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却没事?谁才是幽门螺旋杆菌致病的幕后推手?

 菌情观察室 2025-01-27 发布于北京

我们的肠道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与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不仅影响肠胃,还牵动着其它内脏器官的健康过去,人们总认为胃里是无菌的,因为里的酸性很强、黏液层很厚,胃还在不断蠕动和排空,好像不适合微生物生存。然而,众所周知,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这个恶劣的环境里安家落户。它有个特别的本领,能产生一种叫做脲酶的酶,可以将尿素水解成氨和二氧化碳,这样可以中和部分胃酸,让它能在胃里存活下来。此外,它还有鞭毛,允许幽门螺旋杆菌穿过厚厚的黏液层,附着到胃上皮细胞上。

一旦幽门螺旋杆菌在胃里定居下来,就可能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特别是那种含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它们要比不含有这种基因的菌株更加凶猛。这个基因编码CagA蛋白通过一种特殊的分泌系统——IV型分泌系统(T4SS)进行分泌并注入胃上皮细胞,它们进入宿主细胞后,可诱导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高表达,特别是IL-8,引起细胞炎症。一旦CagA转移到细胞内,就会捣乱细胞内的一些重要机制,导致细胞发生癌变。除了CagA,幽门螺旋杆菌还有一个叫做空泡细胞毒素(VacA)的毒力因子,它可以触发细胞空泡化、凋亡,并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对细胞造成各种伤害

虽然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决定因素CagAVacA在感染过程中最能捣乱,对细胞的改变和损伤最为显著,但其实它还有很多其它“小工具”,比如脂多糖(LPS)、腺苷二磷酸庚糖、肽聚糖(PGN)、胆固醇糖苷、中性粒细胞活化蛋白NapA)、γ-谷酰基转移酶(GGT)、脲酶、丝氨酸蛋白酶HtrA和一系列黏附蛋白等等,它们都在帮助幽门螺旋杆菌在胃内定植、附、存活和造成慢性感染。特别是那个丝氨酸蛋白酶HtrA,它就像一把小剪刀,能够剪断细胞间的连接蛋白,破坏上皮细胞层,这样幽门螺旋杆菌就能悄悄溜到细胞更深层的地方,然后更容易地把CagA这个“坏东西”打进细胞里。

据估计,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但奇怪的是并不是每个感染的人都会出现病理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炎症反应。虽然现在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幽门螺杆菌是如何导致严重疾病的,但这种细菌可能会破坏我们的DNA,造成损伤,这似乎是引发严重疾病的关键因素。

部菌似乎也可以影响幽门螺杆菌的行为,比如它们在胃里的定植、生长、慢性感染和病机制。有趣的是乳杆菌这样的益生菌也可以在胃组织中定植和存活,它们还对病原体具有拮抗作用包括幽门螺旋杆菌研究发现,益生菌在减少抗生素治疗的副作用、强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和减少细胞损伤方面真的很有用有的益生菌菌株甚至可以直接减少幽门螺杆菌定植,降低相关疾病的风险,以及缓解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致病的主要因素

幽门螺杆菌是个狡猾的家伙,它能在我们的胃里捣不少乱,当它悄悄溜进胃里,我们的身体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会立刻发起免疫反应,试图把它赶出去,但这往往会引发炎症,让我们的胃壁细胞产生更多胃酸胃组织也可能因此而受到损伤,慢慢萎缩,从而引起各种病理。及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通常在胃部长期定居下来,导致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会让胃的情况越来越糟,导致胃萎缩、化生,最终形成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胃酸产生增加,还导致十二指肠溃疡,而胃萎缩主要与消化性溃疡癌的发有关。

幽门螺旋杆菌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麻烦,主要得益于它身上的两个“秘密武器”——CagAVacA蛋白。CagA蛋白和LPS代谢物二磷酸腺苷庚糖能一起溜进胃细胞里,启动炎症的“开关”。此外,它们还会和身体里的其它分子“联手”,让炎症信号变得更加强烈。VacA也很厉害,它会在宿主上皮细胞内排列形成膜通道引起胃上皮细胞空泡化以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细胞死亡炎症,从而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癌。

 

除了这两个“秘密武器”,幽门螺杆菌还有其它手段来加剧炎症,比如LPS及其代谢物二磷酸腺苷庚糖,它们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激活炎症当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会引起严重的疾病,还与宿主遗传、胃肠道菌群以及我们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密切相关

你知道吗?幽门螺旋杆菌和人类可是“老朋友”了,自人类起源以来,幽门螺杆菌就与人类宿主共同进化,至少持续了10万年甚至更久。幽门螺杆菌随着人类种群的繁衍不断多样化,现存的菌株分为8个主要细菌群,它们是根据其主要地理来源命名的:

1、hpAfrica1:非洲1群,代表非洲大陆上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2、hpAfrica2:非洲2群,也代表非洲大陆上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3、hpNEAfrica:代表非洲东北部地区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4、hpEurope:代表欧洲大陆上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5、hpEastAsia:代表东亚地区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6、hpAsia2:代表亚洲其它地区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7、hpNorthAsia:代表亚洲北部地区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8、hpSahul:代表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及其周边岛屿的地理区域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不同幽门螺杆菌菌株在CagA蛋白中表现出很多不同变化,特别是在一段谷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的重复序列中,即所谓的EPIYA基序,它们有四不同的基序分别叫做EPIYA-ABCD分离自东亚的菌株(hpEastAsia)表达具有EPIYA-ABD基序的CagA,而来自西方国家的菌株则含有EPIYA-ABC基序。

在东亚国家,几乎所有幽门螺杆菌分离株都一个叫做cag致病岛的特殊基因片段,但在西方国家,约40%的菌株不含该基因片段如果幽门螺旋杆菌带有这一基因片段,那它通常还会带着具有细胞毒性vacA s1/m1s1/m2等位基因。相比之下,如果没有这一基因片段,那它通常就只表达比较温和无毒的VacA s2/m2等位基因,在s2信号肽区有一段亲水性氨基酸,可以阻止它们在宿主细胞膜上,减少对细胞的伤害。因此,那些没有cag致病岛,只有vacA s2/m2基因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它们与相处起来还算友好,不太会惹麻烦;是,如果既有cag致病岛,又有vacA s1/m1基因,那么它们对胃可就不那么客气了,可能增加胃病发风险这可能也是东亚国家的胃癌发病率最高,而非洲国家的胃癌发病率相对较低的原因

磷酸化的CagA蛋白还会与人体内的其它一些蛋白质手拉手,改变胃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这种手拉手的行为还会改变细胞骨架类型,并增加促炎细胞因子(IL-8分泌。简单来说,在宿主胃上皮细胞内,CagA蛋白就是个坏家伙,会激活一些可能导致癌症的信号通路。它不仅会引发炎症,还会改变细胞形状和极性,更重要的是,它还能阻止细胞正常死亡,这样一来,有问题的细胞越来越多,可能导致感染组织发生癌症和溃疡。

 

另一方面,VacA蛋白有点特别,它会调节细胞工作方式,刺激细胞凋亡,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磷酸化的CagA蛋白就像给VacA设了个路障,不让它顺利到达细胞内的目的地,而非磷酸化的CagA蛋白则会直接减轻VacA对线粒体的有害影响,而不阻碍在细胞内的运动。

除了cag致病岛vacA s1/m1等位基因外,幽门螺旋杆菌还有一个叫做丝氨酸蛋白酶基因htrA“家伙”,它的三个单核苷酸多肽与严重疾病风险相关,特别是胃癌。其中一个单核苷酸多肽——TCA/TTA多态性,会导致蛋白质第171位的氨基酸从丝氨酸变成亮氨酸。这样的变化会增加HtrA三聚体的结构稳定性,增强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就像一把更锋利的“剪刀”,可以剪断上皮细胞间连接蛋白,比如E-cadherinoccludinclaudin-8,破坏上皮屏障。E-cadherin被剪断会使E-cadherin/β-catenin复合物释放出β-catenin,导致其在细胞核中积累,促使细胞增殖。同时,含有这一核苷酸多肽性幽门螺旋杆菌菌株还会进一步增强CagA蛋白进入宿主上皮细胞,引起更严重的炎症,导致宿主染色体的双链断裂。所有这些影响加在一起,就让胃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所以,幽门螺旋杆菌里的CagAVacAHtrA这些“坏家伙”的相互配合,决定了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能不能存活,能待多久,以及会不会让我们生病。它们还会影响炎症信号、细胞极性和完整性,最终减少微生物的定植和种群多样性。

胃部菌群

据估计,居住在胃肠道的微生物数量远远超过人体自身细胞总数。科学家们通过一个叫做“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研究,已经鉴定出来自12个不同细菌门的2000细菌物种。在肠道中,最常见的菌门有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梭菌门、疣微菌门、拟杆菌门等,其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成人肠道中占比最多加起来差不多有90%

这些微生物在肠道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来说,微生物多样性越高,我们的身体就越健康,即使有些微生物数量减少了,其它微生物也能顶上,继续发挥作用,确保我们的代谢功能不会受到影响。与儿童相比,成人的微生物群多样性较高,不过到了老年或者由于炎症,微生物多样性就会减少。

胃肠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取决于宿主具体胃肠道部位以及pH、胆汁酸、消化酶、免疫球蛋白A、抗菌肽、miRNA和其它肠道/环境因素。正常情况下,部菌群与宿主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乳菌属的某些成员,格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它们也能存在于我们的,对维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科学家们利用一种叫做16S rRNA测序的技术,研究了健康的胃菌群,他们发现,除了乳杆菌属,还有很多其它种类的微生物住在胃里,比如链球菌、普雷沃氏菌、韦荣球孪生球菌属、奈瑟、梭、假单胞菌属等。这种细菌在胃里可不是白住的,它们有着很重要的工作要做,例如,链球菌属的一些成员,比如唾液链球菌和缓症链球菌,它们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另外,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鼠中,梭菌属细菌的存在干扰CD4+ T细胞向胃膜的募集,因此,胃部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会影响我们是否会得胃炎。一些梭菌属细菌,如果在胃里的数量太多,可能会幽门螺杆菌感染变得更糟糕,导致全胃胃炎、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的发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未感染的人的部菌群,发现它们确实有所不同

总之,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到底哪些微生物能真正帮助我们减少胃里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现在还不清楚。所以,科学家们还需要继续研究,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胃部菌群的秘密。

幽门螺杆菌定植如何影响部菌群?

每个人的部菌群组成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因人、、因种族而异,并饮食习惯、宿主遗传、健康状况、年龄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比于那些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幽门螺杆菌阴性的人胃部菌群通常更为复杂和多样。

幽门螺杆菌一旦在胃里“安家”胃部菌群就多样性会降低,主要以变形菌门为主,这可能引发慢性胃炎的发生随着病情的恶化,从肠化生到胃腺癌,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大大减少,而其属的细菌则趁机增加。有趣的是,在疾病后期,由于分泌胃的胃壁细胞数量减少,常常伴随着胃pH值的变化,这使得来自口腔和肠道细菌能在胃部定植和存活,从而加剧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菌群

通过细菌培养的方法科学家们在健康志愿者的胃中发现了梭菌属乳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细菌,但目前胃中80%的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比如纤毛菌属希瓦氏菌属毛螺菌科卟啉单胞菌属,这些微生物是科学家们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发现的。在人,幽门螺杆菌与多种微生物共存,它们之间会相互影响如分泌具有促炎作用并可能引起酸中毒的抗菌肽。在体外实验中,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可以被一些乳杆菌菌株打败,比如约氏乳杆菌、鼠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等科学家们从胃液中分离出的一株罗伊氏乳杆菌,它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抗菌作用,在胃的酸性环境中有效抑制其生长

某些不利条件下,链球菌的存在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过程中的“坏伙伴”。幽门螺杆菌的存在能够在细菌产物的帮助下诱导促癌炎症信号传导。与胃炎患者相比,变患者的胃里假单胞菌属细菌更多另外无论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都发现了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身影。此外,科学家们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胃样本中还发现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定植,这可能加剧慢性和急性感染。相比之下,缓症链球菌作为一种共生细菌,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还能让它的形态由螺旋变为球形。

 

健康的部菌群具有多种抗菌和益生菌特性,这些特性可能因治疗胃病而丧失,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期间,胃部的有益也会发生变化。不仅如此,幽门螺杆菌导致胃酸过少和高胃素血症通过改变大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普雷沃氏菌和阿克曼氏菌的丰度来影响大肠群。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胃里可能还有它我们还没有发现的细菌,不仅有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存,可能促进慢性胃病的发

部菌如何影响幽门螺杆菌引发的炎症

我们的里居住着一些有益微生物,它们能够帮忙打造一个健康的胃环境,同时还能跟幽门螺杆菌这样的坏细菌作斗争。一旦幽门螺杆菌在胃膜中安营扎寨身体就会启动免疫反应,把各种免疫细胞派到感染的地方去,这样一来,胃里面就会发炎。这些免疫反应在对抗坏细菌的同时,也可能误伤好细菌,从而可能对正常的胃部菌产生有害影响,导致菌群失调。因此,幽门螺杆菌这个坏家伙,真的会给胃免疫系统带来了不少麻烦

菌群中可体外培养的主要有丙酸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四个细菌属。对消化不良儿童来说,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相比,那些被感染的儿童的微生物多样性某明显减少。具体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在6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梭菌门、芽单胞菌门门疣微菌门)和8细菌属(无色小杆菌属、德沃斯氏菌属、盐单胞菌属、分枝杆菌、假单胞菌、沙雷氏菌、鞘氨醇盒菌和寡养单胞菌)上的多样性和丰度显著降低。

儿童和成人的胃部菌群看起来似乎差不多,但与成人相比,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的群更多样化,厚壁菌门的丰度更小,幽门螺杆菌以外的变形菌门细菌和其它分类群的丰度更高。当胃里幽门螺杆菌的数量增多时,微生物多样性就会减少,因为幽门螺杆菌多了会挤占其它微生物的生存空间,降低微生物的多样性。

儿童中,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他们身体里的CD4+ T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两种免疫细胞会变得更多,就像身体在加强防御,准备战斗一样。同时,胃中一些重要的信号分子,比如FOXP3TGFB1IL10IL17mRNA表达也会增加,这可能是因为身体在尝试调节免疫反应或对抗感染

另外,有一种叫做痤疮丙酸杆菌机会致病菌,它为主的淋巴细胞性胃炎的发生有关。当这种细菌在胃里过度生长时,可能会激活身体里的自然杀伤细胞组2成员D系统和促炎细胞因子IL-15,从而导致胃黏膜的炎症反应。然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下调自然杀伤细胞组2成员D系统IL-15的表达。因此,痤疮丙酸杆菌引发的胃体为主的淋巴细胞性胃炎,可能有助于预防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癌,不过,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有个叫做半乳糖凝集素-3的东西,它能够帮助调节口腔内Th17免疫细胞的分化和维持口腔菌群平衡,预防膜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胃上皮中半乳糖凝集素-3表达就会增多,试图对抗它

I幽门螺菌株是导致胃部菌群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感染的是表达dupA基因的幽门螺杆菌菌株,那么发生糜烂性胃炎的风险就会比得胃癌要高而且链球菌和普雷沃氏菌属这类细菌消失的风险也更高。

有趣的是,当科学家们用同样的幽门螺旋杆菌去感染来自Taconic SciencesTac)和Jackson LaboratoryJax)两家不同实验动物公司的相同遗传背景的小鼠,这些小鼠竟然会表现出不同的定植密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反应。与Jax小鼠相比,Tac小鼠胃膜化生和Th1免疫应答相关的IgG2c水平更高;因此,Jax小鼠的幽门螺杆菌定植量高。这两家小鼠胃和结肠存在差异。然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后,Jax小鼠的胃和结肠都发生了变化Tac小鼠只有结肠发生了改变

一些有益的菌群可以帮助我们对抗幽门螺旋杆菌,它们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诱导的NF-κB信号触发的基因表达,特别是IL-8的表达,就像个小卫士一样,减轻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症状。

因此,胃肠道菌群可能影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的胃部病理和免疫反应。如果部菌群失调幽门螺杆菌可能就更容易在我们的胃里定植和存活。如果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菌群可能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与胃生理学的改变有关,包括先天免疫反应的改变、胃酸减少,甚至吸收营养的方式也能会有所变化总之,幽门螺杆菌这家伙一来,胃部菌群就会大乱,会导致胃部菌α-多样性的剧烈变化,从而导致菌群失调,还会让pH值升高以及有利于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的宿主免疫反应。

部菌如何影响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发病机制

微生物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刺激炎症、增加细胞增殖、打乱干细胞的正常工作和产生各种代谢物,来帮助癌症的形成和维持。

说到胃癌,幽门螺旋杆菌绝对是个臭名昭著的“坏角色”,它是胃癌中最重要的细菌致癌物之一,但奇怪的是,有时候即使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还是有可能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部菌群的失调可能是胃癌继续出现的新“幕后黑手”。

 

具体来说在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后,患者的胃部菌群组成会形成三种不同类型,其中富含梭杆菌属和奈瑟菌属的胃部菌群失调与胃癌发生率显著升高有很大关系。梭杆菌属细菌的代谢物具有基因毒性,这些细菌的存在会让身体发炎,增加肿瘤突变。

胃癌进展过程中,胃里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会发生不少变化,大约有40个分类单位的丰度不同主要细菌属有双歧杆菌、链球菌毛菌、梭杆菌、普雷沃菌、放线、月形单胞菌属、乳杆菌韦荣球菌属戴阿利斯特菌属毛螺菌属胃单胞菌属梭菌属。幽门螺杆菌不仅自己搞破坏,还会大量改变胃所有有益菌群的特性。随着胃癌的进展,幽门螺杆菌数量反而会减少这时候,雷沃氏菌、链球菌无色小杆菌属、柠檬酸杆菌、梭菌、红球菌属和叶杆菌细菌会大量出现在胃里它们之所以能进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胃癌让产生胃酸的壁细胞受到损害,胃里的酸度降低了,也就是pH值升高了

相比之下,那些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他们的胃里则更多地出现了戴阿利斯特属、栖沼泽杆菌属、链球菌属密螺旋体属嗜血杆菌属和放线菌门的细菌。与那些没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相比,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胃中SaccharibacteriaTM7)细菌会更多。在属水平上,双歧杆菌和拟杆菌门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里面要比没感染的人少

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胃癌的头号嫌疑人;此外,除幽门螺杆菌以外的其它菌群主要发生在癌变的最后阶段。慢性胃炎、癌前病变和胃癌患者的胃部菌群组成各不相同。一些研究报告说,如果胃肠道下部很多双歧杆菌的个体,他们往往可以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带来大麻烦。通常,这些个体不会发生胃癌消化性溃疡

与胃正常区域相比,链球菌细菌在胃肿瘤区域出现频繁。当胃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时,链球菌韦荣球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属经常跟着出现。牛链球菌与结肠癌有关,这种细菌的抗原能让小鼠癌。幽门螺杆菌CagA和牛链球菌细胞壁抗原,可让身体里那些与癌症有关的炎症变得更厉害IL-8、前列腺素E2 PGE2)和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会增加

因此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可能会和幽门螺杆菌联手,加剧身体里的炎症反应,在胃癌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部菌如何影响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定植的个体,在一生中得消化性溃疡概率约为十分之一。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90%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直接相关。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关系很紧密,而幽门螺杆菌以外的其它细菌对慢性胃炎的影响,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发生消化性溃疡时乳杆菌和柔嫩梭菌等有益菌群在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下受到抑制,而且它们在溃疡患者中的分布和再定植可能受到性别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他们的菌群与那些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比起来,有很大差异。在消化性溃疡的发过程中,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幽门螺杆菌就会成为长期在身体里的“不速之客”。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还有其它一些细菌,比如链球菌、奈瑟氏菌罗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它们就像幽门螺旋杆菌的“小跟班”,可促进和加重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发IgG大量涌入胃上皮,导致上皮屏障变得不稳定,使得胃酸渗漏到更深的组织层,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的进展。有报道称,那些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他们的溃疡往往比没有感染这种细菌的人要严重得多其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几率是没有这种细菌的人6-10倍。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通常包括吃点酸阻滞剂来减少胃酸和吃点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此外,一些益生菌可能对付幽门螺杆菌有一套,能抑制它们的活动,因此可能是打败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消化性溃疡好帮手

益生菌如何大战幽门螺旋杆菌?

一些实验证明,有些益生菌,比如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它们就像幽门螺旋杆菌的“天敌”,可以在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并杀死。这些被测试的菌株对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此外,在实验室条件下,嗜酸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对幽门螺杆菌的生长也具有抑制作用,它们可以幽门螺杆菌附着到胃上皮细胞上,这样幽门螺旋杆菌就很难在胃里捣乱了。嗜酸乳杆菌还有一个特别的本领,可以刺激巨噬细胞产生干扰素IFNγ从而帮助调节免疫反应,保护机体免受幽门螺杆菌感染。

给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小鼠口服灌胃发酵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或这些菌株的混合物,可以降低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表达,从而降低胃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此外,这些乳酸菌恢复幽门螺杆菌感染期间通常减少的对身体很重要的免疫相关脂肪酸的数量。

还有一种益生菌特别有趣那就是植物乳杆菌这位“勇士”,它可以抑制胃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更神奇的是,植物乳杆菌还能让一个叫做AKT的“指挥官”基因不那么嚣张这个基因可是负责控制细胞增殖和其反应的关键基因植物乳杆菌的存在,可以导致细胞凋亡,并且让身体里的TLR4PTENBax基因更加活跃,一起对抗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期间,格氏乳杆菌可以通过降低胃细胞中β-catenin、整合素-α5β1IL-8的表达,是另一种有效的减少幽门螺杆菌介导的炎症的益生菌。唾液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也很厉害,可以找回那些因幽门螺杆菌减少的能够帮助减少炎症的细菌朋友。这些乳酸菌还可以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胞中的促炎信号,包括NF-κBTNFIL-17,让炎症不那么嚣张

古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可以调节肠道群,减轻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VacACagA的有害影响,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炎症也能得到缓解布拉酵母菌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可以去除十二指肠上皮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残基,而这正是幽门螺杆菌的结合位点,这样一来,就可以阻止幽门螺杆菌细胞上,让它难以作恶

显然,乳酸菌可有效延缓幽门螺杆菌生长,降低其脲酶活性,阻碍其鞭毛介导的运动,并可通过降低其诱导胃上皮细胞分泌IL-8的能力来减轻炎症。保加利亚乳杆菌可以产生细菌素样抑制物质,对付幽门螺杆菌,效果杠杠的还有唾液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它们可通过阻断NF-κBMAPK信号通路,让IL-8的表达和分泌减少

众多临床试验确定益生菌在预防或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相关疾病方面的功效。一项研究对包含534个随机临床试验的28项荟萃分析进行了总结发现补充益生菌不仅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而且副作用更小。

总之,幽门螺杆菌这家伙一来,胃部菌群就会大乱,会导致胃部菌α-多样性的剧烈变化,从而导致菌群失调,还会让pH值升高以及有利于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的宿主免疫反应。不过,好消息是,有些益生菌,特别是乳酸,能够帮助我们缓解这些不好的影响,部分减轻胃部不适

总结

胃肠道是身体里一个超级大的微生物栖息地,里面生活着万亿计的微生物,其数量远远超过人类宿主自身细胞的数量其中,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大家熟知胃部病原体,这种细会在我们的胃里捣蛋,引起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在世界上超过一半人的胃里安家,但并不是每个感染的人都会出现病理状况,菌株类型和胃部菌群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里的CagAVacAHtrA这些“坏家伙”当然很重要,但是这些还不够,还得看我们的身体和其因素怎么配合它。就像一场戏,幽门螺旋杆菌是那个演员,但要不要让它唱主角,还得看我们的身体环境和胃部菌群是不是给它提供“舞台

部菌可以影响幽门螺杆菌的行为,比如它们在胃里的定植、生长、慢性感染和病机制。为了自身的生存,幽门螺旋杆菌会捣乱原本好好的胃肠道菌群,从而导致菌群失调,这样一来,它就更容易捣蛋,引起各种毛病了。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可能会和幽门螺杆菌狼狈为奸,一起加剧身体里的炎症反应,给胃带来更多的麻烦也有一些有益的菌群,它们就像小卫士一样,可以帮助对抗幽门螺旋杆菌减轻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症状。

因此,胃肠道菌群对幽门螺旋杆菌捣蛋后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可能影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的胃部病理和免疫反应。要是部菌群失调幽门螺杆菌就更容易在我们的胃里安营扎寨如果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菌可能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还会影响胃生理学,包括先天免疫反应的改变、胃酸减少,甚至吸收营养的方式都可能受到影响

好消息是,某些益生菌可以帮助对付幽门螺旋杆菌,它们可以直接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还可以通过增强根除治疗的疗效、降低胃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帮助恢复幽门螺杆菌根除后的胃部菌和找回那些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减少的能够帮助减少炎症的细菌朋友,来减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些不良反应,这样我们也能少受点罪,胃也能更健康啦!总而言之,保护好胃部菌群的平衡真的很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