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窑天青釉盘,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汝窑天青釉圆洗,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爱汝窑的人来说,清凉寺是一个圣地。 但大多数心心念念想去清凉寺“朝圣”的收藏爱好者,即便到了汝窑博物馆附近,也看不到清凉寺的身影,只能勉强看到一个叫“清广寺”的小庙。 它的建筑很普通,一如朴实的农家,没有多余的装饰点缀,清寂的门楼和略显荒凉的寺院,让人容易误认为它是一个普通的村中小寺。 ![]() 寺庙的不远处,有一块汝官窑遗址碑,如今的汝窑博物馆,就建在这块石碑旁,上面没有图文记载,寥寥几笔,便道出了它的历史价值。它的价值就在它身后的这片土地,千年以前,这里烟火缭绕,气象不凡,而今,是空旷的原野,无声地历数着沧海桑田。 ![]() 文献记载,汝窑供御皇室,烧造极短,工艺精良,传世罕见。 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宋室南渡,存世仅仅20多年的汝官窑旋即销声匿迹,成为历史疑案。 ![]()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全貌 ![]() 清凉寺窑址 汝瓷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的烧造精良,它的御贡青瓷,为之后的制瓷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南北方同时期其他窑口青瓷制品,被视为青瓷之典范。 ![]() 汝窑博物馆中收藏的汝窑修复残件 关于宝丰清凉寺汝窑的身前身后事,众说纷纭,一说,它始于徽宗年间,停于靖康之变。 另一说是宝丰清凉寺窑址始烧于宋初,在北宋晚期达到鼎盛,金、元时期还有少许烧造,约停于元末。 ![]() ![]() ![]() 汝窑博物馆中收藏的汝窑残件 依据目前考古资料,清凉寺窑约创烧于晚唐五代,主要烧制白瓷和青瓷。北宋中晚期是清凉寺烧造的鼎盛时期,白釉、青釉、黑釉、酱釉瓷和釉陶制品异彩纷呈,尤其是青釉瓷,不仅器形更加丰富,釉色及装饰手法也更为完美,为北宋晚期供御汝窑的烧造打下了基础。 ![]() ![]() ![]() 汝窑博物馆中收藏的汝窑残件 从1987年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了14次发掘,发现窑炉、釉作坊、过滤池等烧造设施,并出土大量汝窑瓷器标本,许多器型都是传世汝瓷中所未见的。 ![]() ![]() ![]() ![]() 清凉寺2000年的第6次发掘,共发现了窑炉19座,作坊两处,以及水井、灰坑、过滤池、沉泥池等重要遗迹。 ![]() 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 清凉寺村汝窑遗址 考古发掘揭露的瓷片堆积 村内发掘,弥补了长期以来研究汝窑瓷器不见窑址和实物标本缺乏的遗憾,窑址中出土的遗物之丰富,也是历年来发掘所没有见过的。 这些出土汝窑器带着千年的历史沧桑,那些土沁、水沁、对釉面的侵蚀表现淋漓。那断口破碴处也将内部的胎土结构、呈色表现充分,为广大的汝瓷爱好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学习资料。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北宋 汝窑火照插座和火照 ![]() 清凉寺窑主要产品及装饰标本 ![]() 北宋 汝窑垫饼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 北宋 汝窑垫饼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 北宋 汝窑素烧长方盘(残) ![]() 北宋 汝窑出戟瓶模具(残) ![]() ![]() ![]() 汝窑博物馆中收藏的汝窑残件 ![]() ![]() |
|
来自: RK588 > 《古玩收藏、鉴宝和文物考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