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雷之法”——失精家补肾有方法,否则越补越漏!

 德寿堂图书馆 2025-04-06

图片

留福德 培善根

天雄散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载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条后,原文曰“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然天雄散有方无证,亦未言明本方可治疗何病。历代医家对于此方注释各有己见,或言其为错简,或如尤在泾所认为,此方为后人所附,具有补阳摄阴之功,为后世医家所添列,非仲景所制之方。
天雄散由天雄、白术、桂枝、龙骨四味组成,白术用量殊多。
少腹弦急者,责之肝脾。中土亏虚,脾精失于生化摄纳,肝主疏泄,过伐脾土而现弦急之象。
阴头寒者,责之肝肾。阴头为宗筋之所聚,真阳日亏,阳虚而不能下充外贯,故阴头寒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谓“积精全神”。目眩者,精亏而神惫,加之发落,乃失精日久,阴精损耗,精血不荣所致。
天雄散立法,着眼于补土生火,以防失精太过,恐下焦虚滑不禁,形伤神萎,故用天雄专温下焦虚寒其气味虽与附子同,但气最足。
其梦遗滑精者,诸劳必内伤及脾,而心为脾之母,久则累及心神,神虚则眩晕怔忡,神动则精扰;再则脾土受伤,则水无所制,妄泄于下。故养神须补火,补火须祛湿。大剂白术,除健脾祛湿表意外,取其专补脾精之义。妙在其质多脂液,燥而能润,温而能和,敦阜中土,滋其化源,伏火以温养下焦,虽不用肾气丸,却暗寓其理于中。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以温补中阳为主,取龙骨潜阳于阴之理,黄杰熙谓其“乃纯阳之体,潜于阴中,味甘补脾,涩补肝,肝旺则心神旺,母令子壮也,脾者心之子,子令母强” 。仲师以天雄与龙骨相伍,卓有深意。天雄入肾专补肾火,龙骨者,龙属养而伏潜入海,故可将天之逆火归其宅,启泉下之水精而交会。火归其位,温气则生,行长养之力,所谓“少火生气”也。
很多肾虚的人出现性欲亢奋,肾水不足,抑制不住这股性冲动,最后发现补肾越多,漏的越多。
图片
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
天雄配龙骨,天雄大温雷火(少阴肾阳),而以龙骨镇摄龙火龙雷火动,需降伏其龙,复归其位。雷火在肾,龙火在肝。
妇人倒经、排卵期出血、夜间口干,此等皆龙火升腾。填精补肾,百日为期,其咽干不适,皆属龙火。黄土汤用伏龙肝,亦是此意。肝藏血,龙火升腾出血不止,火降则血下也。从龙法、擒龙法,一阴一阳。擒而不养,折人阳寿;养而不擒,失之封藏。
龚子夫医案:
李某,男,32岁,已婚,干部。1989年12月7日初诊。患者因房劳,反复遗精已2年余。近因出差过劳,病情加重。睡后无梦而遗,每周3~4次,严重时临厕努便也会滑出清稀的精液。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膝软,形寒肢冷,腰及小腹、前阴不温,尿频尿清,舌质淡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弱,尺脉尤甚。
此为肾阳虚损,精关不固。治宜温肾益气,涩精止遗。以天雄散加味:附片10g(先煎),白术15g,肉桂6g(后下),煅龙骨15g,补骨脂10g,覆盆子10g,淫羊藿10g,芡实20g。日1剂,水煎服。服药10剂后,遗精基本控制,每周仍有1~2次,头昏乏力,形寒消失,但仍觉小腹冷,前阴不温。服药见效,继服7剂,病已痊愈,舌质淡胖嫩已转正常,脉沉细见起,尺仍弱。原方进7剂,以资巩固,后随访未见复发。(江西中医药1993;:11) 
按语:(原按)龚老认为,遗精以肾为根,首责肾阳,阳乃生命所系,阳气虚衰,命门火微,精关不固,而致遗泄。治遵《医宗必读》:“独因肾病而遗者,治其肾。”方中以附片、肉桂、淫羊藿温肾益气为主,以龙骨、补骨脂、覆盆子、芡实补肾固涩,白术除湿益气,配肉桂和中健脾,补下焦阳虚,诸药合用,力专温肾益气,涩精止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