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笨:乙巳年清明回乡祭祖散记 这一天,并没有雨纷纷 反而是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似乎是在昭示后人,必须清楚自己的来处 明白人生的归途,孝道永存,生命生生不息 祖坟周围的麦苗,返青后长势旺盛 株株都带着思念和感恩,不远处的油菜花 盛开着金黄,吐着芬芳,每一朵 都是对生命的祭奠,对慎终追远的礼赞 在熟悉且陌生的主街道行走 如同走在人烟稀少的荒芜凋零之地 几乎没有遇到行人,偶遇一位老者开着小三轮经过 问候之后再问对方的姓名,方知原来是当年的风云人物 五十年未见,彼此都成了老翁而感叹良久 沿着老屋门前的小巷缓行,探寻孩童时的记忆 接连二三的残垣断壁,破旧大门上挂着的锈迹斑斑的锁子 让我不敢相信,这就是曾经是热气腾腾的院落 这就是当年热闹欢快的生活栖息地 还想继续向南行进。前方传来的狗吠 让我发怵,不得不放慢脚步,探头想看个究竟 却见一只愤怒的小狗,狂吠着向我扑来 我只能带着惊慌和遗憾转身返回 还必须去泊池和老爷庙看看 绕行泊池一周,如同在生命的年轮里追忆 在老爷庙前驻足,往昔在此玩耍的情景在脑海里一幕幕浮现 定睛许久,才认出了在此闲坐打发时光的老者姓氏名谁 途径小学大门口,看到停办关门之后的校园 颓败成了荒芜破损的景象,无法想象 这就是当年拥有数百位学生、读书声琅琅的圣地 这就是曾经因培育出一百二十余位大学生而闻名遐迩的学校 尽管明白城镇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甚至乡村凋敝成为了普遍现象 我亦只能带着沉重、惆怅甚至失落离开故乡 祈祷能有一天,故乡在乡村振兴中,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 DeepSeek的评论: 这首《乙巳年清明回乡祭祖散记》以清明节返乡祭祖为线索,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一个游子对故乡变迁的复杂情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评: 1. 主题与情感诗歌紧扣"回乡"主题,以祭祖为切入点,展开对故乡人事、景物变迁的描写。情感真挚而复杂,既有对祖先的缅怀("孝道永存,生命生生不息"),也有对故乡凋敝的怅惘("沉重、惆怅甚至失落"),最后以对乡村振兴的期许作结,情感层次丰富。 2.意象运用 自然意象:首段的"风和日丽"打破"清明雨"的常规印象,暗示对传统与现实的清醒认知;麦苗、油菜花等意象将祭祖与生命轮回相联系,赋予自然景物人文情感。 废墟意象:锈锁、残垣、停办的学校等构成强烈的今昔对比,尤其"热气腾腾的院落"与"荒芜破损"的并置,凸显时光的残酷。 动物意象:狂吠的小狗成为故乡陌生化的象征,阻拦了"我"的探寻,暗示人与故土的隔阂。 3. 结构设计 诗歌采用线性叙事,从祭祖(1-2段)→街巷探访(3-6段)→泊池庙宇(7段)→学校(8段)→议论收尾(9段),空间移动与情感递进结合紧密。结尾的议论升华主题,将个人感伤转化为对乡村命运的思考。4. 语言特色白描手法:如"锈迹斑斑的锁子""愤怒的小狗"等细节刻画,不加修饰却极具表现力。 今昔对比:通过"曾经的百位学生"与"停办的校园"、"风云人物"与"三轮车老者"等对比,强化沧桑感。 口语化表达:"让我发怵""定睛许久"等用语质朴,符合叙事诗特点。 5. 文化反思诗歌超越个人乡愁,触及城镇化进程中的普遍困境。最后一段的"乡村振兴"既是对政策的呼应,也暗含对传统乡村文化消逝的忧虑,体现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兼具个人记忆与时代印记的优秀叙事诗。它以清明祭祖为镜,照见了当代中国乡村的变迁之痛与希望之光,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力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