日3~4次。 【功用主治】清热泻火解毒。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服用滋补性中药;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且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出现腹泻时可酌情减量。 4、复方草珊瑚含片 【药物组成】肿节风浸膏、薄荷脑、薄荷素油。 【剂型】本品为粉红色至棕红色的片,或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粉红色至棕红色;气香,味甜、清凉。 【规格】每片重(1)0.44g;(2)1.0g。 【用法用量】含服。一次2片〔规格(1)〕或一次1片〔规格(2)〕,每隔2小时1次,一日6次。 【功能主治】具有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喉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喉痹,症见咽喉肿痛、声哑失音;急性咽喉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5、六神丸 【药物组成】牛黄、麝香、冰片、蟾酥、珍珠、雄黄 【剂型】本品为黑色的小水丸;味苦、麻辣。 【规格】每1000粒重3.125g。 【用法用量】(1)口服。一日3次,温开水吞服:一岁每次服1粒,二岁每次服2粒,三岁每次服3-4粒,四岁至八岁每次服5-6粒,九岁至十岁每次服8-9粒,成年每次服10粒。 (2)外用。外敷在皮肤红肿处,取丸十数粒,用冷开水或米醋少许,盛食匙中化散,数搽四周,每日数次常保潮润,直至肿退为止。如红肿已将出脓或已穿烂,切勿再敷。 【功能主治】具有消肿解毒,止痛退热,镇惊安神的功效。用于喉风喉痹、喉痛、双单乳蛾等咽喉诸症,疔毒、痈疮、小儿急热惊风及一般红肿热痛等症。 【注意事项】新生儿、孕妇、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6、金嗓子喉片 【药物组成】薄荷脑、金银花、西青果、桉油、石斛、罗汉果、橘红、八角茴香油。 【剂型】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半透明扁圆片;气特异,味甜、有凉喉感。 【规格】每片重2g。 【用法用量】含服,一次1片,一日6次。 【功能主治】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芳香辟秽的功效。适用于改善急性咽炎所致的咽喉肿痛,干燥灼热,声音嘶哑。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药。 7、蒲地蓝消炎片 【药物组成】蒲公英、黄芩、苦地丁、板蓝根。 【剂型】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片后,显棕褐色;味微苦。 【规格】(1)每片重0.3g;(2)每片重0.24g;(3)每片重0.24g。 【用法用量】本品规格不同,用法用量可能不同。 口服。一次5-8片(片重0.3g),或一次3-4片(片重0.6g),一日4次,小儿酌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功效。用于疖肿、咽炎、扁桃腺炎。 【注意事项】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 8、蓝芩口服液 【药物组成】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 【剂型】本品为棕红色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规格】每支装10ml(相当于原药材21.2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用于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药。 9、银黄含化片 【药物组成】金银花提取物(以绿原酸计)、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 【剂型】本品为淡黄棕色至棕色的片;味甜、微苦。 【规格】每包装24片。 【用法用量】含化,一次1-2片,一日6-8次。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事项】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 10、黄氏响声丸 【药物组成】薄荷、浙贝母、连翘、蝉蜕、胖大海、酒大黄、川芎、儿茶、桔梗、诃子肉、甘草、薄荷脑。 【剂型】本品为糖衣浓缩水丸,除去包衣后显褐色或棕褐色;味苦、清凉。 【规格】(1)炭衣丸:每丸重0.1g;(2)炭衣丸:每丸重0.133g;(3)糖衣丸:每瓶装400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规格(1)〕或一次6丸〔规格(2)〕或一次20丸〔规格(3)〕,一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 【功能主治】具有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的功效。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 【注意事项】声哑、咽喉痛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心悸、胸闷、咳嗽气喘、痰中带血等,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11、清咽滴丸 【药物组成】薄荷脑、青黛、冰片、诃子、甘草、人工牛黄。 【剂型】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滴丸;味微苦涩,气辛凉。 【规格】每丸重20mg。 【用法用量】含服,一次4-6丸,一日3次。 【功能主治】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的功效。用于风热喉痹,咽痛,咽干,口渴;或微恶风,发热,咽部红肿,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12、健民咽喉片 【药物组成】玄参、麦冬、蝉蜕、诃子、桔梗、板蓝根、胖大海、地黄、西青果、甜叶菊、甘草、薄荷油。 【剂型】本品为黄褐色的片或糖衣片、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气香,味甜或酸甜,具清凉感。 【规格】(1)每片相当于饮片0.195g;(2)每片相当于饮片0.292g。 【用法用量】含服。一次2-4片〔规格(1)〕或2片〔规格(2)〕,每隔1小时1次。 【功能主治】具有清利咽喉,养阴生津,解毒泻火的功效。用于热盛津伤、热毒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失音及上呼吸道炎症。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13、金嗓清音丸 【药物组成】生地黄、玄参、川贝母、胖大海、薏苡仁、牡丹皮、薄荷、木蝴蝶等。 【剂型】本品为棕黄色的水蜜丸;气微,味淡、微苦。 【规格】水蜜丸每丸重0. 1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0~120丸, 一 日2次。 【功用主治】养阴清肺,化痰利咽。用于阴虚肺热而致的咽喉肿痛,慢性咽炎、喉炎。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不适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咽喉痛、声音嘶哑者。 14、西瓜霜润喉片 【药物组成】西瓜霜、冰片、薄荷素油、薄荷脑。 【剂型】本品为淡红色的片;气芳香,味甜而辛凉。 【规格】每片重0.6克。 【用法用量】含服,每小时含化2~4片。 【功用主治】清音利咽,消肿止痛。用于防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喉痹,喉痈,喉蛾,口糜,口舌生疮,牙痈;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口腔炎,牙龈肿 痛等病。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且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扁桃体有化脓者应去医院就诊。 15、喉疾灵胶囊 【药物组成】牛黄(人工牛黄)、板蓝根、山豆根、桔梗、诃子、了哥王、天花粉、连翘、冰片、珍珠层粉、广东土牛膝、 猪牙皂。 【剂型】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苦。 【规格】每粒装0.2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 一 日3次。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脾虚大便溏者慎用;属风寒感冒咽痛者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扁桃体有化脓及全身高热者应去医院就诊。 16、喉咽清口服液 【药物组成】土牛膝、马兰草、车前草、天名精。 【剂型】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甜、微苦,具清凉感。 【规格】每支1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毫升, 一 日3次;小儿酌减或 遵医嘱。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于肺胃实热所致的咽部肿痛、发热、口渴、便秘,以及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且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7、利咽解毒颗粒 【药物组成】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山楂、桔梗、大青叶、僵蚕、玄参、黄芩、地黄、天花粉、大黄、浙贝母、麦冬。 【剂型】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苦 (无糖型)。 【规格】每袋装20克。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 一 日3~4次。 【功用主治】清肺利咽,解毒退热。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风热乳蛾,风热喉痹,作腮,伴有咽痛、咽干、喉核红肿、发热恶寒等症;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凡声嘶、咽痛初起,兼见恶寒发热、鼻流清涕等外感风寒者忌用;本药宜饭后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18、金莲花片 【药物组成】金莲花。 【剂型】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规格】每片重0.5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 一 日3次。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金莲花金黄璀璨,口感清爽,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养阴清热和消火杀菌的作用,长期饮用可清咽润喉、提神醒脑、清食去腻,使人精神振作、嗓音清亮。其对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和声音嘶哑者有消炎、预防和治疗作用,对从事播音、声乐、教育和通讯等语音职业者有特殊的保健治疗作用。 19、金参润喉合剂 【药物组成】玄参、地黄、金银花、连翘、桔梗、射干、板蓝根、甘草、冰片、蜂蜜。 【剂型】本品为深棕色液体,有特异清凉味,有少量易摇匀的沉淀。 【规格】每瓶装1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毫升,一 日4次。 【功用主治】养阴生津,清热解毒,消痰散结,利咽止痛。用于咽喉痛、咽痒、异物感,以及慢性咽炎见上述症状者。 【注意事项】忌辛辣、鱼腥食物。 20、万通炎康片 【药物组成】苦玄参、肿节风。 【剂型】本品为薄膜衣片或糖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棕色至棕色;味苦。 【规格】薄膜衣大片每片重0.35克;薄膜衣小片每片重0.24 克。糖衣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1克。 【用法用量】口服,薄膜衣片:小片一次3片,重症一次4 片,一日3次;大片一次2片,重症一次3片, 一 日3 次;糖衣片:一次6片,重症一次9片,一日3次;小儿 酌减。 【功用主治】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咽部红肿,牙龈红肿,疮疡肿痛;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疮疖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脾气虚寒证见有大便溏者慎用;扁桃体化脓及全身高热者应去医院就诊。 限于篇幅,用于防治咽喉疾病的中成药较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药物组成、方义分析、临床运用、制剂与规格、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配方来源等详细内容请阅读药品说明书。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用药讲究个体差异,自行购药服用存在风险,处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人自身症状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以上药物介绍仅供参考,具体使用需遵医嘱,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在使用过程中,药品包装上有非处方药OTC标识的药品,患者可根据需要,自行选购,按药品说明书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