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北) 2025.04 超然台,位于古密州(今山东诸城),为北宋熙宁八年(1075) 苏轼任该地太守时所建。当时诸城西北墙上有“废台”,东坡先生“增葺之”而成,“日与其僚,览其山川而乐之。”其弟苏辙则依据《 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文意,命名曰“超然”,成就千古名胜。 
有人评曰:“若无子由明兄意,神州那得超然台。优游物外迪心智,诸城至今寻旧台”。苏轼政务之余,或远眺名胜古迹,或登台抚琴抒发情怀。 《忆江南·超然台作 》是以寒食节为背景的一首文作。时值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莅临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整首词的大意是: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半满的春水粼粼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这首词描述了春日景象和感情思绪的起伏变化。写到寒食节,既是为点明时令、营造特定意境,更是借寒食节前后特有的物候与习俗,寄托羁旅思乡、人生漂泊的复杂情感,也暗含了对超然境界的追寻。 
(网络配图) 虽然词中“酒醒却咨嗟”略有孤寂感,但“休对故人思故国”一句却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这应该是作者更想表达的情怀。 寒食清明今同是,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首《忆江南·超然台作》,东坡先生应时应景而作。虽历千年,至今仍然可读。 2025、4、于歙县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