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至圣
湖南的春节很特别,从腊月二十四就拉开了序幕。
腊月二十四,我和妈妈、哥哥带着鸡、鸭、鱼,兴致勃勃地前往外婆家过小年。在湖南,过小年意味着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还得带上大鱼大肉孝敬父母。外婆见我们回来,脸上笑开了花,特意给我们做了最爱吃的血酱鸭。
腊月二十六,我们要去看望外公。妈妈一大早便喊我起床,吃完饺子,带上祭品后,我们就出发了。半路上,经过一间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妈妈感慨道:“这是我小时候最好朋友的家,可她早就搬走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我们一路前行,终于来到外公的坟前。妈妈摆好祭品,点燃香和蜡烛,对着外公的墓碑,一边祭拜,一边忍不住落泪。我们在一旁轻声安慰。妈妈又点燃纸钱,嘴里念叨着,请外公保佑我们平平安安,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有出息。香燃尽后,我们放起鞭炮,结束后便步行回家。路上,妈妈还在抹眼泪,对我们说:“小时候,你外公最疼我,可我那时不懂事,远嫁到四川,都没能带他们去旅游。”
腊月二十八,要杀年猪和打糍粑,我兴奋得不行,天刚亮就爬起来冲向广场,毕竟这是我头一回亲眼见证这两个习俗。刚跑到广场,就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猪叫声。我赶忙钻进人群,只见舅舅正拿着杀猪刀刺进猪脖子,猪血瞬间汩汩流出。血放完后,人们把猪抬进装满开水的大铁锅里烫,接着捞出来刮毛。随后开始切猪,舅舅手法娴熟,先割下猪头,再分割四肢,处理好猪身,分成好多块。这时,一块小肥肉掉在地上,我心想:这么小块肥肉,拿去给小狗 “毛毛” 吃,应该没人发现吧?于是,我捡起肥肉就跑。
杀完年猪,迎来我最期待的环节 —— 打糍粑。人们先把蒸熟的糯米放进石臼,几个年轻力壮的人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带领下,一边转动石臼,一边用木锤用力锤打糯米,直到糯米变成光滑的面团。最后,把糯米团压平,分成一个个小圆饼,糍粑就做好了。
除夕那天最为热闹。早上六点多,我就一骨碌爬起来,刚下楼,就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吓了一跳。等声音停歇,我一边留意着是否还会放炮,一边走向院子。我是第一个拜年的,对外婆说:“祝您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年年有余!” 外婆立马塞给我一个大红包,我开心地把红包交给妈妈。
晚上,外婆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全家围坐在一起享用。饭后,我们出门放炮。我放了一个加特林,绚烂的火花瞬间绽放;哥哥放了几个大号擦炮,“砰砰” 的响声吓得我心脏怦怦直跳;表哥则放了几个大号 “窜天猴”,“嗖” 地一下冲向天空。全家人有说有笑,一同迎接新的一年。
春节,真是一个全家团圆,充满乐趣与幸福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