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哭灵赚三千?唐代“凶肆歌者”竟是现代哭丧行业祖师爷!

 昭烈名臣 2025-04-04 发布于河南

今天是清明节,来说一个在今天和应景的职业,职业哭灵人。

说实话,这个职业,十几年前见过一次,同村的老人去世,家里的孙子回不来,于是家里给雇佣了一个,专门代替代替孙子来哭。

哭的很专业,当时只觉得很荒诞,亲人离世,本是发自内心的哭泣,这怎么还能找人代哭呢,这可能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外包。

今天有看到一个新闻,也是报道了一个职业哭灵人,为给儿子还债从业,半个月连哭16场,她说当成职业对待不丢面子。

看了报道,这位职业哭灵人,也算是有功底的,张金凤13岁就进入了剧团唱戏,为了维持生计才去给别人哭灵,几十年的戏曲功底,一旦用到哭上面,说实话那真的是如虎添翼。

她也有一套自己制定的职业规则,主家满意,管事也满意,观众能流泪”,她要求自己做到,“有感染力、能感动观众”。

按她理解,哭灵有教育和感染作用,通过讲述逝者的生平过往,诉说那些不易,带动逝者的亲属们哭出来,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使其感恩父母、孝顺父母。

其实不用刻意拔高价值,哭灵本来就是个非常古老的职业,我们现在很少见,只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丧礼都简化了,古代社会,丧葬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复杂的流程,养活了相关产业链上很多人。

最有名的哭灵人,应该就是唐传奇里的郑生了,这是李娃传里的男主角,跟西厢记里的张生一样,严格来说,都不算是非常具体的名字,你可以理解为姓郑的书生。

这个人一出场就自带气场,荥阳公子郑生,六个字就道出了他的家世显赫,荥阳郑氏在唐代可是顶级门阀,一出场跟普通的花花公子一样,尽管是来长安科考的,但去流连于青楼,并深深迷恋上了青楼女子李娃。

这个李娃和老鸨,合谋算计了郑生的全部财产,结果弄得郑生身无分文只能去当乞丐,郑生虽然科举没能考中,但能力还是有的,做乞丐也能做出来名堂。

很快郑生就找到了一个固定的工作,在城中两大殡葬业之一的里面唱挽歌,当时的殡葬业甚至还有行业比拼,很快这个郑生就脱颖而出,成了一个非常出名的哭丧人。

这几年都在立孔乙己脱掉长衫,其实这个顶级门阀郑生,才是脱掉长衫的代表,科举失败之后,做了哭丧的,在当时的读书人看来,完全算是斯文扫地了。

但郑生把这一行做的非常好,甚至还引起了轰动,就是 因为做的太好了,有一次他老爹来经常办事,看到一堆人围观,结果一看那哭丧的不就是自己儿子的,简直丢人丢到家了,不仅没有父子相见的喜悦,相反把他打了个半死直接给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郑生的故事后面还很精彩,我们以后再说,唐朝还都是男的哭丧,从宋朝开始,俺慢慢的就转变成以女性哭丧为主了。'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尤其是现代观念的驱使下,实际上丧葬礼仪基本上已经彻底简化了,很多城市里的人,上午把亲属火化完,下午还接着去上班。

 全部复古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传统的东西,全部都定义为糟粕,也是另一种极端,实际上任何能够持久的东西,本质上都抓住人人们的情感需求。

我们的信仰系统很复杂,东汉的时候,都有人写过论衡这本书,反对鬼神论,但民间依然存在大量的朴素的情感,总觉得这里面有不可说的神秘在里面。

所谓的复杂,就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上坟烧纸你说有啥用,献花烧纸,职业哭灵本质上都是一种东西,作为人需要情感表达和诉求,至于你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在这种情感诉求面前,显得都是苍白无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