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低血压是一种与进餐密切相关的血压下降。目前,其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餐后内脏血流量增加是餐后低血压的原始机制,交感神经活性减低、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下降是餐后低血压的病理基础。另外,血管外周阻力下降也参与了餐后低血压的形成。 (资料图) 在生活中,餐后低血压导致老年患者晕厥和跌倒的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可见餐后低血压的危害不可小视,老年人应做好防治措施。 预防餐后低血压的主要策略是减缓胃排空,增加胃扩张,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从而减少餐后血压下降的发生。 对于存在餐后低血压风险的人,建议餐前适当多饮水,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少食多餐,尝试用果糖或木糖作为葡萄糖甜味食品的替代剂,避免饮酒,适当饮用茶水和咖啡,餐后适当运动。有高血压的患者调整降压药的服药时间(短效降压药由餐前、餐后服用改为两餐之间服用),避免服用利尿类降压药物。 对于有餐后低血压症状(如餐后出现晕厥、跌倒、头晕、心绞痛、脑卒中、视力障碍等)的患者,建议在饭后仰卧休息,因为站立或坐位会产生额外的降压作用。炎热的天气会导致皮肤血管舒张和出汗增加,脱水也会减少人体循环血容量,使高危人群更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所以,易感人群在热天可通过摄入足够的液体来预防餐后低血压。 作者:河南省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常怡勇 副主任护师 姜蕾 编辑:刘正辉 审校:陈师睿 核发:戴利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