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州轶事

 kibcat 2025-04-06
Image

文/张东平

四月一定暖过三月,不想计较时间。

想象中,中甸的草地要醒了,绿芽也想要出头了。

说到中甸,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老州。

旧时,香格里拉叫中甸,从古城到老州只有一条大路,也是唯一的一条大街。

过去的老州,是一个两层楼的,大大的四合大院,是政府办公的地方。虽然是瓦房,但屋檐、天花板上画有汉式彩绘,有中原气息,挺有意思的。门口大门的两侧建有碉堡,上面有枪眼,是为防土匪准备的。

老州的院子里,院子外,是中甸原生的草地。一棵雪山冷杉长在院落中,早晨起来推开门就能见到,有上了雪山的感觉。

后来,政府在路得另一头,新建了政府大院后,搬了过去,和原来的州府相隔三公里的路,于是这里被人们称之为老州了。

与老州相比,新州的房子像个临时居所,没有韵味,没有涵养,谈不上文化。

相对应的是松赞林寺。那时叫归化寺。到了70年代,只剩下许许多多的断墙、残壁,规模庞大,显得极为苍凉,震撼。不时还有乌鸦在那儿打转,停留,令人有无尽的想象,画面感十足。据说长征时,贺龙曾去过里面。

归化寺,看上去老得像个千年废墟,厚重得像本破旧的古书,承载着光阴的不是。

Image

渐渐地,老州到新州之间,搭建了许多政府部门。在那儿有班可上,算是最有面子和身份的事了,仿佛做了上上之人。如果,还能戴一顶绿色的军帽,穿一件两个兜的的确良军衣,不但时尚,而且,找对象也会变得相对容易。说不定,你的对象很有可能,是因为首先看上了你这顶绿帽,然后才跟你好的。

这条街上,只有唯一的一家饭馆,还是国营的。记不清是叫红星还是红太阳饭馆。里面蒸煮的红米饭,吃起来有些糙,但那碗豆腐,上面漂有红油,喷香好吃,另外,汤也非常好喝。

不远处,有一家州招待所,卫生间是公共的,没有洗澡的地方。尽管这样,也算是州里最好的旅店,也是唯一一家,早上能供应酥油茶的地方。记得那酥油茶打得极好,合着大馒头,非常好喝,至今记忆犹新,余味深长。

后来,这条街上有了个体户,或是他们,或是路边的单位,在门口搭建了许多用木板做的棚子,用来经营饭馆、小卖部等等。一个连着一个,蔚为壮观。从远处望去,整个地方像是一个大型的木材加工厂。那位和姓,有名的万元户就是发家于此。

Image

这条街的尽头,还连着古镇,当时,人称中心镇。其实一点也不中心。

随着老州、新州的建造,古镇变得有些尴尬,被边缘化了。里面的房屋,破破烂烂,年久失修。街道、巷子里,充满了猪和牛的粪便,朋友自嘲是猪屎街、牛屎街。

古镇里没有商业,门口常常坐着晒太阳的长者和无所事事闲聊的乡人。

他们在为冬季,和那个大约在冬季的时光,而发愁取暖用的柴火。但收获来的土豆宽慰了处于窘境中的他们,于是脸上流露出快乐轻松的神情。

古镇人家会做好吃的东西,比如用小黑陶罐煮好茶,再用最小的酥油茶桶,打制出酥油茶。那是我喝过的,全西藏最好喝的酥油茶,没有之一。

老州失去地标中心的位置以后,只有旁边的中学,中甸一中冷冷清清地陪着,显得孤寂了许多。

一中,有块天然的足球场,不但很棒,还有些惬意。离那儿不远的地方,有个鱼塘,好看的红鱼在里面游动,那儿还有一个水塘,学生们喜欢在里面玩水。

但感觉,一中,地大房矮,是个很冷的地方,似乎只有背后的靠山,才值得爬一爬。一中算是离中甸城最远的郊区了。那些回学校的师生,从不走老州门前的正路。都从新州出发,来到桥头,然后下桥,到了河边,再顺着河堤的小路,走回一中。这一路,充满了学生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和笑声,还有他们的梦想。

印象中,一中的老师挺有才气的,年青,气盛,潇洒,口才极好,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培养过清北的大学生,牛气得很。

老州后面,有一片非常漂亮的草地上,中间有一条河,叫奶子河,静静地,优雅地流淌在草地间,温馨、浪漫。在那儿散步,非常惬意,美好,是谈对象的好去处。

Image

那一年的州庆,为了州庆,汤满河电站终于发电了。工程人员抓紧时间,架设电线杆子,是要赶在周庆和人代会期间通上电,点亮路灯。不幸的是,有一个倒霉的司机,不小心撞坏了一个电线杆子,结果,让会议推迟了一天,后来,司机听说被抓了。

老州的有许多故事,有趣的,无趣的,零零散散。那儿的草地非常好,草皮厚实,像毯子,非常舒服。可惜的是,现在时过境迁,只见房子,不见了牛羊,更是见不到浪漫的奶子河了。

不知老州是否安在,但过去的感觉不会再有了。

Image

(二)

之后,老州的对面建起了卫校,占据了一大片肥美的草地,好可惜哟。至此,可怜的老州,美景不在了。

接着,老州的侧对面进住了州歌舞团。

歌舞团的演员,年青漂亮,是中甸的明星,非常吸引人。他们中有个老师叫王达人,有个叫普祜中,还有个音乐指挥叫和鼎正,报幕员特姆的普通话说得标准,好听。他们在中甸都是很有名气的人。

和鼎正老师有个作品叫《月夜》,是歌舞团的保留曲目,很抒情,很浪漫,诉说月光下的柔情。有一个演员叫段宏达,从小练舞,功底很好,是个台柱子,带了不少徒弟,跳舞一直跳到退休,确实很优秀。

有一个纳西族歌唱演员,叫李承翰,不但歌唱得好,他的那张笑脸还充满了魅力,一出场,歌还没唱,大家就会使劲地拍手鼓掌,非常受欢迎。每次演出完毕,都要谢几次幕,给人印象深刻。还有一位女歌手,叫阿姆,山歌唱得非常好,仿佛能唱响雪山、高原。听说老了还在唱,歌声不减当年。假如要是晚出生二十年,该有多好啊。

歌舞团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每次演出,都能轰动整个城镇,是州里的盛事,很多人都要想尽办法,要搞到一张门票,一饱眼福。

有一年,大年初二的早上,歌舞团代表州政府到军区慰问演出,得知消息的我们,都跟着去看了。那次演出活动在军区露天广场里举行。太阳是他们的灯光,蓝天、白云是天幕,很是好看,舒服,过瘾。

Image

老州旁边还建了州师范学校。这里出了三女侠,三拉姆,是美女组合。美丽,大方,有品味,有气质,也是中甸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和歌舞团的人一样,成为了年青人的关注点,也像明星般的存在。感觉,时髦中有江湖气场,只差仗剑走天涯了。

三女侠,人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饭做的非常好吃。记得年青时我们常常找借口,到她们那儿去混饭。每次去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特别是她们用酸奶水制作的油渣馒头、腊肉炒竹叶菜,味道超级棒,和她们的美丽一样,令人难以忘怀。她们的存在,诠释了年青有多美好,年青就是美丽。

渐渐地,老州周围落户的单位多了起来,有歌舞团、中学和几个中专学校。由此,老州便成为了中甸最有艺术气息,最有文化的地方。也是中甸时尚的发源地,吸引了许多想要的找对象的年轻人。

再后来,路好了,房多了,老州挤在了楼群之中,难得一见。

一点都不好玩了,不再是我那个,草地之中的,心心念念的老州了。


Image

作者简介

张东平  编审,198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1986年6月毕业分配到云南民族出版社工作,现已退休。从事藏文、汉文编辑,所编图书曾多次获奖。喜欢文学,爱写小文章。


Image






文中图片为作者提供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